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2014-04-29吴杰
吴杰
学地理,知天下,可使学生熟悉地球的形成,了解地域、环境的特点,理解地理知识,热爱祖国,激发爱国情怀。因此,地理教学要艺术化,要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机,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让学生主动地学习地理,掌握知识,成为优秀的学习者和接班人。
一、理解阅读的价值
没有阅读,就缺乏领悟和思维能力,阅读是理解之本。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根据心理学研究,知识的吸收,大部分是靠阅读得到的,阅读对获取知识、巩固以往的知识、增强分析能力、提高学习成绩有巨大作用。理解了閱读的重要意义,在思想上认同阅读,高度重视阅读,而且还要做到有一定的阅读技巧,阅读的内容与教师的讲授桴鼓相应,这样的阅读能够得到更好的指导,能够更好地和课本知识紧密联系,增强学生阅读的兴趣,很容易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阅读方法有提纲阅读法、地图阅读法、习题阅读法等,比如,先对地图分析、理解、记忆,对地理知识的认知、对地理信息的吸收、应用地图了解地理状况理解地理成因、根据地图抓住各种地理规律,长此以往,学生能够轻而易举做到图文转换,用自己个性的语言揭示地理事物的分布、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等。
在学生阅读地理知识以后,教师带领大家找出难点重点,及时组织学生讲解、写阅读札记、公布优秀作品,肯定学生的阅读成绩,让学生做到总结经验取长补短,体会到阅读的收获,使自己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地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养成强大的自学能力,利于学习成绩的进步。
二、学习地理有技巧
地理有其自身的特点,学习地理有技巧会帮助学生更快地吸收知识。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加以引领,让他们掌握技巧,更快、更准确地获取地理知识。比如认真阅读地理课本,先学后教,做课前思考,找出重点难点,写学习笔记,和同学交流学习经验等等都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三、生活与地理学习紧密结合
地理学习离不开生活,生活和学习紧密结合,彼此印证、相辅相成。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的所见所闻补益地理学习,反过来教师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印象深刻,也能够很好地理解。
地理问题回归生活,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比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问“我们生活的城市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能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呢?”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甚至有学生写成文章提交给相关部门。
例如,在“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前一周让学生去了解临海灵湖湿地的相关情况,同时撰写保护湿地的倡议书,并在上课时提出自己关注的问题,在教师指导下提炼出教材中的观点后再修改自己的倡议书,其中不乏一些好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总之,地理教学要让课堂成为地理活动的场地、成为学生身心发展的舞台。地理教师必须真正领悟到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重要性,做到面向每一位学生,为其全面发展而教,把改进教学作为毕生的追求。
(责编 金 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