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及信息披露
2014-04-29冯力军
冯力军
[摘 要]本文对企业社会责任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观点后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评价指标得到大多数学者认可。同时,经过梳理和归纳发现,尽管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的研究不在少数,但是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本文还对企业社会责任的信息披露作出大致归纳,为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提供有效路径。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信息披露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8-0067-02
1 企业社会责任的内容
美国经济发展委员会(Commit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CED)提出CSR就如同三个同心圆:一是内圈责任:最基本的企业责任,即有效执行经济职能;二是中圈责任:配合社会价值的变化而执行经济职能的责任;三是外圈责任:积极投入改善社会环境的责任。
塞西(Sethi)将企业对社会需要作出反应的行为分为三类:一是社会义务:企业对市场力量和法律约束做出反应的行为;二是社会责任:符合盛行的社会规范、价值和期望的企业行为;三是社会回应:企业对变迁的社会需要作长期性准备的行为。
施泰纳(Steiner)认为CSR可分为内在社会责任和外在社会责任。内在社会责任是指合法和公正地选拔、培训、晋升和解雇员工,以及提高员工的生产力,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外在社会责任是指激发少数团体的创业精神,培养或雇用残障人员。
腓特烈(Frederick)将CSR 分为强制性责任和自发性责任。强制性责任是指政府法令规定的责任,如防治污染、维护就业机会平等、保护工业安全、保护消费者及承认工会等。自发性责任包括慈善捐献,企业主管协助推动社区活动,提出解决国家和地方性问题的建议给政府参考。
卡罗尔(Carroll)认为CSR应该包括经济、法律、伦理和慈善责任四个部分。经济责任:企业要致力于减少成本、创造利润、带动社会经济发展;法律责任:遵守法律规定,环境保护、消费者保护、劳动法等相关法规,法律是社会对企业行为最低的要求;伦理责任:除了法律的规定之外,企业的行为必须合乎公平、正义、避免伤害等原则;慈善(自发)责任:贡献企业的资源以改善生活品质。
2 企业社会责任的评价指标
2.1 企业社会责任之员工指标
互惠是决定人类行为中一个有力的因素。卢涛等的研究表明,企业社会责任表现越好,员工对社会责任形象与组织公民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组织的认同度越高。如果能够使员工感知到组织的努力,这不仅将有利于企业树立“负责任”的雇主品牌,还有助于影响员工的工作表现,促进其表现出更多超越工作本身、有利于组织绩效的角色外行为。
企业社会责任不仅可以促使企业获得外部的合法性,还会收获对企业内部员工的积极影响。我们认为企业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的目的是通过组织政策、规范和组织文化等因素对员工产生影響,营造一个有利于员工发展的组织环境,进而构建良好、和谐的员工—组织交换关系。企业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不仅能够对员工感知组织支持产生影响,而且也会积极促进员工产生组织公民行为。
2.2 信誉资本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影响
理论分析一直致力于研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经济后果的影响,研究焦点体现在检验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绩效或企业价值的相关性。但对这一主题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取得完全一致的研究结论。
企业花费资源从事社会责任活动,该行为作用于企业各利益相关者主体,必然引起各利益相关者契约利益的变化,从而影响利益主体对企业原有期望的整体评价,最终影响企业相关维度信誉的大小。
2.3 企业社会责任之消费者指标
现实中消费者对企业伦理活动或行为的响应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并不一定符合现实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简单逻辑,即企业伦理行为就必然引发消费者的购买意向,非伦理行为就一定会导致消费者的抵制。
2.4 企业社会责任之绩效指标
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正相关:晁罡等研究了企业领导者的社会责任取向、企业社会表现与组织绩效的关系,认为社会责任对企业绩效具有积极的影响。
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没有关系论:贺小刚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社会责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非财务价值方面,而对财务价值没有影响。
3 企业(家)应有效履行社会责任
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超规范行为,从纵向的做人来看,是企业家个人道德发展和境界的体现,也就是说企业家不仅仅希望自己是个“富人”,而且还希望能够成为“圣人”,而这也正符合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而从横向的做人来看,企业家则希望能够得到公众的认同,并借此来获取一定的社会资本。研究表明:企业家对非市场(公益、公关等)活动的参与度非常高,并且这些非市场活动大约占据了他们总时间的60%。
4 中西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刘冬荣等对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与企业价值间的关系进行检验后认为,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蔡刚通过检验合法性因素以及利益相关者压力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关系,发现合法性动机在中国目前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中并不是一个有效的约束条件,相反,政府是企业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最主要动力来源。
姜虹等基于主要利益相关者假设,从股东性质、股权集中度和债权人三个方面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量的影响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股权集中程度与负债权益比两个变量与社会信息披露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政府作为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与政府控制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CED.Social responsibilities of business corporations[M].New York:Commit te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1971.
[2]Sethi S P.Dimensions of corporate social performance :an analytical framework[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75(3):58-64.
[3]Steiner G A,J F Sterner.Business,Government & Society[M].New York :Random House,1980.
[4]Frederick W C.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in the Reagan era and beyond[J].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1983(3):145-157.
[5]Archie B Carroll,AnnKBuchholtz.企业与社会:伦理与利益相关者管理[M].黄煜平,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卢涛,王志贵.给予员工视角的企业社会责任对组织认同的影响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9(8):88-92.
[7]何显富,蒲云,薛英.企业社会责任对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员工组织认同感和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J].西南交通大学.
[8]何显富,陈宇,张微微.企业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影响员工组织公民行为的实证研究——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分析[J].社会科学研究,2011(5):11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