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念如风?守望如海

2014-04-29孟丹

文化月刊·中旬刊 2014年4期
关键词:阿嬷阿公闽南

孟丹

闽南的海风徐徐吹来,在幽幽静静的过往中,“阿嬷”一生的悲欢离合尽显其中,大海和飘落的丝丝细雨见证了这里的一切……

日前,2014北京舞蹈学院供需双选会毕业展演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而舞蹈诗《沉沉的厝里情》也借此机会再次走进观众的视野。这部作品由20年前的小白鹭厦门班班主任、现北京舞蹈学院副院长明文军教授出任艺术总监,当年厦门班的学员、现任北京舞蹈学院副教授的靳苗苗担纲总导演,在厦门已经演出十余场。如此阵容强大的创演班底,注定了这部诗化舞作的艺术含量和张力。艺术的群体力量,往往远胜于个体的自我表达。此次,由北舞毕业学子演绎此佳作,同样带来了震撼心灵的力量。

如诗如画:闽南故事从“舞”中流淌

闽南,福建的南部。从地理上来说,厦门、泉州、漳州、莆田、龙岩五个地区均可称为闽南。故事始于这里,并融入每个人的心中。

恰如一眼滋润清凉的甘泉,又像一处诗情画意的涂抹。在辽远无际的天幕下一个游子讲述了关于闽南故乡的故事。故事中,以阿嬷的童年、初恋、持家直到她容颜渐退仍坚守对丈夫的守候为发展脉络,这份爱的坚守,参杂着浓浓的故乡情,浸润着每一个游子的心。以“情”动人,以“舞”达意,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该作品分为《海的子民》《青梅往事》《良辰锦时》《海岸人家》以及《故乡月明》五个部分。从作品的名字来看,“厝”是闽南语中房屋的意思,带有家的意象。该舞蹈诗将闽南的乡土风情及丰富的艺术元素融为一体,将闽南文化特色拍胸舞、掌中木偶、南音甚至南方的方言都巧妙地运用在诗化的舞蹈中,这为该作品注入了更多的人文情怀。总导演靳苗苗曾评价到:“这部舞蹈诗最重要的是人文关怀,为什么大家都说从来不知道闽南的东西是这样的,从来不知道惠安女那么美,木偶戏那么好看? 其实闽南的美是共性的东西,只是以前没有去提炼。我们从另一个角度,通过各种手法去升华、提炼更深一层的东西。”

戏中有戏:说不尽的儿女情长

舞蹈诗追求诗的意境,是一种凝练抒情的艺术手段,这就要求舞台上道具的使用,也同样的化繁为简,“简约而不简单”成为舞蹈空间设置的重要表现。此作品中,诗意的浓重渲染,道具恰当的运用,为作品内容极好的发挥和表述提供了无限可能。

在此,极为佩服编导在舞段《观戏》和《青梅》中对于舞台空间的把握。此舞段讲述阿嬷与阿公相遇到相识的部分,舞者表演得真挚而细腻。《观戏》中,阿嬷和小伙伴们一同观看布袋戏《抢亲》,编导有意设计出“戏中之戏”与“景中之景”的独特舞段,戏里与戏外的交替呈现为观众营造出了不同的审美体验,也为剧情的发展增添无限乐趣。而在《青梅》中,阿嬷和阿公以及布袋戏的演员们构成了复杂空间的简单呈现。男女主人公的各自独舞以及双人舞还有全体的大群舞在戏台隔板的巧妙移动中独特的展现。阿嬷的扭捏含蓄与阿公的主动示好,及众人的热心成全,简单的舞台空间在一条长长隔板的架构下展现,给作品带来无限魅力。

虚实相依:游走在现实与思念边缘

人物情感的烘托和内在思想的外化是舞蹈创作中的一大难点,如何处理对于编导和演员个人来说都是一项极大的挑战。怎样“演”是演员的问题,而怎样传达给观众主题和思想则在于表现方法的运用。

编导在舞段《斯人》中可谓大显身手,虚实情景的交替复现,把舞者内心的强烈诉求外化在有限的舞台空间中。以襁褓中的婴儿为牵线,引出妻子对于久别丈夫的牵挂之情,细雨蒙蒙,相思情深,同一个舞台,两人的出现,却又存在于不同的空间,这种触不能及的场景让人感慨万分。当阿嬷的情感变化发生至高潮之时,思念之情再次幻化成两人的亲密之舞,现实与梦境的交替呈现,把妻子的炽烈情感渲染到极点,那份情,那份坚守,怎能让人不动容?

虚拟和现实往往就在一须臾之间。编导此处很好地把握住妻子与丈夫深似海的爱情之本,将此作为主线,将人物设定在较为复杂的时空中,巧妙地营造出了让观众为之动容的画面和内心世界。

情景对比:表达对丈夫与家的守望

对比是舞蹈作品常常运用的表现手法之一,但在这部作品中却运用得更为淋漓尽致,这是整个舞蹈极为精彩的部分。此作品以阿嬷为主要表述对象,阿嬷的独舞与众人群舞的对比,今时与往昔的对比,此时此景和往日情景的对比,无不向人们诉说着什么,流年似水,蹉跎了岁月和容颜,在无尽的思念中都化为了心中无法磨灭的情与意。

在《拾海》中,村里的妇女一同辛苦的在海上劳作差点累弯了腰。阿嬷早已不堪重负倒在地上,却又在众人的托举下站了起来,此时幕后走过一对对即将别离的恋人,正如当初的他们,不舍、痛楚不正是阿嬷与阿公当年的真实写照?最后阿嬷走到了舞台后侧方,张望着丈夫当年离去时的方向,期盼、心存希望地看向远方……在《流光》中,饱经风霜的阿嬷早已退去青春的容颜和模样,舞台中部又上演了当时年少时的嬉闹场景,只是,此时此刻一切早已物是人非。年轻姑娘们的群舞与阿嬷的踉跄独舞形成鲜明的对比,往日再也回不来,该如何祭奠青春?恍惚间,舞台又出现了当时的戏台情景,只是没有了往昔的伙伴们,阿嬷自导自演了当时的喧闹场面,但越是喧闹,内心的孤独感却愈加凸显而出。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一部感情极为细腻的舞蹈佳作。总体看来,无论是舞者的二度创作、剧情的安排还是各个章节的衔接,都恰到好处,没有繁杂多余之处。“阿嬷”是编导手中所塑造的一个典型人物,在他的构思下,整部作品用深深的思乡情勾勒起这个情意浓浓的故事,感人至深的不仅是一位浪子对阿嬷的思念,更能深深地从中体会到作者对于闽南故乡的无限眷恋。

闽南渔家的生活、游子为养家糊口而远走他乡的思乡情以及亲人们渴望团聚的“回家”企盼,处处以情动人。在隐隐之中,作品也表达出了对海峡两岸血脉亲情的呼唤。总之,种种情意都融入作品之中,以“情”打头牌,让该作绽放出了异样的光彩。

猜你喜欢

阿嬷阿公闽南
傍晚
阿嬷,生日快乐
阿嬷,生日快乐
阿公的天琴
闽南文化传承
一间阿嬷的灶KA,滋润四口人家
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
圣斗士阿嬷
闽南,闽南
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