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揭秘你未必知道的中国新商帮

2014-04-29

凤凰资讯报 2014年36期
关键词:闽商商帮浙商

从传统商帮到现代商会,中国商帮有着怎样的历史变迁?现代商会在全球经济迅猛扩张的环境中该如何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新商帮创造性发展商业模式 “不可否认,自明清以来,商帮所起的进步作用是很大的,把市场流通搞活了。”商帮文化研究专家、《当商帮已成浮云》的作者徐志频说。

徐志频在他的书中解构了包括浙、晋、闽、徽、粤、赣、苏、陕、鲁、湘十大商帮的历史,从史地、人文、制度3个层面,对中国商帮重新定论。“‘楚商本该称‘鄂商,但‘鄂商不好听改称‘楚商;‘龙商指黑龙江商帮,‘黑商也不好听,改称‘龙商”。不过,许多新商帮都缺乏历史积淀,影响有限。

新商帮的崛起,源于他们创造性地发展了适合当地的商业模式,典型的如鲁商有强烈的“近官”色彩,有国有企业特色,在发展期间进行大规模并购,背后都有政府的大力扶持;而闽商,普遍会用那首著名的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来形容他们的冒险敢闯精神;新浙商则以吃苦耐劳、精于算计出名……

作为商帮文化的观察者,徐志频很直接地指出,新浙商的独特商道,是将传统商帮所遗留下来的抱团意识发展到极致,最终形成了一种“掠夺精神”。比方说,浙江桐乡不产羊毛,却有中国最大的羊毛衫市场;浙江余姚不产塑料,却有中国最大的塑料市场;浙江海宁不产皮革,却有中国最大的皮革市场。

同样受传统文化影响极深的鲁商,“近官”色彩浓重,重视品牌,GDP发展迅速。但“儒家文化在根本上是一种等级文化,最缺乏平等意识”。而在市场经济下的商业社会,“必须先有平等,才有商人”。

传统商帮也有弊端 “传统商帮已经不存在了,现在是商会,与商帮有本质的不同。一个是以血缘、地缘为基础的组织,具有古代帮会性质;一个是依法組建的维护会员权益的社会团体。”徐志频说。

徐志频举了浙商的例子。浙商民间融资,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诚信,而不依赖于契约。那是典型的传统熟人社会,这在后来引发了金融危机时期温州老板“跑路”事件。“这恰恰是传统商帮带来的弊端,缺乏契约观念,缺乏法治精神,缺乏现代商业意识,这不能适应现代商业社会”。据此,徐志频公开断言,上述缺点使现在号称“第一商帮”的新浙商,“在商会建设上,还不能为中国商会做出表率”。他认为,有深厚文化积淀和经营能力的湘商,或者摆脱儒家文化与传统商帮阴影的鲁商,或者在市场化、国际化方面走在中国最前列的闽商,都有可能。摘自《法治周末》

猜你喜欢

闽商商帮浙商
浙商理念挖掘开发晋商资源
中国茶叶商帮群体概貌
《闽商蓝皮书:闽商发展报告(2020)》正式发布
驰骋西北的平阳商帮
闽商大事记(2019年7月~12月)
斯波义信的福建历史论述与闽商文献解读
从中法身税交涉看近代旅越闽粤商帮的利益诉求与历史演变
从新闻报道看“浙商”——《当代浙商媒介形象呈现研究》评读
明清十大商帮
新时代浙商走向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