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置情感情境,凸显语文魅力

2014-04-29满泽洪

亚太教育 2014年4期
关键词:美的情境情感

满泽洪

语文是与情感情境联系在一起的。任何文学作品都是在一定情境之下产生并创造初一定情境的。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文心雕龙·物色》)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物,这些不同的景物表现出不同的形貌;人的感情跟随景物而变化,文章便是这些感情的抒发;一叶飘落尚能触动情怀,几声虫鸣便可勾引心思,何况是清风明月的秋夜,丽日芳树的春晨呢?如杜甫的名作《春望》就是在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后“万户萧瑟鬼唱歌”的特定情境下产生的并反映出曾目睹繁华福庶的长安城如今却断壁残垣、满目创痍的诗人凄婉悲凉的心境。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也是因“乌台诗案”在被贬官黄州后用赏月游玩来排遣政治抱负不能施展的愤懑,其豁达胸襟背后的无奈与不平,也需要在情境中体验感知。即使是豪放如辛弃疾、婉约如李清照,其诗作词作,脱离情感情境,也无从把握语言文字背后的细腻情感。所以,要想让学生真正理解这些,离开了具体的情感情境,语文教学必将陷入无水之舟的尴尬境地。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应有之义,而让学生由表及里,批文以入情,也就是让学生升入理解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思想,是语文教学意义的升华。但任何一种情感体验,任何一种思想观念,都不是无本之木,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设置相应的情感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正确、迅速理解教学内容,与作者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理沟通,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所谓情感情境,就是指能引起人们情感变化的各种具体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情感情感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一致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帮助学生正确、迅速理解教学内容,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

我国古代人早就认识到了情感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孔子主张“相机教学”、“愤悱之机”,强调要把学生引入一种心理确实有话要说的情感情境。墨子也说“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所染》,谈到了对学生教育时的情感情境问题,阐述了情感情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国外一些教育专家更对情感情境教学情有独钟,如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就说“我们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而苏霍姆林斯基则说“我力求做到在整个童年期内,使周围世界和大自然始终都以鲜明的形象、画面和概念、印象来给学生的思想意识提供养料。”(《大自然的书》)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体验主义教学法”等,都是情感情境教学的理论支持。前哲先贤对情感情境的一致重视,正是情感情境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的体现。

在全人教育的理论视野下,学生是一个独立的情感个体,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是“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会一体的人”。任何教学都应该从这一点出发,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重视多种感官的参与,让学生的学习不再是仅仅面对冷冰冰的知识,而是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热情并推动学生认知活动进行的意趣盎然的情感体验活动。

另外,学生毕竟是一群心智水平还不够成熟的未成年人,他们更需要享受到学习的欢乐。清朝的王筠在《教童子法》中说“学生是人,不是猪狗,……人皆寻乐,谁肯寻苦?”情感情境恰好能用可视、可感的实体形象,唤起学生学习的愉悦,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在欢愉中学习知识、体验情感、享受快乐。并且,作为未成年人,他们的思维习惯还停留在对直观形象的理解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情感,对他们来说还太过高深莫测,这时的直观视听感受更能激发他们内在的情感体验。

总之,情感情境教学是适合学生思维水平和心理实际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合理有效地利用情感情境来组织教学呢?请看一下执教《长江三日》的两个课堂教学实例:

例一:教师走进教室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刘白羽先生的著名散文《长江三日》。请大家翻开书。”(板书课题《长江三日》)

例二:教师走进教室,说:“今天,我们将去一个地方旅游,这个地方就是——长江。并且,我们有幸请到了著名散文家刘白羽先生为我们的导游。”随着老师的简洁介绍,多媒体画面出现:奔腾咆哮的长江水,秀丽的景色,还有高亢嘹亮的《长江之歌》把学生引入了壮丽的长江中。

显然,案例二更能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拥有独到的情感体验,课堂效果的优劣也不言自明。

那么,语文课堂的情感情境教学有什么特点?我们又该如何操作呢?

首先,语文的情感情境教学在外在显示上,应该具有直观性,即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的经验,通过多种形式的感知,形成直接经验和感性知识,并让抽象的知识和情感具像化。夸美纽斯就认为“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该尽量地放到感官的跟前。一切看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视官的跟前,一切听得见的东西都应该放到听官的跟前。……假如有一件东西能够同时在几个感官上面留下印象,它便应当和几种感官去接触。”②情感情境是以形象为载体,以丰富的感性世界为基础,情感情境教学借助具体生动的形象,使学生迅速感知,获得真切的表象,并在此基础上升化。

上述案例中的例二就具有这种特点。初中语文第五册一篇戏剧《白毛女》,单单讲读,学生很难对喜儿及其一家的悲惨遭遇有较深的感触,如果结合电影《白毛女》来学习,学生就能将自己的情感与剧中人物的情感进行沟通,并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深切的体会到地主阶级对贫穷百姓的欺诈与剥削,进而对从前的世界有一种强烈的不认同感。这些艳丽明亮的色彩和欢乐昂扬的乐曲表达了人物相应的感情,而电闪雷鸣能给人视听极为强烈的冲击,阴暗的色彩、悲凉的乐曲更能表现出人物的悲惨处境。《小石潭记》的教学中若使用,《二泉映月》配合色彩较为黯淡的景物,给学生的情感冲击远甚直接的讲述。

其次,在内在的情感与思想上,情感情境教学还具有暗示性,即情感情境对学生的心理要起一定的暗示作用。这要从设置情感情境的目的说起,在语文教学中,设置情感情境,是为了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理解作者的内心情感,掌握作者的思想内核,所以,在设置的时候,务必从便于接受者接受的角度,给学生以暗示。被称为“狂人”的洛扎诺夫有一个近乎疯狂的论断,“凡是影响心理都是暗示”,从侧面解释了暗示在情境教学中的突出作用。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李吉林在《情感:情境教育理论构建的命脉》一文中这样说道,“进入这样的情境时,很快激起强烈的情绪,形成无意识的心理倾向,情不自禁地投入教育教学活动中,并表露出内心的愉悦与主动,从而迅速地对学习焦点的变化作出反应。”

我在执教初中语文第三册《鹤群翔空》时,设置了如下情感情境:一群白鹤,洁白的羽毛,鲜红的顶翎,体态丰腴,气质高贵,在蓝天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悠闲自在,极为壮观绮丽。(用语言和用电视画面所起的作用也有较大差别)学生由画面得到暗示——鹤肯定是文章着力讴歌的对象,而这一点对学生理解文章并由文章得到有关动物保护的结论是极为重要的。再比如《谁是最可爱的人》,我设置的情感情境是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的场面,而这让学生迅速的把握住了文章对志愿军战士的赞颂,并深切的领会了谁是最可爱的人。在诗歌教学中,情感情境的作用就更其明显。众所周知,诗歌教学的最常见又极为有效的方法就是朗读、朗诵。而朗读朗诵的感情基调的把握,恰恰就是这首诗的情感的外化。比如在讲读《纸船》时,舒缓、深情脉脉的朗读酒会让学生迅速发现诗歌对母亲的依恋、爱恋、眷恋。

再次,在表现形式上,情感情境教学还需要具有审美性,即情感情境设置要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和美的洗礼。语文(不管是语言文字、还是语言文学),都是用美的语言文字,描述美的场景、表达美的情感、蕴含美的思想(这里的“美”,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漂亮、美丽”,二是美学意义上的美,包含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高尚与卑俗等事物的各个方面),所以,在设置情感情境的时候,必须用“美”来吸引学生、来激励学生、来感染学生最终达到美化学生的目的。

在执教朱自清的经典散文《春》的时候,美的朗诵(选用孙道临老先生的朗诵),浑厚的男中音,纯正的普通话,行云流水又饱含深情;配置以美的画面,碧绿的小草在春风中轻摇,特写的蜂蝶在娇艳的花朵上翩飞,小鸟的啾鸣,迷离的烟雨,农田里辛勤劳作的身影……淡雅的画面,富于生机活力的场景,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迎春之意、惜春之情,自然流露,而其中蕴含的对生活的热爱,也渗透其中,不需要更多的语言来赘述。

总之,语文教学虽然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但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语文终究是语文,是承载情感、学生与作者、文中人物进行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的一种载体。在强调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新课程理念下,一贯处于教育教学改革潮头浪尖的语文教学,应该真正做到淡化知识与能力,在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基础上,高扬情感的旗帜,用情感情境,来吸引学生,用情感情境,让学生拥有生命中的一次真正的感动,凸显出语文学科无与伦比的魅力。

猜你喜欢

美的情境情感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