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化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4-04-29张景兰
张景兰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借助活动化教学模式,将数学课堂打造出轻松而具有生机的空间。
关键词:小学数学;活动化;游戏活动
活动化教学模式是指教师设置最优化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以促使学生在主动求知、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活动化教学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要组织多样化的、切合实际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一、游戏活动的创设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能满足学生爱动、好玩的心理,使注意力不但能持久,而且注意的紧张程度也较高。”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活动的开展不仅适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而且,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时,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也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授课的时候,我组织了“找朋友”活动,首先,给出学生一组数字,如,65+5=( )35+3=( )26+3=( )17+13=( )24+5=( )15+15=( )50+20=( )31+7=( )…让学生从这组数据中寻找结果相同的“朋友”。学生可以在同组数据中寻找朋友,也可以在不同组中寻找,也可以找出两个或者三个朋友等。当然,在活动的过程中,我还应用了形成性评价模式,我会根据学生在每次游戏中的表现给予不同的奖励。而且,从整个过程可以看出,学生不仅能够“玩”,而且也有助于高效数学课堂的顺利实现。
二、操作活动的实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数学课堂活动不再是让学生单纯地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已成为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可实施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理解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进而也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
例如,在教学《图形的拼组》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用三角形拼组图案,目的是让学生在拼组的过程中体会三角形的特征,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用三角形拼成自己熟悉的其他图形,如,有学生用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有学生用两个形状相同的等边三角形组成了一个菱形、还有学生用三个三角形组成了一个梯形等等,有学生是在草稿纸上画出来的,有学生是用不同的三角形拼组出来的,不管怎样都能对学生操作能力的锻炼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组织有效的操作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操作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三、情境活动的开展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单纯、简单,抽象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越来越厌烦数学。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可以开展情境表演活动,让学生在情境展示中能够理解理论知识,进而为高效课堂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學《不含括号的四则运算》时,在导入课时,我采取的是情境活动导入法,首先,我创设了一个乘车的情境,在第一个公交站牌处停车之前,车上有15名学生,在第一个公交站牌停车的时候,上来了20名学生,下去了6名,请问,在第二个公交站牌停车之前车上有几名学生?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到该情境表演的过程中,置身其中的学生将会更好地理解题意,从而顺利地将学生引入正文的学习当中,也为高效课堂的实现做好铺垫。
总之,在活动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展现数学的魅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综合性的发展。
(作者单位 青海省西宁市青藏铁路花园学校)
?誗编辑 马燕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