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2014-04-29杜国用隋冰
杜国用 隋冰
[摘 要]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重要模式,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路径。但是,对于高职会计专业而言,由于专业的特殊性,其校企合作的效果并不理想。本文探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做法。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及问题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8-0179-02
1 校企合作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
1.1 校企合作的含义
校企合作主要指以市场以及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能力以及提高就业竞争力为重要目标,利用学校与企业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资源,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合作进行办学的教育教学模式。可以说校企合作是现今培养社会需求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育教学手段。
而众所周知,校企合作模式源于国外的合作教育,相较于单一的校园教学模式而言,其不仅能够让学生参加实际工作,使其知识与技能得到良好的结合,还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满足社会所需。因此,现今早已被美国、德国等多个发达国家广泛应用,也俨然成为我国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主要教育模式。
1.2 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意义
因为校企合作是在学校与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下形成的教育模式,因此,其在职业技能教育与学生应用能力培养上都具备着很大的优势,不仅仅校企之间的资源可以共享,其相互之间的优势又能够得以良好的互补,进而形成双赢的教育局面。所以,可以说校企合作在职业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校企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社会的实际适应能力,并且在企业教育中能够充分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养成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进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际就业率。
第二,校企合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能力,增强学校的双师队伍,促进学校科研水平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才培训模式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工作。
2 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现状
从近几年高职招生来看,会计专业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从职业性质来看,会计可以说是越老越吃香,经验越丰富,薪酬也越高,会计在各个领域、各个企业几乎是必需的。
而高职会计专业作为一个应用性极强的专业,其不仅要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充足的会计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必须能够做到灵活运用,也只有如此才能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
而实施校企合作办学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恰恰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型应用会计人才的有效教育手段,也俨然成为现今高职会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但是通过大量的实践数据分析,我们也能够看到,目前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上仍面临着诸多问题。
第一,因会计工作实际特点,决定了企业在建立会计实训基地时十分的困难。如:企业在建立会计实训基地时,往往会涉及企业会计资料的保密问题,会计工作的技术性问题以及会计岗位能够容纳人数有限的问题。
第二,已经建立的会计实训基地难以发挥其最大作用。如:在企业实训教育中,企业会计人员对会计学生的在会计知识点的指导上存在问题,并且在实训内容的安排上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再就是对学生的实训考核无法真正体现学生的实训价值,其考核结果的主观性与随意性偏大。
3 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3.1 合作稳定性差
第一,合作基础不稳定。由于实际会计岗位工作上的特殊性质,以至于学生在企业的实际实习、学习期间并不能够为企业创造相应的经济效益,反而会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加重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因此,许多企业并不愿意与学校开展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校与企业在实际合作上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也因此,往往在实际校企合作中,依靠的并不是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而是由一方的情感与人际关系进行维护的。所以,如若任何一方的变动或者感情疏远,校企合作关系势必会被中断或终止,这样也难以达成长久且稳定的持续合作关系。
第二,合作时间不稳定。由于会计的主要工作都集中在月初、月末,月初进行报税,月末进行结账,这也是会计岗位所具有的特殊性。而恰恰是因为这种特殊性,使得在月初、月末时,企业会计人员往往无暇顾及学校的学生,而在这个时间段进行实习的学生,因为缺乏足够的指导与实践机会,势必会使实训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这也造成了在实际实训中,学校往往会经常改变实习时间,致使合作时间不稳定。
第三,合作岗位数量不稳定。企业均设有会计部门,均配备会计人员,这对于会计专业寻找对口的合作企业及岗位并非难事。但是,会计岗位多少和人员设置依企业规模大小不一而不同,而每一个岗位可安排实习学生的人数也就更为有限了,这就出现“粥多僧少”比例失衡现象,合作企业众多,但每个企业接收的学生人数却很少。
第四,合作内容不稳定。由于每一个企业接收学生人数的限制,学校只能将学生分派到不同企业。这样,这个企业可能安排现金出纳岗位实习,那个企业可能安排往来岗位实习,小的企业可能安排全部岗位实习,而大的企业可能一次只能安排一个岗位实习。这就导致了一次参加企业实习的同班学生实习、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导致学习效果参差不齐,也不利于实习效果的教学评价。
3.2 合作深度不够
在校企合作中高职院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借助企业这个平台为学生提供专业、职业的环境,让学生提升专业实践技能、夯实专业理论,提高就业竞争力。但是,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会计工作既涉及企业商业秘密,涉及企业财产安全,又涉及会计工作的经验积累。因此,企业并不会倾其所有,对学生的实践实习流于讲座、观摩、自己领悟,不愿意将真正的、长期积累的会计工作经验教授于学生,这与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目的差之千里。
3.3 合作方式不规范
目前,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签订顶岗实习协议等方式是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校企合作方式。高职院校一般是按照会计专业某门课程的需要或专业实训项目的计划寻找合作企业,为了合作而合作,缺乏对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逻辑分析,缺乏对合作企业的系统分析、分类。因此,一旦课程或实训项目发生变化,合作关系势必也会付诸东流,校企合作的基本目的也就无从谈起。
4 对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的建议
4.1 将行业协会纳入校企合作的范畴
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离校上岗前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取得初级会计师证更为体现学生岗位从业能力,这就需要行业协会参与会计专业教育中来。因此,让学生在校期间通过行业的考核和认证,提升学生的职业资格等级,提高岗位从业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尤其具有吸引力。
4.2 发挥专业教师的优势,引进“校中厂”
积极探索建立校内学生生产性实训的校企合作新模式,建立“财务咨询公司”、“会计代理记账公司”等“校中厂”,由学校专业教师和企业人员共同合作,互惠互赢,对外市场化运作,对内开展学生的实践操作训练。
4.3 發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选企、自主择岗
在三年的高职学习生活中,应给予学生一定的独立自主性,结合、放开学校安排企业实习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寻找自己看好的企业、会计师税务所或者会计代理记账公司等,弥补学校合作企业不足的缺陷。学生自主选企、自主择岗,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社会交往能力,与此同时,还能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完成实习和学习,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张锐.就业导向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训模式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2.
[2]陈珍.基于校企合作方式下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