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真与重美
2014-04-29陈小雄
陈小雄
摘要:欧文·斯通代表作《渴望生活》以传记的形式再现了梵高短暂的一生,再现了他在坎坷的人生经历中对生活的热爱。反映了梵高独特的精神世界和人格魅力。本文结合小说中的情节,从梵高的人生经历出发,表现了主人公在与命运的抗争中的勇敢和执著,实现了对生命意义的升华。
关键词:《渴望生活》 传记文学 欧文·斯通 人生经历
《渴望生活》是美国传记作家欧文·斯通的成名作,他以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为线索,详细记述了文森特·梵高追求爱情与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以及他和身边劳苦大众之间的情谊。传记《渴望生活》至今已被翻译成80多种文字,感动着世界各地的亿万读者。
一、传记《渴望生活》中主人公的情感磨砺
梵高一生中为数不多的情感故事,几乎没有一次是给他带来快乐的。从博里纳日回到父母身边的梵高遇上了美丽的表姐,长期的寂寞使得梵高顿时燃起了深埋内心深处的爱情火花,他被表姐深深地吸引住了。然而,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梵高在向表姐表达爱意的时候,被表姐用三个绝不回绝。梵高的安宁又一次被打破,他不甘心就这样结束他自己的爱情,以至于追到表姐家,不惜将手伸向炙热的蜡烛火焰。梵高的这种执著精神,在他的创作中得到了更为疯狂的发挥。后来梵高离开了父母,在一个酒吧里面,他认识了以后和他相处时间最久的恋人。这个道德和肉体都遭到损伤的女人叫克里斯蒂,她还带着一个小孩。梵高和她共同生活了18个月,她成为梵高的模特。创作于1882年初的素描作品《悲哀》,估计就是以克里斯蒂为原型创作的,说明了梵高对这幅素描的喜爱程度之高。然而,由于社会现实问题,两人逐渐因为柴米油盐等问题而争吵,直至两人分道扬镳。
梵高的情感生活除了表现在爱情上,也表现在友情生活上。梵高一生孤独,他渴望得到爱情的滋养,也渴望得到友人的情谊。然而性格怪异的他却在这两个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在友情上,梵高在巴黎结识了特立独行的高更,两个人在创作上的追求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因此在友情上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当梵高从巴黎来到法国南部阿尔地区写生的时候,他邀约高更前往阿尔与他一同创作。他把住处设计成“友人之家”,当高更来到阿尔的时候,梵高无比兴奋,他们一同写生,一同讨论。然而好景不长,高傲的高更直批梵高的作品,不堪忍受的梵高曾经用剃刀威胁他,两人的友谊彻底被打破。高更离开了阿尔,梵高却住进了医院。梵高一生注定只能以艺术为伴,性格怪异的他在爱情和友情上都受到严重的伤害。苦涩的爱情,艰涩的友谊并未将他从人生的苦楚中拯救出来,反而愈加催促着他走向崩溃的边缘。与艺术结缘也许才是抚平梵高心理伤痛的最好良药,唯有那一道风景才能使他忘却尘世中的烦恼,陶醉在自己的世界。
二、主人公苦难人生的终结
通过《渴望生活》不局限于了解梵高生平,更希望读懂主人公坚韧的内心世界,感受他对生活的热情,学习他执著追求的精神。作者欧文·斯通以过人的勇气和热爱,把尚不被世人所知的梵高执著而忠实地表现出来。敏锐、勇气、热爱、执著、诚恳,置身于艰巨的写作中,隐藏于天才的光芒后,这是一个优秀的传记作家所应具备的品质。但是在这部经典传记的结尾却是主人公苦难人生的终结,梵高一生不被人所理解,死后作品的光辉才被挖掘,留给读者一丝遗憾。
在梵高的一生中,他的弟弟提奥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物,也是唯一在精神和物质上给予梵高坚定和持久支持的人。梵高在世期间,社会不理解他,他没有收入,居无定所,病困交加,而提奥一直给予他温暖的支持。在经历工作和爱情的双重打击下,梵高陷入了无边的悲伤、孤独、困惑与彷徨之中,然而在历经人生困境的洗礼之后,他最终在艺术中找回了迷失的自我,他的作品在他的生命尽头加速前行,获得了生命的绽放。由于梵高经常在饥饿中无限度地创作、奔波,内心情感经常跌宕起伏,他健壮的身体过早地出现了一些状况。生活的压力,孤独的性格,不幸的人生遭遇,使得梵高患上了间歇性精神疾病,时时刻刻折磨着他。梵高对艺术的要求近乎苛刻和偏执,他从不放纵自己,即便是在生病期间他也坚持创作。即便如此,他的勤奋却从未得到社会的眷顾,在他的有生之年,他的艺术几乎没有得到社会肯定。梵高的一生只卖出去一张画,而且还是依靠弟弟的努力推荐才卖出去的。现实生活将他推到绝境,过度的劳累和情绪的紧张使得他不断地被送往医院。
小说在结尾处再现了梵高被送往医院的场景,在医院里梵高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光。然而即便在医院,他也不忘作画,医生曾建议他不要过度劳累,可是他依然难以丢弃手中的画笔。艺术作品成了他生命的延续,他笔下的每一笔似乎都有呼吸,梵高用他十年的人生经历创造了无数的神话,他的作品影响了无数后人,而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和执著于创造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广大读者。
三、结语
《渴望生活》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灼热,那是只有把心点燃才有的亮光和温度,一直延伸到读者心底里去,让久藏于心的严寒无处脱逃,让人有流泪的冲动。感谢命运在给予主人公梵高重重苦难的同时,也给予他不少良师益友。一直对他给予无私资助的提奥,做福音牧师时总是鼓励他的皮特森,从事创作后常与他争辩的毛威,还有珍贵的朋友高更——那个“塔希提岛上的野魂”。
梵高拥有一份天才的同时还承受了几倍于天才的苦难;时而又对命运充满了感恩,多谢它给了梵高如此难得的朋友。记得田泽克说过,“是爱,改变了这个世界沉闷的旋律,使之变得轻快鲜活;是爱,填补了梵高内心的空白,使他活在爱与恨交织,却又始终充满爱的世界。这,就是爱的意义。”无论是拉舍尔的男女之爱,高更的友谊之爱,还是提奥的兄弟手足之爱,都给了梵高蜜一般的滋养,这滋养从他的笔下流出,十二朵向日葵带着蜜糖般甜蜜的味道,带着滚烫的温度,带着灼灼圣光,在暗夜里也能發出熠熠的人性光辉。语
参考文献
[1]李节.传记和传记的教与学[J].语文建设,2010(06).
[2]海德格尔.林中路[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