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一点思考

2014-04-29李婧

2014年33期
关键词:公允价值引言

作者简介:李婧(1988—),女,甘肃武威人,兰州商学院2012级会计硕士,研究方向:企业会计理论与实务。

摘要:本文旨在对现行的公允价值计量方法做一梳理,探讨目前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与不足,提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公允价值;计量方法;思考一、引言

计量是会计系统的核心职能,20 世纪70 年代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开始使用“公允价值”概念,随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接受了该概念,后来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了财务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告,标志着基于活跃市场环境公允价值计量体系的初步确定,公允价值计量也逐渐成为一种能代表未来的计量模式。

然而就在FAS157正式实施后不久,2008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次贷危机,导致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进而快速演变为金融危机乃至经济危机并对全球的金融市场、金融秩序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也成为了被指责的主要对象。目前,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逐渐复苏,如何正确理解的优缺点、合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这都就需要重新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进行认真思考,并进一步修订与完善。

二、金融危机时期公允价值计量暴露出的问题及缺陷

在2008年的金融风暴中公允价值计量遇到了严峻挑战,针对当时的经济情况,美国理论界或实践界普遍认为,在金融市场高涨或发生经济危机时,按“市值计价”的会计原则常常会导致资产价值的高估或低估,很容易造成财务结果的严重失真,而这恰恰是导致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国内学者对公允价值会计也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些学者认为:公允价值的存在是对财务工作的一种有效促进,基于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衍生金融工具给不同投资者提供了更加透明的财务信息,符合投资者的利益,公允价值计量可以全面提升各项财务信息的透明状况,并且能为投资者及时地传递各种危机、预警信号,增强投资者对于危机的有效抵抗。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公允价值会计的存在及使用客观上直接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认为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在对金融衍生产品进行估价的过程中,使最终的市价偏离了原有的准确性,且这种以公允价值计量引起的顺周期效应会导致在经济繁荣时期的严重的、潜在的经济泡沫及经济低迷时期的经济进一步恶化。客观上,公允价值计量正是以这种特有的顺周期效应造成极具破坏性的“恶性循环”,从而加重了金融危机。就整体看来,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允价值计量具有主观性。公允价值的界定隐含着一个重要前提:现行的公允价值定义中蕴含着一个重要的假设条件,这就是公允价值计量所涉及的资产或负债必须基于一个健康、有序、稳定而活跃的交易市场。但在现实环境中,人们已逐渐意识到,这样一个重要前提常常不成立。在市场变化和信贷紧缩时,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不可能被合理地、有效地利用,在实际应用时,主要凭主观判断,从而又有可能导致计量结果与实际之间的偏差进一步扩大。

2、公允价值计量存在随机性。一般认为,公允价值计量分为三种模式——按公开市场报价计量的公允价值、按可观察到的信息计量的公允价值、按不可观察信息计量的公允价值。前两种模式的公允价值计量以市场信息为根据,第三种模式的公允价值一般运用收益现值法或重置成本法计量,或会计人员根据主观判断和建立计量模型来确定。这三种计量方法的可靠性一般是递减的。实际上,理想的活跃市场及其有关的假设条件常常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公允价值计量环境是一类随机现象,具有随机性。在有序的市场环境下,市价基本上可以比较合理、准确地反映资产的价值;而一旦市场不稳定,市场秩序发生混乱或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许多情形相互交织在一起,公允价值的计量环境常常是第三种情形,在这样的情形下,经常需要利用比较复杂的经济计量模型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此时,如果仅仅基于几个简单的假设条件进行统计估计,其结果常常会产生巨大偏差,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具有随机性。

3、公允价值计量缺乏真实性。根据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常常需要在财务报表内及时明确公允价值的变动,在一般情况下,企业即可实现但未实现的利得与损失都要确认。如果某金融机构因经营、管理显著改善导致信用等级提高,则其负债的公允价值势必将增加,此时必须确认为一项损失。反之,如果某金融机构因经营状况显著恶化导致信用等级下降,则其负债的公允价值势必将减少,此时必须确认为一项利得。这样的计量模式,常常掩盖了企业发展前景和的经营业绩的真实状况,进而造成企业财务信息的状况不能得到真实、有效地反映,容易误导投资者。

4、公允价值计量操作难度大。由于公允价值计量离不开各种复杂的、不易获取的原始数据、信息,且数据、信息的可靠性、完整性、相关性、有效性及合理的分析处理等都需要会计人员全面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敏锐的职业判断能力、娴熟的专业技術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做支撑。当市场不完善、交易不活跃、市场秩序混乱、市场价格不易获得时,往往需要利用专业人员利用其他信息和相关知识如统计方法、经济计量模型、计算技术等来估计推断公允价值。此外,在实际操作中有时常常需要运用现值技术合理有效地估计现金流量、确定折现率等,这些工作经常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加工,有时候还需要一些复杂的统计方法,在这样的统计推断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给实际操作人员增加难度并导致许多财务信息结果产生错误。

三、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必要性

尽管公允价值计量对金融危机确实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公允价值计量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实实在在地暴露出了许多方法本身及本质方面的缺陷与不足,实际操作难度又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是否应该放弃公允价值计量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放弃公允价值计量实质上是一种会计核算的倒退。就实际情形看,公允价值计量方法依然有存在的现实必要性。公允价值以“活跃市场的公平交易假设”为计量基础,其非歧视、公正、公平、诚信、符合会计的基本原则等本质属性,依然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经过最近几年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的实证分析研究、在对公允价值计量经过多次慎重修订与完善后,目前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相比已经显现出了明显的优越性。

1、公允价值计量符合会计的相关性、稳健性和一致性等原则要求。会计的配比原则一方面要求收入与成本、费用要保持时间上的配比与内容和性质上具有因果联系。当前,收入和成本、费用在计量的单位方面一般是配比的,但在计量的属性方面却不完全配比,收入是按现行市价计量的,而成本、费用往往是按历史成本计量的。而在会计核算中推行公允价值计量恰恰有利于会计核算符合配比原则,也符合会计的相关性、稳健性和一致性等原则要求。

2、公允价值计量能合理、有效地反映企业的财务运行状况。由于历史成本计量只能反映企业过去的经营状况,它不能有效地反映预期的资本增值。而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相比,能比较准确地反映企业获得的现金流量及企业的经营能力、偿债能力、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等。而且,按公允价值计量得出的有关结果、信息还能进一步为企业管理人员、债权人及投资者的经营、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3、公允价值的计量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资本保值增值。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会计核算方法逐渐凸显出许多缺陷,传统会计核算方法常常无法反映衍生金融工具由于市价变化带来的潜在损益,这往往导致许多企業的生产经营规模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进行。相反,如果企业耗费的生产能力如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企业何时耗费的生产能力,一律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则计量得出的金额可在现时情况下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就有可能使企业的实物资本得到保值或增值,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在正常的状态下或在更好地条件下进行,进而有利于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4、公允价值计量是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当今经济发展的特点是竞争日趋激烈、风险不断加大,金融创新、市场创新层出不穷。特别在金融领域,已创新出了许多种类各异、数量众多的衍生金融产品。事实上,对于各类金融机构而言,公允价值计量早已成为一种影响广泛而意义深远的计量模式。

四、公允价值计量的一点思考

针对目前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期望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完善。

1、完善公允价值准则。必须对现有公允价值计量的各项准则进行梳理与完善,降低其繁琐性及复杂性,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在符合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国情的基础上,力争保持与全球金融经济发展方向的一致性。不断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的相关规定,如加强对现有财务报表中公允价值披露的要求、评价现有会计核算是否提供了足够的透明度、考察在计量负债时公司自身的客观条件、真实信息、违约风险是否为决策者、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等。

2、努力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在实际操作中,作为专业性很强的会计核算体系、方法,由于采用何种估值方法、计量模型,模型参数的设计与优化,常常因人而异,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很容易造成公允价值计量的准确性、合理性。鉴于此,就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不断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技术水平,使他们的数据建模能力、模型分析能力与模型求解技术不断提升。此外,还需要管理部门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给予正确指引,明确具体的、可行的实务操作规范,尽快建立统一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进而为会计人员建立合理、恰当的模型,用正确方法求解模型参数,提供具体可行的科学方法。

3、建立健全计量环境。一方面,由于公允价值需要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另一方面,公允价值能否得到准确计量,也是活跃市场经济的有效手段。如果市场环境不完善、不健康,则公允价值的计量就很可能变为个别人、个别企业操纵利润的工具。因此,在现实操作中,应充分考虑实际情况,研究市场环境及会计计量实务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尽可能保证数据、信息的可靠性与准确性。有关部门要为公允价值计量创造有利的运行环境,建立健全有效的市场机制,使市场经济更趋合理、稳定与健康,进而使公允价值计量不致出现大的偏差,避免市场波动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经济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4、改革顺周期效应。顺周期效应是公允价值计量颇受争议的主要原因之一,但它们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FSB将顺周期效应定义为“放大金融系统波动幅度并可能引发或加剧金融不稳定的一种相互强化”。具体到公允价值计量所产生的顺周期效应,一般可分为两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是指在经济萧条、衰退时期,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将迫使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各种办法确认大量的投资损失和贷款减值损失,从而降低其资本充足率、信贷和投资能力,这样就有可能使本已萧条的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另一种情形是指在经济高涨、繁荣时期,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将使得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措施,通过各种办法确认更多的投资收益和计提较少的贷款减值损失,达到其提高资本充足率、信贷和投资能力的目的,这样以来势必导致本已过热的经济形势火上浇油,进而有可能使经济产生更大的泡沫。

5、明确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运用过程中政府干预的必要性。由于目前市场经济发育还不够完善,存在着许多市场经济失灵的领域,因此,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实务操作中,市场监管就有存在的必要性。一是必须加大对注册会计师水平的监督、考核和会计信息质量审计检查,以尽量避免公允价值计量成为部分利益集团操纵利润的工具。二是尽快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利于具体实务操作的规范要求。

6、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以满足广大投资者的需求。由于财务报告的基本目标、主要目的是为有关部门、各类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他们才是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鉴于此,目前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下大力气,采取合理、规范的措施,甄别和有效解决现有会计核算准则在实务操作中所暴露出的问题。会计核算准则的制定也必须吸收不同阶层、不同利益团体的意见和建议,但在这过程中,不能也不应当以牺牲部分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需求为代价,使任何特殊团体的利益超越投资者的需求,这是稳定投资者信心的关键。

总之,公允价值仍然是金融机构等部门目前切实可行的会计计量模式,投资者普遍认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了不可替代的相关信息,随意暂停或终止这些准则显然是不可取的,这样势必影响投资者对财务报告的信心,进一步导致金融、经济的不稳定。因此,只有不断改革、完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优化应用操作指南、进一步引导提升会计人员高效的职业判断能力、改进现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使公允价值计量更加规范、合理、有效,才是切实可行的途径。(作者单位:兰州商学院会计学院)

参考文献:

[1]会计目标课题组.对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5(8).

[2]国际会计准则——第157号公允价值准则-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d783633131126edb6f1a108b.html,2012.

[3]张连起,王纪平.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9(1).

[4]葛家澍.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面向财务会计的本质特征[J].会计研究,2009(5).

[5]王均伟.后金融危机时期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思考——基于公允价值会计[J].财会研究,2012

[6]尚红敏.后金融危机时期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探索[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7]王秋月,陈郡梅.美国金融危机下我国如何运用公允价值[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1).

[8]于永生.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公允价值[J].会计研究,2009(9).

[9]潘希宏,范方志,胡梦帆,李海海.公允价值计量与银行信贷风险——来自当前金融危机的思考[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2).

猜你喜欢

公允价值引言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负商誉与公允价值
浅谈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计量
论大数据对会计计量属性的影响
关于公允价值本质与特性的探析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探索
解读《欧也妮·葛朗台》中金钱禁锢下的人生
基于思维导图的线性代数复习策略
提高小学低段课堂写字有效性的研究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