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疑问出真知

2014-04-29何俊辉

新课程·下旬 2014年4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途径作用

何俊辉

摘 要:就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一热点话题发表了独特看法与认识。

关键词:初中语文;问题意识;作用;途径

人们在认识与学习的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难以掌握的问题,很多人会因此产生一种强烈的困惑、好奇及探究心理。而这种心理又会驱使人们主动开发思维、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积极且自觉地针对疑难现象生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意识及想法,而这种意识就是所谓的“问题意识”。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意义与作用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使教师的教学模式更契合新课标的需要

要想培养学生形成一定的问题意识、敢于大胆质疑,作为教师,首先自己必须真正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这样才能在学生问题意识发展的过程中给予他们科学合理的指导。因此,作为一名初中语文一线教师,在自身的日常教学过程中也应具备敢于怀疑,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创新精神及能力。例如,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是否符合当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中的某些知识点在阐述或者表达上是否存在不合理之处?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契合了学生的实际语文发展需要?又是否真正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与进步?……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教师才能驱使自己不断去思考、不断去反思,发现自己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式上的不足,并及时进行更新与改正。而这些都促使教师的教学模式在无形中更契合新课标的先进精神与要求,推动着他们迅速而有效地融入语文新课改的时代潮流之中。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大胆质疑、科学探究,促使学生转变原有的学习方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且富有个性地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

问题是发散思维的内在根本动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学习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教育实践表明,教师只有重视问题教学、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与调动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及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打破以往被动而尴尬的学习方式,改为主动参与、主动投入,最终实现自主求知、良好发展的最终教学目的。

在良好问题意识的引导下,学生相当于拥有了一个充分发挥自身思维、积极创新、大胆展现自我的广阔空间。在这一空间中他们得以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对学科基础知识进行尝试与探究,以此着重发展自身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运用能力,而这显然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利于他们自身语文素养及语文综合素质的大幅度提升与进步,进而为其日后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实施途径

1.让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提问,此为发展其问题意识的首要前提

在大力提倡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今天,仍然有不少语文教育工作者因为担心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有可能会打乱自己原有的教学计划、扰乱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而明令禁止学生在课堂上随意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如此,就严重制约了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热情以及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在学习活动中也就逐渐没有问题可问了。

鉴于这种情况,我个人认为,教师首先要明确师生各自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角色与地位,积极更新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其次,更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活跃、融洽、宽松而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鼓励学生针对某一语文现象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相信,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敢于在学习活动中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认识与独特见解,也才能以此为基础,促使自身问题意识更好地成长与发展。

对此,我有着非常深刻的体会。例如,在教学《空城计》这篇文章时,学生纷纷感慨于诸葛亮的智慧、神机妙算与超长的军事天赋。可是,一位学生却质疑道:“即使作为一个学生,我都有‘派出一支小部队先行攻入城去试探一下的想法,司马懿绝顶聪明,他只要稍微想一想,就能想到这一点;除此之外,当时蜀方正遭惨败,已不可能组织起任何强大的反击了,他司马懿手下带着十五万大兵完全可以派大兵先将空城包围起来再静观其变。司马懿占据绝对的优势地位,他真有那么傻会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这根本不符合我们正常人的逻辑。”

这个学生的想法标新立异,打破了固有的思考思维定式,而且所提的问题也同文章主题内容密切相关。针对这一情况,我并不像其他老师一样,对他的问题持有讥讽、嘲弄的态度,而是充分挖掘这一问题的可贵之处,引导其他学生结合自己对文章的认识对这一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这一下班级学生的思维火花就被点燃了,有的点头表示赞同,有的高高举手示意虽然可以理解该学生的思路,但是并不同意他的观点,因为司马懿中“空城计”是有着深刻的背后原因的:

(1)诸葛亮知彼知己,他对司马懿可以说是了如指掌,甚至对司马懿一见到空城之后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都先想到了,故此能险中取胜。

(2)司马懿虽是名将且与诸葛亮打过多次交道,了解诸葛亮的性格,但他对诸葛亮了解不够全面,加上他刚愎自用,导致他中计失败。假如换成司马昭,结果便可想而知。

……

在活跃、融洽、宽松而自由的课堂学习氛围中,一个巧妙的问题,就使学生思维与智慧的火花发生了激烈的碰撞,他们的问题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与发展。

2.重视对学生提问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问、善问,是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培养与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不仅是让学生“敢问”“乐问”,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学会提问、善于提问,即保证学生的问题问到重点处、问到关键点上。这样既避免了学生的问题过于浅显表面、质量不高、不能切中关键点等问题,与此同时还大大节约了课堂教学时间与精力,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完善,更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切实提升、发展及进步。

(1)对文章的重、难点处提问

文章的重点与难点通常是文章的灵魂与主旨所在。引导学生对文章的重点、难点进行提问,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对文章内容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而且还能促使他们的问题真正做到切中要害,有利于他们实现对文章主旨内容、重点、难点的有效突破与掌握。

(2)对文章的矛盾处提问

所谓矛盾处,即是指文章中最易产生矛盾、最容易引发争论与歧义的地方。引导学生在此处提问,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促使他们的思维与智慧在讨论中被点燃,在反思与争辩中进一步升华,走向深刻。

(3)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既定结论进行提问

例如,施耐庵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生动地描写了鲁提辖救助父女脱险,并三拳打死镇关西的精彩场面,生动而鲜活地向读者展现了鲁达的侠义性格和不朽的艺术形象。可是,在法治社会主义国家下应如何看待这种见义勇为的态度和打抱不平的救助方式?

哈佛大学校训中有这样一句话:“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相信如此,我们方能欣赏到学生思维与创新之花慢慢绽放的魅力盛姿。

参考文献:

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 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华民中学)

?誗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途径作用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多种途径理解集合语言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问题意识与专题化教学研究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