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质量改进探讨
2014-04-29张攀平刘秀华刘琴
张攀平 刘秀华 刘琴
摘 要:
《战略管理》是普通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的必修课程,它的教学质量好坏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影响非常大。通过对《战略管理》课程教学的问卷调查和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激发学生对《战略管理》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加强案例教学与讨论,改进课程考核方式等建议,希望对《战略管理》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所促进。
关键词:
战略管理;课程改革;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
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6013802
《战略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和其他管理类课程相比,它重点是在探讨和研究企业未来长远性的、全局性的重大方向问题,涉及企业战略目标的确立、企业面临的竞争情况、企业如何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等内容。因此,在《战略管理》的教学中,不仅有一般管理理论、职能组织、团队沟通等方面,还涉及理论和实践联系的问题,是工商管理专业中的名副其实的“整合式课程”。《战略管理》课程的这些特点,对教师的授课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因此,如何选用合理有效地教学方法,改善课堂教学,增强学生的接受能力力至关重要。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期末时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期望通过对学生的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改进课程教学。
1 课程问卷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问卷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评定、学习感受、课外学习等方面,共20题,其中,封闭式问题15题,开放式问题5题。
调查对象主要是工商管理专业的本科学生,时间为本学期课程结束之时,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5%。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课程设置与考核评定方面
学生普遍对设置《战略管理》课程表示满意,57份有效问卷中,2人选择不满意,3人选择一般,余下52人选择满意,占比91.23%。但学生对学习《战略管理》的目的回答却令人吃惊,一半的同学是为了获得学分,这也使大部分同学提出课程成绩评定方式上,普遍认为应降低期末考试所占比例,而加大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所占比例。
2.2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面
80.70%的学生认为《战略管理》课程内容及章节安排比较合理,有5名有效问卷认为不合理。85.96%的学生希望《战略管理》课程中使用视频录像,少部分学生更喜欢文本资料。对于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2名学生认为没有必要,5名学生认为可有可无,其余50名同学均选择非常必要,占比87.72%。
2.3 学生学习情况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感觉良好的人数和较差的人数相差无几,一半的同学均感觉一般。66.67%的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效率主要取决于自己的学习状态,22.81%的学生表示上课时很难集中注意力。在利用课外书籍和相关资料的调查中,发现问题比较大,四个选项中,7人选择经常翻阅,15人选择偶尔阅读,26人选择几乎没有看过,7人选择无暇顾及。
对于调查的结果,究其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大多数本科学生来说,基本没有企业实践的经历,对于战略管理理论在现实中的运用没有直观感受。而战略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但目前战略管理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基本理论,学生没有亲身实践,学生们普遍反映战略管理是一门既抽象又空洞的课程,是一门比较“虚”的课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较低。
同时,与一般的管理类课程相比,战略管理所涉及的学术理论比重更大,抽象性内容也更多,如价值链模型、权力/动态性矩阵、行业扫描圈以及战略钟等。许多学术观点与企业的基本经营活动并无直接的对应关系,而且战略管理中最重要的问题通常是不能被量化的,很到找到具体的应用空间,学生往往觉得这些理论离自己太远,甚至认为这些理论没有实际意义,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3 对课程教学的改革建议
针对目前《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来进行改善:
3.1 激发学生对《战略管理》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从被动听课过渡到主动参与学习,变成主动获取知识的参与者,是教学中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实践也证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强制学习更重要。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无疑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教师要做到充分尊重和关心信任学生,教学重在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动力,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实现由传统学习向创新学习的转变。在课堂上,教师可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学习热情高涨,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3.2 加强案例教学与讨论
案例教学法作为由美国哈佛大学创立并倡导使用的教学法,自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后,被广泛应用在各类教学活动中。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基础,案例来自于企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教师扮演设计者、激励者和评价者的角色,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实践表明,案例教学法能弱化《战略管理》理论性太强对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具有独特的作用:可以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背景知识和管理经验;可以加深学生对战略管理基础知识的理解;可以提升学生应用战略管理工具和方法的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在给定条件下提出有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战略行动方案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此外,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由于是分组学习,组内学习和讨论,并进行组间交流,可以锻练学生的团队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和管理决策能力等。
从本期案例的讨论结果看,学生发言比较少,不仅发言的学生人数较少,两三个同学谈了自己的观点后,其他学生基本就没有其他论述了。而且发言学生的论述也比较简单,明显感觉学生知识储备不足,案例分析往往试图从教材中寻找答案,没有自己的观点。
要做好《战略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来努力。从学生方面讲,需要学生关注经济管理领域的时事新闻,接触社会实际,了解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同时在课堂上,要敢于发言,敢于阐述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只有观点的碰撞并激烈交锋,才会产生新思想的火花,才有新的解决方法和途径。从教师方面讲,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科研水平,要掌握有关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和实践的最新资讯,不断更新案例资源库,确保向学生提供新鲜、真实的案例。教师需要参加一些案例教学培训,培训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经验交流、疑难探讨的平台,能够快速提高教师案例教学能力,可以快速补充和丰富教师的案例教学知识。教师也需要加强实践意识和能力,要走进企业,加强对企业运营的认识,有机会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企业管理,从而更感性地理解案例内容。同时,教师要把握好案例教学的进行过程。案例教学法一般有以下几个执行步骤:情境或事件介绍→学生任务布置→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全班交流→教师总结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案例选择可以由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企业,也可以由教师发放材料,但都需要让学生了解案例材料的同时,查阅相关资料,搜集信息。在小组讨论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必须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学生讨论发言中,教师要担当好引导的角色,在学生发言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切合实际的总结评价。
3.3 改进课程考核方式
对于普通高校的本科学生,成绩关系到各类奖学金的评定、评优获奖,这些对未来的求职又比较重要。因此,可以通过改进《战略管理》课程的考核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案例教学与讨论。
本学期《战略管理》课程的总评成绩包括两个部分,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包括平时作业,出勤,课堂表现等,考核比较粗略,不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因此,有必要对战略管理的课程考核进行一些改进。
《战略管理》课程的总评成绩仍然包括两个部分,这是学校的统一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的40%中,作业、出勤等学习态度问题占10%,案例讨论占30%,课堂发言加分。案例讨论的成绩评定分为小组得分和最终个人得分,小组得分由教师根据案例的课堂分组发言和最后的案例分析报告质量来评分,这个评分是整个小组的平均分,然后授权小组组长根据小组成员的个人参与情况打分,要有区分,参与程度高的学生高分,付出少的学生分数较低,但整个小组的平均分只能为教师评定的小组得分。这样的评分方式,有利于案例教学中强化团队意识,促使小组成员积极发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期末考试的60%中,在试题中加大案例分析题和综合运用题的分值,在试题中达到50分左右,降低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的分值,以期有效避免期末考试通过死记硬背考高分情况出现。改进的考核方式应在课程第一节的课程介绍中,明确告诉学生课程的评分构成,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参与程度直接关系到课程成绩,从而达到激励学生积极配合案例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Greiner L E, Bhambri A, et al. Searching for a Strategy to Teach Strategy[J].Academy of Management Learning & Education, 2003,(4):402420.
[2]彼得·德鲁克.德鲁克经典管理案例解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何迪.企业战略管理课程教学思路及其实践的改进[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1,(11).
[4]杰罗姆·布鲁纳,宋文里,黄小鹏.布鲁纳教育文化观[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5]徐礼伯.《企业战略管理》课程中的案例教学[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