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体会
2014-04-29李昊
李昊
【摘 要】目的:掌握小儿高热惊厥的正确的护理方法。方法:对临床小儿高热惊厥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结果:通过对我院急诊病例观察,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并未出现并发症,均治愈出院。结论:对高热惊厥的患儿及时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营养,做好皮肤及口腔护理,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对减少其发病率和后遗症,促进患儿痊愈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热惊厥;急救;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59-01
小儿高热惊厥是婴幼儿常见急症之一,发病年龄介于3个月~5岁,大多数发病急骤,高热(39~40℃及以上)开始于12 h内[1],临床常为突发性全身或局部肌群不随意收缩并伴暂时的意识障碍,在几秒内停止,严重者持续数分钟。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呼吸节律不规则或暂停,伴有发绀,双眼球固定或上翻、凝视、斜视、牙关紧闭、呼吸不规则、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或阵发性抽动[2],多伴有大小便失禁、持续数秒或数分钟缓解,一般不超过15 min,若处置不当可引起脑损伤,智力障碍甚至癫痫,应及时迅速抢救,并加强护理,严密观察。
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1月一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42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其中男孩24例,女孩18例。发病年龄为6个月一7岁。其中6个月一1岁31例,1岁一3岁8例,3岁一6岁2例,6岁以上1例。所有患儿全部符合高热惊厥的相关诊断标准。小儿惊厥发生时的体温在38℃以下4例,38℃一39~C12例,39℃一40~C26例。经过精心护理,所有患儿全部治愈康复出院。
2观察护理
2.1急救护理
①首先应确保患儿呼吸道通畅,立即对患儿口腔内分泌物进行及时清除,避免出现分泌物堵塞呼吸道现象,维持患儿充分通气,避免出现低氧及高碳酸血症。
②对患儿给予氧气吸入,改善患儿组织缺氧情况。可采取鼻导管吸氧及面罩吸氧。一旦患儿出现窒息情况,要马上进行人工呼吸,解决患儿组织缺氧问题。③采用必要的止痉措施。患儿出现长时间惊厥,可能引发缺氧性脑病,应尽快控制病情发作。可待用针刺止痉和药物止痉两种方法,确保在最短时间实现减轻或停止惊厥。④尽快降低患儿体温,高热是造成痉挛加重的重要因素,并可导致脑水肿等严重并发症,为此需要立即对患儿进行退热降温。患儿头部应以物理降温为主,提高患儿缺氧的耐受性,对于患儿的体温控制应在38%以下,如果物理降温无效,则应立即进行药物降温,同时要随时对患儿体温变化进行观察,预防患儿出现虚脱情况。
2.2一般护理
2.2.1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每小时都应对患儿的体温变化情况进行测量,并认真做好记录。一旦发现患儿体温出现异常要立即向医生进行报告,并配合医生进行对症医治。
2.2.2确保患儿的营养补充。在惊厥发作时,不能进食。高热对患儿的能量消耗很大,患儿清醒后应给予及时的营养补充。饮食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易消化的流质饮食,更充分补水
3讨论
毋庸置疑,发热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一种症状。发热作为人体一种防御保护性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避免机体进一步遭受疾病侵袭,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如果在幼儿时期出现较长时间的发热状态,对于患儿的健康必然造成一定的威胁。因此,在临床上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对高热情况进行预防,针对发热原因进行对症治疗。首选进行物理降温,避免盲目用药。在患儿未进行确诊之前,如果简单采取药物治疗可能造成误诊,并会对药效判断产生影响。如果患儿出现反复发热情况,应在加强物理治疗的基础上,适当采用药物辅助降温。临床上,护理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小儿高热惊厥的严重性,及时采取必要的因对措施,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再次发生。
参考文献
[1] 胡亞美.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182.
[2] 陈暖金.惊厥患儿家属的健康教育预后.当代护士,2007,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