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我的疏离

2014-04-29钱小丽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4年3期
关键词:畸人鲍姆安德森

钱小丽

摘要:《手》是美国作家舍伍德·安德森的优秀短篇小说之一,生动地刻画了在工业文明的入侵下人们的精神状况,揭示美国现代社会所存在的精神生态危机。在生态批评的指引下解读《手》,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尤其是人的精神生态危机,促使人们对精神生态平衡给予关注,从而解决内心精神生态上所出现的问题。

关键词:《手》 生态批评工业文明精神生态

一、引言

舍伍德·安德森是20世纪美国现代主义小说的奠基者之一,其代表作《小城畸人》,记录了在美国由农耕文明向现代机器工业化转型的大背景中,在虚构的西部小镇温斯堡发生的方方面面,折射出美国现代社会人们无力交流思想和情感的生存危机,被誉为“心理小说巅峰之作”及“美国爱之失落寓言”。在作品中,安德森细致地描绘了工业初兴的小镇上一群内心挣扎、绝望的“畸人”形象。他们不仅是一群行动上看似怪诞的畸人,也是小镇生活中常见到的普通人。他们对爱有着强烈的渴望,却由于无法与人正常交流、沟通而将自己与他人隔离开来,最终导致人与人的疏离以及人与自我的疏离。短篇小说《手》便是其中一例,在安德森的笔下,主人公比德尔鲍姆不论在精神上还是身体上都是与小镇上其他人隔离开来的,他因为那双不同凡响的手而被赋予畸人的特点。结合文本细读分析作品中人们的精神生态危机以及由于精神生态失衡所引发的爱与恨、同情与理解,主人公的孤独、恐惧与迷惘等,探讨人们对精神生态问题的关注和对理想精神生态家园的憧憬。

二、生态批评

19世纪以来,工业革命和科技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丰富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灾难。随着生态危机的日益严重,人类的生存环境被严重破坏,生态的严重失衡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生态批评是在20世纪中后期,全球生态危机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在欧美兴起并逐步向世界扩展的文学批评浪潮。正如格伦·洛夫教授所指出的那样,“生态批评的诞生源于对现实生态危机的忧虑和对消除生态危机这一刻不容缓的任务的介入冲动。”

生態批评是以生态主义思想为理论指导的一种文学批评,从生态主义的视角进行文学研究,阅读文学作品,从而使人类建立强烈的生态观念及生态整体主义思想。生态批评是“在生态主义,特别是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文学批评。它主要揭示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生态思想发现,揭示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生态危机之思想根源,同时也要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表现。”它是为了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而进行的一种文学批评,通过研究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生态思想发现,批判其中隐含的消极人类中心主义思想,发掘其中所隐含的积极的有关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哲学思想,在批判与反思中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以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生态家园。生态批评借用现代生态学观点,从生态视角观察文化和文学艺术的批评,是探讨文学艺术乃至整个文化与自然、社会及人的精神状态关系的批评。在借鉴西方生态学观点的基础上,我国学者鲁枢元更全面地把生态批评的要旨逻辑地分成三个层次: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以相对独立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生态学,以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学,以人的内在情感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精神生态学”,它们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一方面,自然生态的破坏必然会影响着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状况,另一方面,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发生危机也会影响着自然生态的进程和状况。文学的生态学研究就是要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着手去探究文学作品中这三个相辅相成的方面是如何被表达、描写和安排的,进而找出生态失衡的文学文化根源。

本文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来解读舍伍德·安德森的《手》,揭示了现代工业文明给人们造成的影响,尤其是破坏人们的精神生态平衡,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精神生态的关怀。

三、作品《手》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述

随着机械工业文明的发达,生态污染日益严重,人与自然关系恶化。在《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工业社会中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的破坏,“越过一长块种了苜蓿却只生出浓密的黄色芥草来的田地……”人对自然的破坏,自然反过来也会报复人类。作者在批判工业文明的同时,也表达了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理念。另一方面,自然也对人产生治疗抚慰的作用。主人公“比德尔鲍姆永远诚惶诚恐,被种种狐疑所困惑;他在城里住了二十年了,却认为自己无论如何不是这小城生活的一部分。”他渴望成为小镇群体的一部分,可是他却被视为畸人,也只有在大自然的拥抱中,他才能找回心灵的平静。“比德尔鲍姆为乔治·威拉德描出一幅画。画中的人物再一次生活在一种牧歌式的黄金时代里。越过一片苍翠空旷的乡村,来了手足洁净的年轻男子,有的步行,有的……”表达了人们对农耕时期理想自然生态环境的向往。

四、《手》对人们精神生态的揭示

安德森在展现故事中主人公对爱和与人交流的渴望时反复运用了“手”这个意象。在文本一开始就提到那些在郊外采摘浆果的人们——在他们看来,手仅仅是劳动的工具,而在教师比德尔鲍姆那里,手除了是劳动的工具外还展示了一位教师对学生的爱怜与鼓励。有时候“他的手伸来伸去,抚摸着孩子的肩膀,把玩着头发蓬乱的脑袋……他借助于手指的爱抚,表达了他自己的内心……” 比德尔鲍姆有着一双敏感而灵巧的手,充满了对学生的怜爱,代表着他爱的本能,他常常借助手指对学生的爱抚,将梦想送进他们的心灵,鼓励他们去梦想。“手是传达思想和感情的重要工具,从某种程度上解决了语言表达的障碍”“在他双手的爱抚下,孩子们心灵里的怀疑和眩惑消失了,他们也开始做梦了”,但是由于一个鲁钝愚昧的孩子的告发,他的手抚摸孩子的行为却被小镇人误解为是同性恋,在那个时期,同性恋被视为禁忌,被认为是对上帝的亵渎。“全宾夕法尼亚州为之不寒而粟。”亨利·布拉福德扬言要吊死他,被亨利毒打之后的比德尔鲍姆只好逃到了小镇温斯堡隐姓埋名地生活并隐藏起了他的双手。“手”这一人类交流情感的古老媒介在作品中体现出劳动生产、情感交流和暴力迫害的多重特性,而否定“手”的主人公比德尔鲍姆依然要靠双手采摘浆果来维持生活。“在温斯堡,这双手之所以引起注意,只是由于它们的动作。凭着这双手,飞翼·比德尔鲍姆在一天中采的草莓高达一百四十夸脱。这双手成为他的显著特色和他声名的源泉。这双手也使一个原来已经畸形和不可捉摸的个性更加畸形。” 在温斯堡小镇,手甚至被简化成评价人的唯一标准——小镇人冠他为“飞翼”的美名,将其等同于“银行家怀特的新石屋和韦斯利的栗色雄马”。

比德尔鲍姆“双手无休止地动作,像是被囚的鸟的双翼飞动,使他得了这个诨名……这双手吓坏了它们的主人。他要把这双手隐藏起来,同时他又惊奇地望着旁人的手,在田里挨着他干活的人们或是在乡村大路上赶着瞌睡的牲口的人们的、安静而毫无表情的手。”比德尔鲍姆内心情感丰富,但他同学生的交流却被小镇人误解,他的这双充满爱意的手使他失去了教师职位并使他与人隔离。“社会环境的变迁是导致畸人产生的根源。……美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从表面上看是一种物质文明的进步,但伴随而来的是物质文明在不知不觉地吞噬着人类的精神世界,渐渐地改变着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方式、文化习俗、宗教信仰、意识形态以及生活态度等,滋生了各种异化现象。”生活在新旧社会的过渡时期,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小镇人无法适应这种过渡导致精神生态的失衡。主人公比德尔鲍姆在新的环境下亦被异化,此时他的性格已发生裂变,内在的生态规律彻底失去了平衡,他认为是自己的双手导致了自己的人生悲剧,并隐藏起自己的双手。美国中西部小镇封闭的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狭隘的价值观念对人性的扭曲,农业社会在机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生活在夹缝中的主人公比德尔鲍姆在肉体和精神上所遭受的折磨和摧残,展现出现代人内心的痛苦与孤独。在旧的社会道德准绳和新的社会价值标准尚未完全形成的过渡时期,比德尔鲍姆自我精神出现危机。

扭曲的是将畸人他者化,个人价值以群体价值观为镜,遭到了质疑,而安德森在刻画他们之间的冲突时,表达了对畸人的无限同情。同时,作者安德森也表达了他的担忧,因为当时的美国是在经历工业革命之后,“即人格的沦丧,使人们失去了正常本性”。

比德尔鲍姆对学生的爱遭到了压抑使他变成了温斯堡小镇人们心目中的畸人,他脱离了社会,同时也失去了自我。他也渴望交流,渴望得到精神伴侣,然而在小镇上,他被看成是一个“畸人”。在农业社会向机器工业社会过渡的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同样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随着工业化的侵入,人们的价值观因整个社会变得势利与物欲横流而被异化,人们不得不放弃传统而在新的环境中挣扎,失去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纽带,因而导致人与社会相脱离的状态,更不能确定自己的身份。”机器的轰鸣声打破了原本宁静的田园般的小镇人的生活,在机器时代新旧社会道德的双重压制下,小镇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也出现异常变化。

飞翼·比德尔鲍姆得名于他的一双“无休止,像是被囚的鸟的双翼飞动的”手,他的手曾充满了爱意,可如今他的手对学生的爱抚却被视为“不健康”“不正常”的手,甚至是“不道德”的,渴求被接受的比德尔鲍姆也就成了“畸人”。“他的神经质的小手摸索着光秃秃的雪白前额……” “……双手神经质地挪动……”。对爱的渴望和无法与人正常交流、沟通形成的巨大落差使他陷入更大的孤独和异化当中。同时,巨大的社会变迁所带来的压力,导致小镇人心理不能适应新事物的变化,在身心两方面都发生不正常的变化。在社会语境的压抑下,面临着健康的丧失与疾病的降临。“飞翼·比德尔鲍姆说话时大做手势。他那纤细的善于表现的手指,始终活跃而又始终竭力藏在衣袋里或是背后的手指,伸出来了,成为他表情达意的机器上的活塞杆。” 比德尔鲍姆与乔治之间的关系再一次揭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无力,“同乔治·威拉德谈话的时候,飞翼·比德尔鲍姆捏紧了拳头,打在桌子上或是打在他家的墙上。这动作使他更加舒服。” 在乔治面前,他表现得紧张甚至是有点恐惧。有一次他在和乔治谈话时鼓励乔治去追求梦想,他忘记隐藏他的手,他的手又一次拍在乔治的肩上,他禁不住发出凄厉的叫喊,他鼓励乔治要敢于梦想。“缄默者比德尔鲍姆开始说话了,竭力把沉默的漫长岁月里在他心中累积起来的思想化为言语。” 比德尔鲍姆的心中依然存有理想,然而在当时的小镇温斯堡,他只能压抑自我。同时,学生父母的怒目和毒打深深刺伤了他的心灵,比德尔鲍姆再次退缩到黑暗的角落,最终导致自我的疏离。

虽然在《手》中,依然可以看到采摘浆果的劳动者,但机器的到来已经成为小镇每天生活中的大事,工业革命的脚步已经临近。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入侵下,人们自身内部的精神受到污染,行为怪异,成为畸人。安德森批判工业文明给人们带来的社会异化,人们失去了原来的沟通能力,语言成了人们交流情感的障碍,已变得苍白无力。“在现代世界中,没有比如下观念更具毁灭性的了:没有手工艺中所体验到的双手和大脑相结合而产生的快乐,人依然可以生存;人可以通过积累金钱、使用伎俩而生存。只有在手工艺中,人才能发挥其所有的能力。”安德森认为体力劳作能使人有机会用自己的双手触摸和感受事物,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进而保持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亲近关系。工业时代的机器使人类享受到了物质生活的富裕,却隔绝和异化了农耕时期人与人之间直接、亲密的交流。在社会转型时期,现代工业文明摧毁了人的精神功能,对人们健康的心态进行着侵扰,人们表达思想和爱意已变得无能为力,人的内在生态规律失去了平衡。

“畸人”虽然渴望与人交流,但他们似乎丧失了交流沟通的能力。由于小镇环境和个体的原因,比德尔鲍姆无法突破自我的封闭和人与人之间的疏离,而他对爱的渴望也只能使他陷入更加孤独和绝望的境地。小镇上人们封闭、压抑而孤独,人与人之间永远隔着一道无形的樊篱,在这样压抑的环境下,孤独和异化最终使他成为小镇的“畸人”。畸人“身处传统与变革的猛烈撞击中,既不能生活在过去,又无法面对改变了的现实,更没有多少勇气去憧憬什么未来,就那样悬置在那里,其痛苦和压抑的心情是可以想见的”。在工业社会,人们固守着旧的社会道德标准,作品主人公的爱本能受到压抑,想通过“手”达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但得不到大家的理解,重重的社会压力和自我内心的矛盾使他的精神生态失去平衡,导致他最终变成了“畸人”和自我的疏离。

五、结语

《手》向我们展示了现代社会美国人们生活的困境与追求,现代人所出现的精神生态危机。作者安德森开创性地挖掘了工业社会非人、异化的现代主题,批判性地揭示了现代工业社会物质至上的价值观对小镇人造成的冲击和腐蚀,以及在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时期人们所遭受的生存压力和精神裂变,表达了其对人们现实生存状况的关注和人文关怀。《手》不仅揭示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更重要地向我们展现了现代人错综复杂的内心精神世界,它蕴含的丰富生态智慧,对于当今我们如何面对生态危机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语

参考文献

[1] Anderson, Sherwood. A Story Tellers Story [M].Cleveland: Case Western Reserve UP, 1968.

[2] Gioia, Dana & Gwynn, R.S. The Art of Short Story[M]. Pearson Longman, 2006.

[3]Love,Glen A.Practical Ecocriticism: Literature, Bi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M]. Charlottesvill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Press, 2003.

[4]方智敏.舍伍德·安德森短篇小说中的神秘与美[J].福建外语,1998(1).

[5]李细平.《俄亥俄的温士堡》的自然主义潜流[J].外国语文,2012(6):53-56,60.

[6]刘文良.范畴与方法生态批评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7] 鲁枢元. 生态批评的空间[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 苗福光.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劳伦斯[M]. 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9] 舍伍德·安德森著,吴岩译. 小城畸人[M].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10] 田静. 《小城畸人》的意象重复[A]. 郭继德. 美国文学研究第4辑[C].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212-218.

[11] 童明. 美国文学史[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12] 王諾. 欧美生态批评:生态学研究概论[M]. 上海:学林出版社,2008.

[13] 虞建华. 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14] 朱正东. 观者与被观者—凝视理论下的《俄亥俄的温斯堡》[J]. 外语研究,2012(3): 98-102.

猜你喜欢

畸人鲍姆安德森
《绿野仙踪》
电影界的“强迫症之王”——韦斯·安德森
畸人青藤——徐渭书画作品展
晚明畸人文化及其成因
《绿野仙踪》土耳其译本中的翻译问题
晚明的畸人文化及成因
浣溪沙·无题
定格动画的新阐释——安德森和他的《犬之岛》
韦斯·安德森与《布达佩斯大饭店》
正已烷职业中毒防控——安德森模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