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蝴蝶》中的至爱亲情
2014-04-29于飞
于飞
生死承诺 情意深厚
影片中的爷爷朱利安原本有个身体健康的儿子,可是突然间,儿子像掉进一个黑洞一样,患上了重度抑郁症,他的身体一天天孱弱下去,精神也逐渐崩溃,在他临死前唯一的愿望就是看一眼传说中最美丽的蝴蝶—— 伊莎贝拉蝶。朱利安为了履行自己对儿子的承诺,从此痴迷于搜集蝴蝶标本,但是多年来他都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伊莎贝拉蝶成了朱利安心中无法抹去的痛楚。
爱有很多种,有高调甜蜜的表达,也有默默真情的奉献。朱利安对儿子的爱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当老人身边唯一的亲人离去时,他心中的悲伤不言而喻,面对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后半生,他活着最重要的意义就是为了兑现许给儿子的诺言,虽然儿子已经离去,但朱利安对儿子的爱意依旧感人。
生死的许诺重如泰山,朱利安依靠自己的力量跋山涉水到渺无人烟的高原之巅寻找伊莎贝拉蝶。
一老一少 心灵旅程
八岁的小女孩爱丽莎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妈妈未婚先孕生下了她,却不知该如何照顾她。孤单的爱丽莎只能与心爱的篮球为伴,在母亲失约或晚归的时候,一个人坐在咖啡厅里或者电话亭边的长椅上无助地等待。
直到有一天,失去儿子的孤寡老人朱利安把爱丽莎领进了他的家,爱丽莎第一次接触到了蝴蝶这种生物,当看到这么多种形状各异、色彩缤纷的蝴蝶时,她的一句充满童真的问话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蝴蝶都是什么牌子的?”
爱丽莎因为平时妈妈的教育有些缺失,没有机会探索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所以她对蝴蝶充满了兴趣,执意要跟随酷爱收集蝴蝶的朱利安一起,去寻找全欧洲最罕见、最美丽的蝴蝶—— 伊莎贝拉蝶。
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热情活泼的爱丽莎在与朱利安同行的路途中,不停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与冷静、固执、严肃的朱利安斗嘴。一老一少的性格迥然不同,但是他们在不断地争执与妥协中,渐渐亲近,两人的关系有着微妙的转变。他们彼此对爱和亲情有所思考。这一趟旅程,变成了寻找爱和亲情的路途。
正是这场不同寻常的心灵旅程让两人结下了无法割舍的情意,女孩找到了期盼已久的亲情温暖,老人找到了伊莎贝拉蝶,解开了心结,朱利安和爱丽莎之间氤氲着一种默契。女孩帮老人意识到父子之间应怎样相处,老人让女孩明白了母亲的爱意浓浓,两人都在旅途中得到心灵上的慰藉,精神上的感悟。
情字贯穿 感悟哲理
一只美丽的鹿倒在猎人的枪下,朱利安脱口而出一句“该死的偷猎者”,而当朱利安把捉到的蝴蝶用药物致死时,爱丽莎冷冷地吐出“偷猎者”三个字时,朱利安尴尬一笑。这是一种意味深长的讽刺。孩子的言语或许有些小题大做,但这样质朴的语言出自爱丽莎之口又显得多了些真挚与虔诚。成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辩解和理由,但在孩子的眼中,并没有什么实质的不同,为什么我们喋喋不休、强人所难,而对自己的行为视而不见、堂而皇之呢?
在山腰的小木屋里,朱利安和爱丽莎偶遇一队登山爱好者,他们谈论着“财富”“幸福”,爱丽莎不解地问:“怎么才能成为有钱人?”老人耐人寻味地回答道:“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或许我们会把富有等同于财富的充裕,然而老人用精辟而朴实的话道出了富有的意义—— 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这样才会得到精神的富有、心灵的满足。
朱利安深爱着儿子,却从不曾对他说出“我爱你”三个字,当儿子英年早逝,所有的悔恨都已来不及弥补。对伟大的亲情深有感触的朱利安,在片子接近尾声的时候,当警方出动将跌入山洞的爱丽莎救上来之后,他对爱丽莎的妈妈说:“只要说你爱她。”
现实中,人们习惯在最亲近的人面前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惘然,习惯让平淡乏味的生活稀释掉生活中弥彩的乐章,这些惘然与稀释让人与人之间增添了更多的疏离与隔阂。影片中的蝴蝶是一座神奇的桥梁,它不仅是老人和故去儿子沟通的桥梁,也是撮合老人与女孩、女孩与母亲之间交流的桥梁。
破蛹而出 詩意现实
影片末尾,朱利安在家中找到了伊莎贝拉蝶,原来他和爱丽莎费尽心机寻找的伊莎贝拉蝶就在他们身边,只是被忽略了而已。片中有长达4分钟的镜头,用来表现伊莎贝拉蝶从蝶蛹蜕变成蝴蝶的画面,它在灯光下缓缓打开翅膀的那一刻,仿佛所有的疼痛都消失了。
片子最后,爱丽莎放飞了伊莎贝拉蝶,表示她要开始崭新的生活,末尾小女孩神秘兮兮地贴着朱利安的耳朵说:“我妈妈的名字也叫伊莎贝拉。”这一句成了影片的点睛之笔—— 他们都找到了它(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