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制度的现状与改革设想
2014-04-29蔡重
蔡重
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招生考试制度,它为国家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确保了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体现了教育公平、公正原则,对于“文革”后百废待兴的中国有着特殊的历史意义。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如今的中国与30年前的中国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高考分数作为大学录取的唯一标准遭到了很多人的质疑,要求高考改革的呼声很高。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已成为了时代发展的需要,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民族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需要。
一、高考制度存在的问题
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已有36年,回顾并总结了30余年来的高考招生历程,在充分肯定现行高考制度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弊端,暴露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一)阻碍了创新人才的选拔
由于高考只限定几门课程的考试,只要学生的其中一至两门课程未考好,抑或对某门课程没有兴趣,即出现偏科现象,考试总分就会受影响,录取就会受影响,致使学生无缘进入大学。教师和学生就只有围着这几门功课钻研,而对于有某方面特长的考生,其特长再行也英雄无用武之地,因为学生的特长不被列入测试范围。这抑制了个性的发展、潜能的发挥、创造力的开发。如要有音乐指挥才能而其他方面智商较低的舟舟去学外语,或是数学,的确是为难了他。因此,以总分排名择优录取不利于考生根据自身的特长和爱好选择相应专业进行考试,埋没了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所以说,现行高考成绩不能全面测评出考生的全部,考试内容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考制度所表现的公平也只是相对公平。
(二)影响和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当前,学校、教师、学生都在围着高考转已经成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中学生学习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考大学,考好的大学。学校的升学率成为了衡量学校好坏的标准。急功近利是广大师生的心态,高考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基础教育俨然成了应试教育。学校注重纸质笔试,侧重智育,忽视德体美劳的教育;注重知识技能、解题技巧的掌握,忽视实践能力、情感和个性的发展。以考分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只能使学生成为“解题的机器”“读死书的工具”,甚至出现“高分低能”的学生,影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高考让社会承担的压力太大
我国是重视教育的大国,也是考试大国。一个公民的人生前途与受教育程度密切相关。高考及录取的竞争是相当激烈的,甚至是残酷的。一个考生牵动着一个家庭,触动社会的每根神经,招生考试在招考期间成了街头巷尾的议论热点,成了领导关心、新闻报道、公民议论、社会关注的对象。其社会关注度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考试前几天工地夜间不能施工,考试时考场附近的部分道路要封闭、车辆要绕道,影响了公民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招考部门在期间更是箭在弦上,神经绷得紧紧的,稍有不慎,就不知道会产生何种后果,人称“考试无小事”。分省命题的其中一个原因,恐怕就是为了避免全国统考的试卷泄密。尽管各级考试机构层层设防,用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但因主客观原因出现差错受到党纪国法处置的人和事时有发生,招考机构承担着有形、无形的巨大压力。
(四)一年一次的高考难以测出真水平
考生即使按照规定的课程内容刻苦学习、认真复习,由于其考前、考试时心理压力大,对于一些心理素质差,特别是考试怯场的考生,都会影响其正常发挥,未能考出真实水平。有的考生复习对路;有的甚至是猜题、押题对上号则得了高分;有的考生平时成绩好,而高考的试题内容刚好未复习到,造成丢分。试题出偏或出难了,都难以准确测出考生的真实成绩。试题的区分度差,难以将考生成绩的好坏区分开;试题的效度差,难以考出考生的真实水平。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考试的公平性。“一张试卷定乾坤”难免有失公平。
(五)各省市录取不平衡
由于高考招生的总名额及重点大学录取的名额是按省为单位分配、划拨的,致使各省市高招录取率不一。部分省市自行命题,也造成了各省市录取分数没法横向比较,同一所学校同一专业录取的不同省份的考生其分数有高有低。这些人为产生高考的地域不平衡,出现了“高考移民”的怪现象,造成了大一统高考招生制度公平中的相对不公平现象。
(六)中小学学业负担过重
由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芸芸众生都想努力挤过这座桥,致使中学生甚至小学生的负担过重。学生只要一进入高中,就开始进入了战斗状态,进入高三即进入冲刺阶段。而这时期的青年正是长身体、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长期的疲劳、紧张、心理压力造成了一些学生失眠、焦虑,有的甚至酿成了悲剧。高考结束后,考生就像是“卸磨的驴”。据统计,近视眼绝大部分都是在高中阶段患上的。有人说,人一生中最苦、最累的阶段是在高中。一些考生的家长也伴随考生度过了不平常的高中三年:考前不看电视、不外出,谢绝亲朋看望,做好后勤工作;考后还要指导孩子合理地填报志愿,渡过录取关。无怪乎有人说:高中家长比学生还累。
二、高考改革的建议与方案
笔者对高考制度改革的基本设想是:以扩大考生的选择权、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为核心,建立以统一考试为基础的多轨道、多样化的考试制度和录取制度,实现考生自主选择考试、自主选择学校、多次录取机会。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考试时间的改革
高考每年进行一次,对考生的实际水平测评会有所失真。如果高考每年能考5~6次,考生可任意参加其中的一次或几次考试,而且从高一开始,只要考生愿意,就可以参加考试,可取数次考试中成绩最好的一次作为自己的最终成绩。如此一来,考生就没有必要太紧张,可以轻松、自由、愉快的参加考试,且考试成绩不失真。鉴于可能会造成招考机构的繁忙,其考务管理可由国家认可的社会考试机构去承办,每次考试收取一定的费用。在保障数次考试试卷的稳定性和平行性上,可由国家认可的社会专业命题机构采取组织题库的方式进行。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考试模式。例如,美国的SAT考试(美国大学招生中使用最广泛的标准化考试)是由ETS(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组织的,ETS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私营的但非营利性的教育考试评估机构。
(二)录取制度的改革
录取方式可以多元化,如“全国学业能力水平测试+高校自主招生”模式、“统一学科知识考试+集中录取”模式、自主考试等不同模式。
1.“全国学业能力水平测试 + 高校自主招生”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适用于985高校和211院校的自主招生。这些高校提出将“全国学业水平测试”的成绩作为申请入学的首要条件,并对达到要求的申请者进行面试。结合申请者的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中学学业成绩、综合表现以及面试成绩等,自主录取学生。考生可以申请多所学校,并获取多张录取通知书。这些被录取的学生不再参加统一的学科知识考试。
2.“统一学科知识考试 + 集中录取”模式
这种模式即为现行高考录取模式,不同之处是其对考试进行了多轨化和分层改革。考生可以自主选择参加何种层次的考试,高校也可提出考试科目与层次要求。这种模式较适用于部分211高校和地方本科院校。
3.自主考试模式
这种模式完全是由高校自行确定、自主选择的考试方式,较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
(三)对考生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目前讨论最多的是,以高考成绩为唯一标准来衡量考生的全部有失公允。因此,对考生要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提倡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并重,将高考的功能从单一选拔功能转变为对考生进行综合性评价的功能。学生的高考成绩、毕业考试成绩、在校平时成绩、音体美特长、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写作水平、课外活动、实践经验、兴趣爱好、各种获奖、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人格品质等都可以作为其大学录取时的考虑因素。如美国、德国的高校录取均将高考成绩作为学校录取的次要参数,加拿大没有高考,高校录取完全是参照学生的平时成绩和综合表现。“高考状元”在我国备受关注,但在美国和德国的一些名牌高校却出现拒收“高考状元”的现象。因此,建立多元化的考核体系既可以淡化高考意识,使考生提高个性发展空间,也可使学校、教师、学生自觉步入素质教育轨道。
(四)在中学进行与高考招生制度相配套的改革
高考招生制度是连接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桥梁,配合高考制度改革,并向高校输送合格、满意、优秀的人才。高中段教育曾做过不少尝试:如会考制度的实施并不断调整;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学科科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方面的改革力度都很大;2012年江西省实行新的科目设置方案,在原有的高考科目基础上增加了通用信息技术课程,给考生更多的选择余地,利于考生的全面发展。新课改强调建立基础扎实、内容丰富多样、应用性强的课程知识结构,在提高所有学生共同基础的同时,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这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提高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出创新性人才。在中学进行与高考招生制度相配套的改革是必要的。
(五)均衡研究型大学生源分布,保障农村学生的入学机会
为改变国家研究型大学招生本地化的弊端,扩大人口大省和西部地区的招生名额,逐渐均衡各地考生获得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机会,我们需要保障农村学生公平接受研究型大学的教育机会。参照发达国家的有关做法,可规定国家重点高校录取农村生源的比例(如不低于30%),在自主招生中对农村学生实行同等分数情况下优先录取或对农村学生加分,以弥补农村学生因基础教育薄弱所造成的与城市学生的差距。
(六)强化高校的自主招生权
中国是一个教育大国,有着数量众多的高校,但高校在招生期间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角色。他们对考生的很多具体情况是不了解的,主要凭高考成绩来录取。高校自主招生是高校自主办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的高校录取难以根据本校的办学宗旨、方向、特色、专业设置来挑选自己满意的生源,这制约了学校发展自己的办学特色。特别是985、211大学要想实现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形成办学特色,需要一批具有特长和潜在优势的学生。因此,在健全高校自主招生的各项制度、协调处理好统一招生考试和自主招生考试的前提下,需要扩大高校招生的自主权,尊重高校在入学考试中的主体地位。高校自主招生的含义还包括考生可以自主选择学校,实现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七)制定并颁布《考试法》
统一的高考制度在目前中国社会背景下还是相对公平的。我国为什么不能借鉴国外大学入学考试综合评价制度?恐怕是担心会对社会的弱势群体不利,而通过国家立法可以使招生制度更规范。一旦发现问题,公民可以依据法律条文提起诉讼,对不良行为起到威慑作用。一切按法律条文规定办事可以使中学、大学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行为更加透明和规范。
我国是全民重视教育的大国。高考改革是高层次、大范围、综合性强的社会改革,牵涉到成千上万家庭的利益,所以其改革必须稳中前进,否则会对社会经济、政治、治安造成不小的影响。为此,我们既要学习发达国家高校招生的先进经验,借鉴他们的长处,还要结合我国国情,稳中求胜,不断完善有中国特色的高考招生制度,建立由单一考试转为多元评价体系的考试评价体系,使我国高考招生制度更科学、更合理、更公平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选拔创新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