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本科学位课程制度的实践研究
2014-04-29李俊良李剑芝王救文
李俊良?李剑芝?王救文
摘要:从如何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入手,提出了设置学位课程的理念。结合石家庄铁道大学设置学位课程的实践,阐述了学位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管理和建设等方面的实践和经验,并就学位课程的规范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各大高校在学位课程的研究探索提供参考。
关键词:本科;学位课程;学士学位;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36-0084-02
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转变,仅用了10余年的时间即将完成,2013年全国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高达1427.09万人(教育部教育统计公报),如何保证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校学校管理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我国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对学士学位制度的基本原则和标准进行了确定,但并没有详细的操作性指标,各高校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本校的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每个学校所定的标准不同直接导致了各大高校学士学位授予质量的差异,而且学士学位的授予条件对课程成绩要求及格就行,对各专业的不同类别课程也没有特别要求。如何借助课程成绩制定合理的学士学位的授予标准,来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成为当前学位工作者的一项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
学位课程方面的研究文献表明,目前只是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及成人高等教育研究中有设置学位课程的做法。普通高校本科的学位课程设置研究方面,只有宁波大学等几个高校提出来设置学位课程的思路;其中宁波大学在每个专业的主要课程中选择3门作为学位课程,要求该课程必须达到75分作为获取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迄今为止普通高校中学位课程的设置、管理及建设等方面尚未作过系统的研究。
为了保证学士学位授予质量,从1999年起石家庄铁道大学对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造整合,大胆创新,在全国高校中首次提出在本科的必修课程中设置学位课程的思想,并在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例中对学位课程提出了质和量的要求。本文主要结合石家庄铁道大学设置学位课程的具体实践,在如何合理科学设置学位课程、学位课程管理和建设、完善学位课程管理办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
一、学位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
学位课程是指普通全日制高等院校本科生在毕业时取得学士学位的必修课程,是本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部分,是体系中主干核心,是每个专业最基本、最稳定的内涵。学位课程设置应尽可能追求科学化、合理化、规范化,否则就会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
1.精选核心,强干弱枝
核心课程是以人类基本活动为主题而编制的课程系统,在实质上,它是活动课程的发展。从词义来看,核心一词起源于本世纪初,主要是为了防止课程内容的支离破碎和把不同科目简单相加的零碎学习,保证课程体系的紧凑性而提出的,其它科目都要与核心相关并服从它。因此,所谓核心课程包含着“一般和必须”的意味,旨在为学生提供能够在社会中有效发挥作用所需要的共同概念、技能和态度。
强干弱枝,成语,出自《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释义为加强树干,削弱枝叶。比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中央权力。
哈佛大學的核心课程的理念源自于选修课,是专门为那些对某一领域或基本没有背景的学生设计的。主要运行模式:每个本科生须修满 32 门课程(16 个学分)方能毕业。其中约一半课程必须作为主修课程;剩余课程中,必须选择8门核心课程;其余的则根据各自的学术兴趣自由地选择。目前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涵盖了7大领域11个方面约350门课程。它开设核心课程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不同于哈佛大学核心课程理念,石家庄铁道大学核心课程是在每个专业课程体系的必修课程中选择该专业最核心的课程作为学位课程,把其喻为大树的树干,体系中其他课程喻为树叶。学位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扎实掌握专业的核心内容。如机械工程专业在专业模块就选择机械设计、机械原理等作为该专业的学位课程,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选择体现专业特色的课程作为“树叶”来构建该专业完整的课程体系。
2.模块设置,统筹兼顾
学位课程的设定,取决于各专业学士学位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从每个专业的课程架构来看,不同于哈佛大学核心课程的设置理念,学位课程的设置并不是游离于本专业课程体系之外,它与其他必修、选修类课程一起构成了该专业完整的课程体系。在专业的课程体系中不同的模块选择对于本专业人才培养关系更密切、更核心的课程作为“树干”,选择为学位课程。
学位课程的选择和设定,主要结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培养计划中选取本专业核心重要的课程作为学位课程。如石家庄铁道大学的大多数工科专业,学位课程的设置原则为:
(1)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将毛泽东思想概论、大学英语等5-6门课程选择作为学位课程,所占的比例在该类课程中大约在43-46%,在总学分中占10-14.0%之间。
(2)基础课程模块:选择理工科的主要基础课高等数学等2-3门课程作为学位课程,所占比例大约在本类课程的9.0%左右,占总学分的比例约为6.0%。
(3)学科基础和专业课程模块。主要选择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些专业基础核心课,如理论力学及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等10-15门课程作为学位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约为20-25%。另外为了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专业课程模块的学位课程尽量选取与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课程一致或相近的课程, 这样也有利于学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3.突出特色,层次分明
学位课程的选择上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要求门类不仅要齐全,课程层次还要鲜明。不同类别学位课程的选择侧重点有所不同。基础类学位课程的选择侧重于课程内容适应性强,深度和广度兼顾;专业类基础学位课程要求知识面要宽,并注意学科交叉;专业类课程要侧重本专业的特点,一般选取具有较强应用性的专业核心课程。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化的,学校对人才培养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因此各大高校根据自己的学校特色设置不同的课程,形成各种不同的课程体系;然后根据各自专业的培养目标,选择核心学位课程,这样不仅可使各大高校办出自己的特色,又可以最大程度的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二、加强学位课程管理和建设的具体举措
1.建立健全学位课程的管理制度
为了切实有效提高学士学位授予质量,学位课程的成绩必须有一定的要求,并与学士学位授予条例挂钩。石家庄铁道大学学士学位条例第七条中明确规定“普通高等教育本科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授予学士学位:(一)学位课程平均学分绩点小于1.7者;……”。为了与本科学位课程制度相配套,区分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对学位课程的平均学分绩点做了如下的规定:
具体的计算方法:学位课程平均学分绩点=∑(课程绩点×课程学分)/∑课程学分。
目前对于大部分高校大学生来讲,每门课程都是“60分万岁”,石家庄铁道大学设置了学位课程并与学士学位授予条例挂钩以后,对学位课程的成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学生不重视学位课程的学习,一方面拿不到学位证书,另一方面会造成基础理论不扎实,知识面过窄,不利于今后发展,因此学生在学习、掌握和努力的程度上有所偏颇,这也就达到了设置学位课程的目的。
学位条例对学位课程成绩提出了质的要求,考试制度上应有所保证。学籍管理中明确规定“考核合格即取得该课程学分。……(三)补考后仍不及格者,或考试已经及格,但对成绩不理想的学位课程可申请重修。在基本学制年限内,每门课程的重修(重做)次数为一次”。“考核成绩载入学生成绩档案。补考、重修均记实际分数,……”根据规定,及格是不允许补考和重修的,对于学位课程即使及格也允许学生重修一次,并按实际的成绩记载,有利地保证了学生掌握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基本内容。
2.加强师资建设,保证学位课程的教学质量
优秀的师资条件是高校的生存之本。师资队伍建设是关系学校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以石家庄铁道大学的特色专业土木工程专业,为了加强学位课程的师资队伍,近几年加大了青年教师培养和引进力度,截至2013年12月,土木工程专业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71.0%;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为38.1%,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为92.9%。专任教师年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合理,有力地保证学位课程的教学需求。
3.研究拟定《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士学位分专业大类学位课程主干课程指导性目录》,加强学位课程设置的规范化和系统化
普通高等教育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士学位是评价本科学生学术水平的尺度和衡量高等教育质量的标准。为了保证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政府的学位工作主管部门应出台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士学位的工作规范、科学、合法的指导性意见,把学位课程的设置规范系统化。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2年关于学士学位学科门类的分类和新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为基础,研究拟定<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学士学位分专业大类学位课程主干课程指导性目录>。该目录的制定主要是以各学科门类的专业大类为基础,选择各个专业大类的核心主干课程作为其学位课程,组成各专业大类的学位课程群。学位课程的遴选可遵循以下原则:(1)专业大类中各专业相通的主干核心课程;(2)各专业设置的相近的部分课程;(3)带有各专业特色的部分课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随着教育教研深入和科学的发展,这些课程也要做部分补充和删除。
三、学位课程实施的成效
石家庄铁道大学从1999年设置学位课程以来近十四年,通过学位课程的反复修订,基本上使现有专业的学位课程得到了稳定,有效地保证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从学士学位授予情况来看,因为学位课程绩点原因的限制,本科生的授予学位率跟其他兄弟院校相比在一定程度上有些偏低。下图主要是该校近八年来毕业生未获得学士学位仅仅是因为学位课程平均绩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统计。
由图可以看出,近八年来,随着学位课程改革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毕业达到要求、仅因为学位绩点未达到要求的比例逐渐降低,达到了学位课程设置的目的,有力保证了学士学位的授予质量。
四、结束语
石家庄铁道大学近十四年的实践表明,高等学校设置学位课程可以大大提高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的质量。本文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和发展了设置学位课程的基本思想,为我国学位制度的贯彻落实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对提高我国本科生的学士学位授予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和普遍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Z].教育部,1980.
[2]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Z].教育部,1981.
[3]干爱芬,从学士学位的授予条件到学位课程设置[J].宁波大学学報(教育科学版),2007,29(1):142-144.
[4][美]蔡斯﹒课程设计:有代表性的模式[A]﹒载瞿葆奎主编﹒课程与教材(教育学文集)[C]﹒人民教育出版社。
[5]刘朝亚.关于学士学位授予标准的几点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8(1):42-48.
[6]赵长林,王相水,李慧川.美国物理学士学位课程设置的特点及启示[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4(3):97-99.
(责任编辑:韩晓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