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体会

2014-04-29杨秋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神经内科呼吸衰竭医护人员

杨秋

【摘 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治疗方法。方法:对在我院接收治疗的7例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治疗过程中采用机械通气,医护人员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呼吸衰竭的症状、体征等情况。结果: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抢救方法的基础上采用CMV(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者先用PEEP)机械通气后患者的血气指标、临床症状、体征等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结论:对于神经科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医护人员要遵循“宁早勿晚”原则尽早给患者机械通气,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通气模式及调节参数,提高临床上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机械通气;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

【中图分类号】R741.0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032-02

呼吸衰竭是神经内科中比较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诱因也比较多,临床死亡率也比较高。多种神经内科疾病(如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血管意外等)发病时往往会并发呼吸衰竭。因此,临床上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合理、及时地机械通帮助患者渡过危险期[1]。为了探讨(以机械通气为例)在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对在我院自2011年l2月至2013年1月接受治疗的7例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实验中,男性4名,女性3例,患者年龄在39-84岁,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8.4 1.5岁。实验中,2例脑血管意外,1例重症肌无力、1例患脑干脑炎、1例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多发性硬化。这些患者年龄、入院时间等资料经分析指标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患者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如患者的心肺功能、体温等,并给患者采用吸痰、吸氧等常规处理,对于患者出现(1)自主呼吸频率>35次/分呼吸功能发生紊乱;(2)在鼻导管吸氧3-5L/min的条件下,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血氧饱和度(SaO2)<90%;(3)鼻导管吸氧3-5L/min下仍出现呼吸急促或呼吸困难患者。医护人员利用美国熊牌1000型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潮气量为10.2ml/kg,呼吸频率15.3次/分,最初吸氧浓度(FiO2)60%-100%,以后40%,吸呼比(IBE)1B110-215,上机半小时后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两肺湿啰音、血压、SpO2等情况调整呼吸机参数[2]。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实验中,医护人员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搜集和记录的数据利用SPSS13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然后医护人员再对这些数据采用t方法进行检验,实验结果采用 表示。

2 结果

神经内科疾病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抢救方法的基础上采用CMV(合并神经源性肺水肿者先用PEEP)机械通气后患者的血气指标、临床症状、体征等均得到明显改善(P<0.05)。

3 讨论

神经内科疾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诱因也比较多,患者发病时往往会引起呼吸衰竭,其原因如下:(1)患者由于突然神经内科疾病导致呼吸肌因为脑干、高位脊髓、运动神经的损伤等收到抑制,使的人体呼吸肌接收不到神经冲动而引起呼吸衰竭;(2)患者神经肌肉接头发病突变,神经冲动无法传到呼吸效应肌肉,从而引起患者呼吸衰竭;(3)其他原因。

临床上,对于神经内科联合呼吸衰竭患者还没有确切的治疗方法,对于严重患者我们应采用机械通气进行抢救。而机械通气的模式及参数选择应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控制。根据本人多年临床经验:(1)对于一些原发病所引起的通气障碍患者,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原发病引发呼吸衰竭的机制进行判断和调整;(2)患者发病时缺氧的病理生理机制;(3)患者是否伴有其他心肺疾病等。大多数的神经内科疾病呼吸功能障碍患者都会引发肺泡低通气综合征。临床上。如果患者每分肺泡通气量低于CO2的代谢率,则患者 将会升高[2]。实验中,有1例为重癥肌无力,患者属于限制性通气障碍医护人员给患者机械通气时选择CV模式,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医护人员可以适当的延长呼气时间,提高患者临床救治率。

临床上,对于神经内科疾病联合呼吸衰竭患者的救治,医护人员要重视患者的原发病以及发病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并发症。对于一些多发性硬化、重症肌无力危象、脑炎患者,医护人员要立即给患者使用大剂量激素。而对于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采用免疫球蛋白紧张治疗治疗。对于脑出血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医护人员要迅速降低颅内压,可先用速尿和大剂量激素,必要时进行脑室引流术;对于中枢性呼吸衰竭且仍能够自主呼吸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适当的使用呼吸兴奋剂,但是使用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患者气道通畅,否则将会增加患者的疲劳程度。

综上所述,对于神经科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医护人员要遵循“宁早勿晚”原则尽早给患者机械通气,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通气模式及调节参数,提高临床上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陈贺华,刘勇,沈晓明.柴胡疏肝散加味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与机制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3.89(01):66-67.

[2] 施毅,宋勇主编.现代呼吸系统急诊医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9(11):63.

[3] 曲福英,李爱娜,王义玲,等.应用BiPAP呼吸机对25例Ⅲ型呼衰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18(4):228.

猜你喜欢

神经内科呼吸衰竭医护人员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呼吸衰竭》已出版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