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印纺织服装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2014-04-29张星

时代金融 2014年30期

【摘要】本文就中印两国在02年至11年期间的贸易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印两国的传统行业,也是出口额比重较高的支柱产业。中印两国在纺织服装行业中既存在竞争的关系也有互补的关系,这种关系对中印两个在纺织业上的贸易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纺织服装业 G-L指数 Bruelhart指数 Thom&MeDowell指数

一、引言

中国在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后,在对外贸易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我国的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在2011就已经达到了3.64万亿美元。到2012年底,我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达到了3.8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31%,位居世界第一位。印度和我国的国情很相似,贸易发展的潜力非常大。目前,中国和印度的国际贸易现状等已经成为了关注的焦点。根据统计,中国对印度的出口份额从 2000年的0.63%上升到2012年的3.66%,2002~2011年期间,两国的贸易额从49亿美元增加到了739亿美元。现在中印是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我国与印度等新兴市场的贸易比重也在不断增加。纺织服装行业作为中印两国的传统行业,同时也是出口额比重较高的支柱产业。中印都有着充足的纺织原材料资源以及廉价的劳动力和资金的实力,在纺织工艺和先进技术的运用上,中印两国也都有着显著的优势。中国和印度是世界纺织品服装的出口大国,到2010年,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到了2065亿美元,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为32.7%,到2011年,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已经达到了2382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5.36%,在2012年的11月份之前,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达到了2308亿美元。印度作为第二大纺织品生产和出口的国家,2009~2011年期间,印度的纺织工业由500亿美元增长到了890亿美元,在世界市场的占有率大概为4.5%。中印两国在纺织服装行业中既竞争也互补,竞争性表现为两国的出口市场上有很大部分都相同,同样是以美国、欧盟等国家作为主要的出口市场;互补性表现为印度的纺织厂多样化比中国更加丰富,但中国在规模化和劳动力的成本运作上比印度更为有效,这对中印两国在纺织服装行业上的贸易总额有着重要的影响[1]。

二、文献回顾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模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传统的以部门和部门间贸易为特征的产业间贸易开始向以部门内贸易为特征的产业内贸易转变,并由此形成了产业间贸易和产业内贸易并存的两大贸易格局。目前并在目前的国际贸易份额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产业内贸易也叫部门内的贸易,是一个国家同时出口又进口同一产业或同一部门制成品的贸易行为。产业内贸易现象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贸易理论对贸易的解释,以产业内贸易形式的贸易现象广泛受到关注。最早发现产业内贸易现象并对其进行研究的是沃顿其在考察比利时、荷兰和卢森堡经济联盟内的贸易现象时,第一次注意到了产业内贸易的存在。巴拉萨通过对欧共体的贸易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共同体内部大多数的贸易都发生在同一部门内部,而不是在部门间,这样的贸易现象很难用大卫李嘉图,俄林-赫克歇尔等理论解释。为更好的解释产业内贸易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斯蒂格利茨,迪克西特,克鲁格曼,张伯伦等众多著名的经济学家都对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自己对产业内贸易的见解。

纵观国内学者对产业内贸易现象的研究成果发现国内学者在产业内贸易理论研究上的创新成果非常有限。国内学者对产业内贸易的研究大多是借鉴国外已有的对产业内贸易的研究成果来分析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现状,探索解释中国在双边或多边贸易中存在的产业内贸易现象[2]。

三、中印纺织服装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

基于国内外学者的现有研究,本文利用Grubel&Lloyd(1795),Bruelhart(1994)等学者提出的3个产业内贸易指数,在纺织品服装整体和分类两个层面上从静态和动态的角度综合分析中印两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内贸易的水平和结构特征。

1.Grubel&Lloyd产业内贸易指数。该指数由Grubel和Lloyd于1975年提出,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测度产业内贸易的方法。标准的Grubel&Lloyd计算公式为:

2.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利用Grubel-Lloyd指数测度产业内贸易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Grubel-Lloyd指数是测度产业内贸易的一个静态指标,因此只适合于某个单一时期。其次,可能会发生一些偏差,Rajan在区分产业内贸易程度和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基础上指出,标准的Grubel-Lloyd指数在存在贸易不平衡时难以正确反映产业内贸易水平,即会出现“高Grubel-Lloyd指数但低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Bruelhart等学者提出了动态的边际产业内贸易的概念,并给出了不同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计算公式,用以测量一定时间跨度的贸易增量的产业内贸易水平。Bruelhart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3.Thom&MeDowell水平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为了更深入地研究产业内贸易的结构,产业内贸易又可进一步细分为水平型产业内贸易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Thom&MeDowell认为,Bruelhart指数是一个测度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合适方法,但由于没有区分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Bruelhart指数可能会低估总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在此基础上,Thom&MeDowell给出了水平型和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指数的计算方法。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指数计算公式为:

(二)计算结果分析

2001到2005年中印纺织服装产品格鲁贝尔罗伊德指数呈下降趋势,由入世之初的0.8下降到了0.38,这表明两国在此期间纺织服装间的产业内贸易比重逐年减少,而纺织服间的产业间贸易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到了2006年贸易局势得到快速反转,中印两国间的紡织服装产品格鲁贝尔罗伊德指数达到了0.8,这表明两国纺织服装产品间的贸易额有百分子八十是以产业内贸易的贸易形式进行的。其后年份中印纺织服装产品格鲁贝尔罗伊德指数仍然保持着较高水平,表明着产业内贸易的贸易形式在两国的纺织服装贸易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总的来说在2001到2012年期间中印纺织服装产品格鲁贝尔罗伊德指数都保持较高位水平,这表明中印两国纺织服装产品间的贸易增长主要得益于两国产业内的贸易的增长,两国纺织服装产业内贸易特征明显[3]。

比较中印纺织服装格鲁贝尔罗伊德指数和中印纺织服装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分析结果发现,两者分析结果相互矛盾。即按中印纺织服装格鲁贝尔罗伊德指数的分析结果可知中印纺织服装贸易具有较高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而按照中印纺织服装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结果可以发现中印纺织服装贸易仍然主要以传统的产业间贸易为主导。中印纺织服装格鲁贝尔罗伊德指数的分析结果和中印纺织服装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分析结果完全具有相反的结论。

纺织服装细分产品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纵观其总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中印两国纺织贸易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在大部分年份都是维持较低的位置,两国纺织品间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比较低,贸易形式主要产业间的贸易为主。对于中印两国的服装贸易而言,虽然在2010~2011年中印服装产品的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达到了0.72,但除此之外,其余年份的边际贸易指数几乎都较小。这反映了中印服装贸易主要以传统的产业内贸易为主的特征[4]。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在纺织服装行业内中国与印度的贸易状况表现为视角,根据出口的相似性指数、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边际产业内贸易指数来进行实证分析,从不同的角度上去研究中印两国在纺织服装行业内贸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实际上,中国与印度都有着产品差异化、规模经济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的特征。与印度相比,中国在纺织服装成品的贸易依赖程度要高,印度在这方面的竞争优势就比中国弱一些;中印两国在纺织服装上的出口相似性指数都比较高,两国的产品也高度相似,所以中印两国在纺织服装行业内贸易有着更大的发展潜力;根据两国产业内贸易指数来看,中印两国在纺织品方面还是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在服装上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中印两国在纺织服装贸易方面,中国一直处于顺差的地位,但中国的出口量波动要比印度的出口量波动大,这是由于中国的出口量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层面的影响,而印度的纺织服装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相对来说较高。

(二)建议

针对我国的纺织服装产业内的贸易而言,通过以下几点建议可以使纺织服装贸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一是扩大市场的规模,增加老百姓的收入。二是走高端自主品牌路线。纺织服装企业可以建设自己的品牌,在国外建立营销的渠道和研发中心,提高我国纺织服装业的技术水平和营销能力,优化目前纺织服装行业的产品结构。三是深化市场体制改革,让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在国际上得到全面的认可,加强贸易发生摩擦的防范以及应对的能力。四是减少贸易顺差,缩小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的不平衡。五是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推进汇率市场化的进程。六是帮助纺织企业创新,增强纺织产业技术水平和制造水平,优化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完善出口市场格局[5]。

参考文献

[1]孙崇健,中国与印度纺织品服装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26:79-85.

[2]傅斐彦,胡丹婷.对手强劲中国如何应战?—中印纺织产业竞争力比较分析[J].中国纺织,2011,5:44-47.

[3]储玲.中印纺织品贸易合作潜力分析[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49-52.

[4]苏珍珍.迷雾下的中印纺织贸易[J].中国纺织,2010.3:58-59.

[5]姜輝,查伟华.中印纺织服装贸易的比较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0,12:30-32.

作者简介:张星(1988-),男,苗族,湖南人,毕业于中南大学(现在读研),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