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印度双边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及发展前景

2014-04-29李春顶彭冠军

中国市场 2014年41期
关键词:互补性竞争性发展前景

李春顶 彭冠军

摘要:全球金融危机之后,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经贸合作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中国和印度作为规模巨大的毗邻经济体,相互经贸发展前景广阔。从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发展现状出发,实证分析了相互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而探讨贸易合作的前景;发现中国和印度之间贸易发展的潜力巨大,互补性大于竞争性,经贸合作富有开拓的空间;政策上建议加强中印经贸合作。

关键词:中印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F752

中国和印度是经济规模巨大的发展中经济体,同时地理区位上临近,相互经贸合作由来已久,具有发展的空间和潜力。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机制建设随着相互之间经贸往来的增加摆上了越来越重要的议事日程。2014年9月18日,印度政府官员宣布,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印期间,两国签署了五年期经济和贸易合作协议。未来中印之间的经贸合作将是一个重要的议题,本文基于这一背景分析中印贸易的现状,竞争性和互补性,并分析两国之间贸易发展的前景,以便于全面认识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发展。

一、中印双边贸易的现状

中印双边货物贸易在2000年之前处于稳步增长时期,整体相对规模较小。而在2000年之后,进入快速增长期。目前,中印两国已经成为相互非常重要的贸易伙伴,尤其对印度来说,中国已经是其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截至2011年,中国是印度第三大出口市场,第一大进口来源地,占印度出口份额的7.91%、进口份额的11.78%;印度是中国的第七大出口市场,第二十大进口来源地,占中国出口份额的2.66%、进口份额的1.34%(见表1和图1)。

从近年中印两国之间贸易增长的数据看,双边贸易发展迅速。2000年中印贸易总额为29.1亿美元,到2011年已经增长到739.1亿美元,增长了25.4倍,平均每年增长221.8%,远高于同期中印两国各自的对外贸易增长率。从出口和进口分别来看,中国对印度出口在2011年达到了505.4亿美元,进口为233.7亿美元;而在2000年时这两者才分别为15.6亿美元和13.5亿美元。中印贸易中,中国在多数年份处于顺差地位,2011年中国的顺差达到271.6亿美元(见图1)。

从中印之间贸易所占各自贸易总额的比重看,印度对于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要远高于中国对其依赖程度(图2)。在中国和印度各自的贸易顺差中,中印之间贸易差额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011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中,中印之间贸易的贡献占到17.53%;而印度的贸易逆差中,中印之间贸易的贡献占到18.94%①。

从中印货物贸易的产品结构看,印度对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初级产品和半成品及原料和矿产等,而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主要是机械等工业制成品。中国对印度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机器和运输设备、原料类工业制成品、以及化学和相关产品。2011年,该三类产品的出口分别占了中国对印度出口的48.19%、20.33%和20.54%,三类共占89.06%。印度对中国出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在食品和活动物、饮料和烟草、天然原料、矿物燃料等。2011年,这四类产品分别占印度出口总额的59.59%、20.9%、8.83%以及4.4%,四类共占约93.8%(见表2)。总体上,中国对印度的出口产品附加值在不断提高,出口产品的结构在逐步趋于多元化。

二、中印双边贸易的竞争性

我们主要采用贸易竞争力指数分析两国贸易发展的竞争性。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指一国净出口占本国总出口的比重,用于考察单个国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一)两国趋同的国情决定了相互贸易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性

中国和印度同属于发展中大国,人口规模巨大,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劳动密集型产业同属于两国优势产业。同时,两国同为亚洲邻国,同属于增长较快的新兴市场经济体,同时发展的阶段差距不大。这样的背景决定了,两国产品必然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性,两国之间的贸易也不可避免的会相互竞争。

从国际关系角度分析,中印同属经济增长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国际上一直热衷于将中印进行比较。印度也把中国当作竞争对手,并以赶超中国作为目标。因此,印度对于从中国进口较为谨慎,无形中增加了两国贸易的相互竞争。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的比较结果证明,中印贸易有竞争但竞争不激烈

以下用综合贸易竞争力指数和产业贸易竞争力指数分别计算、比较和分析中印两国的相互贸易竞争性。综合竞争力指数是针对整体进出口的竞争力进行的评估,而产业竞争力指数是对具体行业的贸易竞争力进行的评估。

中印两国综合贸易竞争力指数的比较结果② 说明,中国货物贸易的竞争力远强于印度,而印度服务贸易竞争力远强于中国;两国在货物和服务贸易领域虽都有竞争,但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强;并且两国在货物和服务贸易两个领域之间还能形成一定的互补性。

从具体的计算结果分析。在货物贸易竞争力方面,中国明显强于印度。中国货物贸易处于竞争优势地位,并且优势在2006、2007和2008年最为突出,但金融危机后中国综合贸易竞争力呈现了下降趋势。印度货物贸易处于竞争劣势地位,金融危机后表现尤其明显。这说明中印货物贸易在竞争力上并不处于同一水平和层次,而是差距明显,不存在激烈竞争的状况。在服务贸易竞争力方面,印度综合竞争力明显的强于中国。中国的服务贸易基本处于竞争劣势地位,但竞争力在不断增强;而印度的服务贸易在2004年之后一直处于竞争优势地位(见图3和表3)。可见,中印两国在服务贸易上也处于不同的竞争力水平和层次。

2011年分行业的中印货物贸易竞争力指数比较结果发现,中印两国的货物贸易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性,但由于竞争力差距明显,没有激烈竞争的基础。图4和表4的结果说明,中印贸易在机器和运输设备(中国竞争优势,印度竞争劣势)、饮料和烟草(印度竞争优势、中国竞争劣势)两个行业具有互补性,这两个行业也是中印贸易的主要产品行业。在其他行业中,中印的竞争优势或劣势地位是同方向的,但竞争力是有区别的;总体上,中国在制成品产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而印度在原材料产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所以,分行业的货物贸易竞争力指数比较也说明,中印货物贸易存在竞争性,但竞争性不强。

2011年分行业的中印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数比较结果(见图4和表4)说明,中印服务贸易整体竞争力都不强,多数行业都处于竞争劣势地位,且中印相互之间的服务贸易竞争性较弱。两国之间具有互补性的是建筑服务(中国竞争优势,印度竞争劣势)、其他商业服务(印度竞争优势,中国竞争劣势)、以及旅游服务(印度竞争优势、中国竞争劣势)。故而,中印服务贸易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但竞争程度较弱。

综合以上分析,中印之间贸易虽然存在一定的竞争性,但竞争性不强,反而具有相当程度的互补性,拥有贸易合作和发展的潜力与空间。

三、中印双边贸易的互补性

我们主要采用贸易互补性指数分析两国贸易发展的互补程度。贸易互补性指数用于衡量两国之间贸易的互补程度,考察两国贸易发展的潜力

(一)中印贸易的商品结构和竞争力证明了两国贸易存在互补性

中印进出口商品的结构存在互补性。印度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原料和矿产资源等大宗商品,而中国向印度出口的主要是工业制成品;在服务贸易上,中国向印度出口的主要是建筑服务,而印度向中国出口的主要是商业服务。两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明显。

中印贸易的竞争力分析也证明了,中国的竞争优势在货物贸易,而印度的优势在服务贸易;中印两国无论在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领域,所处竞争力的水平和层次都存在差距;分行业的竞争力分析也证明了两国在不同行业的贸易竞争力差距明显;因此,中印贸易更多呈现的是互补性。

(二)贸易互补性指数说明了中印之间贸易的互补性较强

以下分别对中印贸易的综合互补性指数和产业互补性指数进行计算、比较和分析。综合互补性指数体现了两国之间贸易的综合互补强度,指数数值越大,则互补性越强。产业互补性指数体现了分行业的两国之间贸易互补性强度,同样是指数越大则互补性越强。通常情况下,指数大于1则表明两国贸易的互补性较为显著。

中印贸易的综合互补性指数结果(见图5和表5)显示,两国之间的贸易互补性不仅显著,而且较强。2001-2010年的中印贸易综合互补指数基本都大于6,属于互补性较强的水平。与此同时,中印贸易综合互补性强度从2004年开始呈现了逐步下降的趋势,但在2010年又有所增强,这说明随着中印经济的快速增长,两国贸易的互补性可能在逐步减弱。

产业互补性指数的计算结果(见表6和图6)表明,制造业、机器和运输设备、纺织品、服装是中印互补性较强的产业,尤其是纺织和服装。同时,中印之间的贸易互补性指数在近年呈现了逐步下降的趋势,典型的如能源和矿产品、服装。但也有不少行业的互补性指数在逐步上升,如制造业、化学制品、纺织品。2009年的金融危机导致了所有行业的产业贸易互补指数下降。

综合以上分析,中印之间贸易的互补性较强,具有发展的潜力和空间,尤其在制造业、机器和运输设备、纺织、服装等行业。加强双边的经贸合作,推进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对两国都有利。

四、中印经贸合作展望

整体上,中印贸易的前景光明,潜力巨大,合作空间广阔。中印之间的贸易额至少在未来5-10年的时间内将继续高速增长。这是由中印贸易的结构、两国产业的结构以及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所决定的。

(一)中印同为高速增长的大国,发展阶段差异明显,经贸合作的空间大

截至2011年,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印度是第十一大经济体,两国经济总量和规模大,经贸合作具备潜力。经济总量的实际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GDP为74260.9亿美元,印度为14300.2亿美元,且两国近五年的GDP增长速度都很快,基本都在7%以上(世界银行WDI数据)。具有如此经济发展潜力的大国,在经济贸易合作上的空间是毋庸置疑的。

在发展阶段上,两国存在较为显著的差距。以人均GDP衡量,2010年印度的人均GDP为1410.3美元,而中国已经达到4428.5美元,是印度的近4倍(见图7)。两国发展阶段的差别决定了两国产业之间主要体现互补性,具有经贸合作的空间。

(二)中印产业结构存在差异,经贸合作具有可行性

中国和印度的产业结构中,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存在较大差异。中国国民经济结构中,第二产业(工业)占据主体地位,约占GDP的45%;第三产业(服务业)其次,约占GDP的40%;而第一产业(农业)所占比重最小,约为10%。印度结构与此不同的是,其第三产业(服务业)非常发达,约占GDP的55%;第二产业(工业)只占GDP的约25%;而农业占GDP的约20%(见图8)。这样的结构决定了,中国的优势产业在工业,而印度的优势产业在服务业,双方的经贸合作具有现实的可行性。

(三)中印经济发展模式不同,决定了相互贸易的可能性

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以外向型发展为主,现在正逐步转向扩大内需;而印度的经济增长是以内需为主,然后再扩大外贸。这些显著差异决定了中印之间的贸易具有可行性和发展空间。

中国和印度在过去的几十年都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发展得益于较高的投资率、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大量外国直接投资、以及以出口为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出口和投资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印度更重视服务业、技术创新,经济发展主要实施的是以消费为基础的增长模式,是明显的以内需为主的内向型发展模式。以2010年中国和印度经济增长数据(见图9)为例,出口货物贸易和投资占中国GDP的比重分别为50.2%和47.8%;而印度出口货物贸易和投资占GDP的比重仅为31.7%和34.8%;中国的储蓄率占GDP比重也远大于印度(中国为52.9%,印度为33.7%)。

(四)中印同属发展中国家、地理位置比邻,具有经贸合作的基础

中国和印度都属于发展中国家,且都是近年经济发展成绩突出的新兴市场国家和“金砖国家”,相近的类型有利于相互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同时,中印地理位置比邻,不仅贸易的成本较低(至少运输成本较低),同时文化和地理位置上的趋同对于相互理解和沟通也是有益的。这为中国和印度的相互贸易提供了合作的良好基础。

(五)中印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分析证明了两国间贸易存在发展的潜力

中印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已经证明,中印贸易的竞争性不强,互补性突出,尤其表现在中国货物贸易与印度服务贸易的互补、中国工业制成品与印度大宗商品的互补、中国建筑服务业与印度商业服务业的互补。未来中国和印度之间的贸易发展潜力较大。

(六)中印经贸合作关系和外交关系有很大改善,相互贸易的外部条件良好

中国和印度近年来领导人互访频繁,相互沟通与交流合作的外交关系稳定友好;同时在经济贸易领域达成的合作协议很多,有关中印区域贸易安排和自由贸易区的协调与研究工作也在积极进行中。这些友好的外交和经贸关系为中印之间的贸易创造了优良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推动贸易发展。

近年来,中印两国首脑高层次和高频率的外交活动,解决了两国关系中很多棘手的外交难题,如破解西藏-锡金问题,确立边界谈判政治指导原则、把加强经贸合作作为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核心问题,建立两国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定期互访机制等。中印关系在新世纪实现了全面发展,进入到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这一良好的政治、外交和经济关系,为两国之间的未来贸易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

(七)中印贸易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和障碍亦不可小觑

中国和印度贸易中的不稳定因素和难题主要包括:

第一,印度对华出口产品基本是原材料和矿产品,多年来这一结构没有实质的改善,印度有沦为中国原料供应国的忧虑,这会挫伤印度与中国贸易的积极性。

第二,中印虽都为新兴大国,但两国经济发展的差距在拉大,在贸易上印度对中国具有竞争力的制成品需求非常巨大,印度会担心对中国的依赖加大,从而会有打破这种局面的想法,不利于中印贸易发展。

第三,印度政府已经意识到制造业是提升印度竞争力和解决就业的关键,并开始重视制造业,将其作为发展的引擎,并希望通过与日本、韩国和美国的合作,引入外商直接投资。这种发展模式某种程度上是在复制中国的模式提升制造业比重,在此过程中,印度很可能会越来越抵制中国产品对印度的出口。

第四,中印之间的政治和外交关系错综复杂,存在不稳定因素。如中印边界问题和西藏问题,复杂难办的中印巴关系,微妙的中美印关系等。这些因素都不利于未来中印贸易的发展,如果不加以重视和妥善处理,可能会给两国之间的贸易发展带来较大困难。

综上所述,中印贸易在未来的发展前景总体上是积极正面的,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加强相互经贸合作是符合两国共同利益的明智之举。充分重视中印经贸的合作,在各层面上推动中印经贸往来,为经贸合作提供便利条件,是两国政府需要共同努力的方向。但中印贸易发展中也存在一些不稳定因素,需引起重视,妥善解决,为中印之间贸易的发展铺平道路。

注释:

①根据联合国Comtrade数据计算得到。

②贸易综合竞争力指数大于0,表示该国的贸易具有竞争优势;而如果贸易综合竞争力指数小于0,则表示该国的贸易具有竞争劣势。

参考文献:

[1] 成蓉,程惠芳. 中印贸易关系:竞争或互补 [J].国际贸易问题,2011(6).

[2] 段钢,齐美虎.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中印合作前景与展望 [J].经济问题探索,2011(2).

[3] 叶敏.中国和印度贸易模式的比较研究 [J].经济与管理,2011(11).

[4]李春顶,夏枫林.中美需求结构比较与中国未来的需求结构优化[J].中国市场,2014(3).

[5]李春顶,赵美英,彭冠军.美国三大需求结构演变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市场,2014(19).

[6] Kumar, S. Trade Patterns Between India and China [J]. Working Paper, 2012.

(编辑:韦京)

猜你喜欢

互补性竞争性发展前景
冷链物流基础上的生鲜电商发展研究
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浅析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
PPP竞争性谈判与风险管控
企业外部互补性资产管理对象的选择
竞争性国企改革需跳出三个误区
企业外部互补性资产管理及其“情境”培育
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下降机理分析——垄断租金对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的侵害
小句关系的多元解释与研究方法的互补性
拟竞争性货币制度的机理:一个通货膨胀史的视角(1853~1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