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应该是一个“慢”活

2014-04-29代保明丁雪梅

关键词:结题课题分数

代保明 丁雪梅

不知从何时起,教育似乎进入了“高铁”时代。以“快”为特点的中国教育正在创造一个个教育奇迹,众多的学生、教师及学校不自觉地坐上了“教育动车”。

一、“快”教育之表征

当下的中国教育,各种教育模式风起云涌,几乎是一校一特色、一校一模式,不论学校规模的大小、学生的众寡,绿色教育、求真教育、和善教育、全品教育、人格教育等举不胜举,各种模式数不胜数。许多学校尽管为自己的教育命了名、定了模,但实际上还是千校一面,特色并不明显。其实,无论是教育模式还是学校特色,其形成并非一日之功。一所学校要真正形成教育模式,需要多年的探索和沉淀,是一批又一批的师生在其言行中所彰显出来的内容。

(一)节奏快、容量大的课堂广受热捧

当前,一些学校在反思传统课堂时,针对课堂的低效、无效提出了达到高效的新举措,那就是让课堂的容量大起来、节奏快起来,也建构了新的教育教学模式。这些学校无论对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定名,其核心都是为了达到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和快节奏。可这样就一定能提高教学质量吗?一定更切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吗?学生一定真正喜欢这样的课堂吗?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一定能得到更有效的训练吗?

(二)追求短、平、快的分数教育

尽管很多学校都在大喊“高分数不等于高能力”“成绩不等于成功”“成长重于成功”等口号,但他们对分数的热捧并未停息。一些学校还在更加短、平、快地为获取中高考分数绞尽脑汁,研究考纲、考点及答题框架、规范、技巧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应对中高考的教辅资料占了书店的“大半壁江山”。众多学生直言不讳地告诉老师,他们读书就是为了获取进入自己理想学校的高分数,他们最喜欢的是那些能用最短时间、最简单方法和最快速度获取最高分数的教师。不少学校,凡是与考试无关的课程不上或少上,凡是与考试无关的活动不开展或少开展,凡是不能提高学生分数的教师不得上毕业班。许多校长直言,再好的教育如果没有考试的高分数奠基,最终一定垮掉。教育仅仅就是教给学生获取高分的技能吗?

(三)教育科研的“累累硕果”难见实效

一些学校承担的各类教育科研课题不少,一般课题三年左右结题,五年结题的不多。但有的课题只有开题与结题,众多的课题实验从开题到结题都始终停留在纸上。每年都有不少的课题开题,也有不少的课题结题,可谓“成果累累”。可教育现状又有多少改变呢?课题研究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又有多少影响?又有多少学校真正把课题研究与学校的各项工作联系起来呢?要真正把课题研究落到实处,把课题融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变成教师和学生的行动和生活方式,两三年时间是不够的。如果我们的教育课题真正像自然科学领域的课题那样去做,经历上百上千次实验的验证,这恐怕需要更长的时间。

二、“快”教育之成因

笔者认为,当下教育的浮躁和功利不是教育本身造成的,是社会转型在教育领域的必然反映。

(一)中国社会正在经历大的转型

我国正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急剧转变,社会由农耕经济时代向工业经济时代转换中,社会经济也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效能型转换中。工业经济、技术效能、城市化等无不以高速度、快节奏为显著特征,无不是以追求产值、利润、效益最大化为特征。这样的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不可能不渗透到教育领域。许多学校扩规模、拼分数、争升学率,其实就是社会转型时期的高速度、快节奏在教育领域的反映。

(二)短视的教育政绩观迫使教育人失去了应有的耐心

教育是一项效果滞后的社会活动。但目前社会广泛认同的是分数和升学率,是学生眼下能否凭分数升入理想的学校,至于学生个性如何、潜能是否得到发展、综合素养是否有提高、是不是快乐而幸福的成长,这些都是可以忽略的。高分数、高升学率就是“好”教育。这样的政绩观迫使教育人急功近利,失去了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的耐心。为分数、升学率而战,是教育的全部内涵。

(三)新的形式主义迫使教育只有随波逐流

一段时间以来,各级各类学校都在做特色学校建设。一些学校领导苦思冥想,生生地造就了一个特色,再形成“理论体系”“实施方案”,以应对上级的检查和评价。可很多特色始终停留在理论层面,师生知之甚少,实践操作也很少见到。

三、教育应该是一个“慢”活

(一)学生成长需要慢慢地“养”

教育是涵养人的思想、提高人的素养、培养人的智慧、磨炼人的能力的伟大精神工程,是挖掘人的个性潜能、开发人的强势智能、引领人的精神世界、哺育人的人格成长的心灵摆渡。因此,教育是快不得的,对人的塑造不是工人造机器零件,而是农民种庄稼,春种秋收冬藏是有时间季节的,因为快熟粮食是有营养缺陷的。生态式教育认为,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笔者以为,这是真正掌握了教育的客观规律的。

学习是人的生命成长过程,是儿童少年的生活方式,不是人生的起跑线。卢梭说:教育就是生长。杜威说:学生是教育的中心;儿童可能恰恰是教育的“起点、中心、目的”;教育是生活过程而不是为未来的生活作准备的。两大教育家的观点很明确,教育仅是学生生长的一种状态,生长本身就是目的,除生长外并没有附加其他任何目的。学习其实就是人生命成长过程的必然阶段,它并没有为孩子今后人生奠基的职能。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生命牧者的角色,让学生在知识、思想和智慧的大草原上奔跑、游玩、咀嚼、吮吸,让他们沐浴阳光、抗击风雨、遭受冰雹,为百花争艳而高歌、为暴风雨而拼搏。这期间,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技能的训练、智慧的增长,全由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感悟。没有教师的“灌”,他们也许知道的不多,但他们一旦体验、感悟到的内容就不会忘记。没有教师的题海,他们也许不会做许多题目,但他们所寻找的方法和技能也许终生受用。没有教师的答题技巧,他们也许分数平平,但他们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而这些,都是学生自己慢慢感悟并体验到的,是学生在千百次的实践中逐渐生成的。教育的步伐只有稍微慢一些,学生才有时间去欣赏知识、思想和智慧的大草原,才有时间思考自己心中的数十个“为什么”,也才有时间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与疑惑,有时间审视自己的内心,从而找准自己前行的路。一旦教育的步伐加快,不但会没有了前行的快乐与幸福,没有了自由的欢歌和聆听,而且会备感学习的枯燥和苦痛,甚至使有的人囫囵吞枣,有的人掉队。

猜你喜欢

结题课题分数
我校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优秀”等级结题
我校徐卫红教授主持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结题
分数的由来
我校4项省教育厅课题结题并通过评审
山西省中药材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通过结题验收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