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后”明星上将都有啥背景
2014-04-29
2014年7月11日,中央军委在北京八一大楼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随着戚建国、王教成、褚益民、魏亮四人晋升上将,我国现役上将达到34名。其中,“40后”8人,“50后”26人,此次晋升的均为“50后”。这意味着“50后”将成为新时期掌舵中国军队的主力军。
许其亮:出身农家的“优秀飞行员” 现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许其亮出身空军,在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成名很早,成长迅速。2007年7月,许其亮晋升为空军上将军衔。
1950年3月,许其亮出生在山东省临朐县,他是地道的农民的儿子。临朐四中的一位校友曾说:“许家祖上世代都是农民,他高中考上飞行学校,在当时也很正常。”虽然许其亮在部队提升很快,但可谓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扎扎实实。在他曾服役的空26师,一位军官说:“许其亮曾是空军最优秀的飞行员,当年邓小平阅兵时,他驾驶飞机从天安门上空飞过。”
除了技术过硬,许其亮在军中的口碑也不错。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曾称许其亮是“军中奇才”,不仅有政治头脑,而且胸怀“宽阔如海”。
张又侠:将门之后 一战成名 在现役上将中,张又侠是很显眼的一位。其父张宗逊是“开国上将”之一,两代人成就了解放军“父子上将”的佳话。
张又侠生于1950年,从小就深受部队文化的熏陶。他18岁参军,大多数时间在指挥和战斗的一线度过,自信的性格,使得张又侠在战场上屡建奇功。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张又侠随后奉命开赴前线。他胆大心细,不仅作战积极主动,敢啃硬骨头,而且主意也多。1984年的老山战役中,他制定了“经过炮击后,步兵开始攻击,40分钟拿下主阵地”的进攻计划。这是“文革”后第一个完整的步炮协同计划。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张又侠晋升的速度加快。2011年7月,张又侠晋升上将军衔。2012年10月,张又侠出任总装备部部长,当年11月成为中央军委委员。
刘源:中南海里长大的将军 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刘源人生经历可谓相当丰富:作为原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儿子,他年仅17岁就加入了上山下乡的队伍,37岁时,成了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副省长;此后他从政界转入军界,先后在武警部队和解放军任职。
1951年,刘源出生在北京,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中南海度过的。他从小就对军营生活很向往,13岁那年暑假,刘源如愿以偿,在中南海警卫部队当上了一名列兵。
1975年,上山下鄉7年的刘源回到北京。3年后他收到北京师范学院(现北京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大学毕业后,刘源选择再回农村。此后,刘源从公社的“第十七把手”做起,当过乡长、副县长、县长,1986年当选郑州市副市长,1988年当选河南省副省长,成了当时全国最年轻的副省长。1992年,刘源调任武警水电指挥部的政委,并被授予少将警衔。2009年7月,刘源晋升上将军衔。
刘源对军队的腐败问题深恶痛绝。他曾表示:“腐败已经涉及到共产党和解放军的生死存亡,我宁死也不会放手。”摘自《环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