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会计专业培养方式探讨
2014-04-29罗希亮
罗希亮
摘 要:
通过研究我国254所高校会计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从培养目标、学科设置特点、专业建设三个方面对高校培养方案进行分析,来了解不同类型的学校在会计教学上的方式与特点,针对目前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的培养模式提出相应的建议与意见,为学校进一步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素质提供可行的思路与见解。
关键词:
高校;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6012702
1 引言
自1928年会计师潘序伦在上海创办了我国第一所会计学校“立信会计学校”以来,目前全国共有约400多所高校设立了会计学专业为国家培养专业的会计人才。然而各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的培养上都各具特色,本文通过研究我国高校近三年来会计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分析不同类型的高校会计专业的培养模式,对我国高校会计学专业培养模式提出建议和意见。
2 研究分类方法
专业培养方案是体现和了解学校对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授课计划等专业培养思路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了我国254所二本及二本以上高校的会计学专业(专业代码110203)本科培养方案,由于不同类别的高校具有不同的专业培养特色,本文对这些高校和培养方案进行了相应的分类,从多种不同角度研究其会计学专业培养方式。
首先,按培养目标分类,主要可以分为高级会计专业人才、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以及应用性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四类。培养目标是培养方案中对人才培养模式与思路的中心提炼,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会使得高校在课程设置、实践学习等方面各有侧重。
其次,按学科设置特点分类,可以分为综合性大学、财经类大学和其他学科类大学。其中,其他学科类大学包括师范类、农林类、医药类等高校。由于高校在学科设置上具有各自的侧重点,其会计学专业在培养模式中往往会反应出与之相关的培养特色。
再次,按会计学专业在学校的专业建设分类,可以分为会计重点专业高校和会计非重点专业高校。会计学专业在学校的专业地位不同,会使得学校在教学资源、培养模式等产生不同的倾斜和要求。另外也可以分为设置有会计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的高校和仅设置会计学本科教育的高校。一般来说,设置有专业研究生学位点的学校在设置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时,会考虑到研究生培养的要求,将本科学习课程与研究生学习课程进行相应的衔接。
3 分类统计与分析
本文研究的254所高校会计学培养方案资料均来源于各高校网站。通过按上述分类方法对这些高校的会计学培养方案进行统计,可以得到以下统计数据:
3.1 按培养目标分类
各高校在培养方案中对培养目标都有十分详尽的描述,在这里主要是按照培养方案中对人才培养的主要定位进行分类。除了前四种主要分类外,另外一些高校的培养目标中还提出了创新型、国际化、管理型、开发型等培养要求。
提出“高级会计专业人才”定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对学生在专业知识技能要求、职业道德和从业领域等方面的描述;而其余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除了以上方面的描述外,还特别强调了应用型、复合型、创新性等其他培养定位。从以上数据统计结果来看,绝大多数高校都十分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由于会计学是与实践应用连接十分紧密的学科,强调人才的应用性培养可以提高学生在工作岗位上的业务操作能力和运行效率,因此应用性成为会计人员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从培养方案来看,学校主要通过设置会计或税收手工模拟实验、企业会计软件实训、企业考察等方面的课程或学习要求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许多学校也提出了复合型的培养定位。复合型人才具有多元化的职业能力,除了能够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外,还在外语、计算机运用、行业背景知识等方面有较高的实践能力。高等教育是高层次的专业化教育,结合专业技能外的多方面技能培养才能培育出职业前景更加长久、广阔的高级专业人才。从培养方案来看,学校设置了双语教学或相关计算机学习课程或特定行业专业基础知识(如铁路工程概预算、气象经济学等)学习等加强复合型培养。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目前我国高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以强调应用性为主,同时强调人才的复合性、创新性、国际化等多元化培养定位。
3.2 按学科设置特点分类
由于高校学科设置上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在会计人才培养上也体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本次统计收集了69所综合类高校,34所财经类高校,151所其他类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培养方案。从中我们发现如下特点:综合类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大多都由经济管理学院或商学院承担教学,因此除了专业课程外,培养方案中还结合设置了其他相关专业的学习课程,如人力资源会计与管理、企业电子商务管理、市场营销学、商业谈判技巧等课程,偏向于管理类综合性人才培养;财经类高校大多都设立了专门的会计学院,其会计学专业一般都设置了多个专业方向,如国际会计、金融会计、税务会计、ACCA、注册会计师专门化等专业方向。另外,财经类高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较为细化,除了一般的会计专业核心课程外,还增加了如跨国公司财务管理、法务会计学、基建财务与会计、财经应用文写作等专业课程,形成了较为细致、专业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其他类高校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特色在于结合学校的重点专业设置了相关课程,如理工类大学设置施工企业会计、石油天然气会计,农林类大学设置了农业企业会计、海洋综合管理,语言类大学设置了女性创业学、语言学概论等等这些课程都将会计学专业与学校特色联系起来,培养具有行业背景、领域特色的专业人才。
3.3 按专业建设分类
3.3.1 按专业是否为重点学科分类
在本次统计的254所高校中,75所高校的会计学本科专业为国家级、所在省份区域或校级重点、特色专业。通过对75所高校的培养方案进行进一步研究,可以发现其中40所高校的会计学专业设置了多个专业方向,在培养方案中对不同专业方向人才在培养要求、实践环节、课外学习等环节的要求作出了比较细致的描述与要求,部分培养方案中通过流程图等方式明确的展示了专业课程体系,详细规定了专业每学期的指导性教学计划。部分学校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第二课堂指导性方案,要求学生参加会计知识竞赛、职业资格证书考试辅导等活动取得相应学分,并要求学生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CPA考试单科合格证书等,同时还列出会计经典书目参考目录并要求完成读书笔记等。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重点学科类高校的会计学专业培养模式倾向于专业领域细分化,并对学生的课程设置和课外培养建立了较为详尽的系统体系,对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3.3.2 按专业是否有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点分类
在本次统计的254所高校中,102所高校设置了会计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点。通过对比研究这些高校的会计学本科培养方案和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可以发现,学校的本科课程设置与研究生课程设置有一定的衔接,本科课程的设置能够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研究打下较好的专业基础。而部分学校设置的会计学本科专业方向与其研究生的研究培养方向存在着对应与关联关系。另外部分学校在本科培养方案中设置了相应的研究生学习专业课程,允许本科生提前选修。当然,由于会计学专业本科教育各高校在核心课程设置上基本是一致的,因此基本上能够满足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基础知识要求。因此,基于是否设置有研究生学位点对培养方案进行分类分析其特点并非十分明显。但是可以看到,设置有会计学研究生学位点的高校在设置会计学本科教育时注意到了学科体系系统化的培养,尽量避免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在专业知识上的重复学习。
4 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类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特点与思路。各高校会计学本科教育的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基本相同,又根据学校的自身特色和学科建设目标设置了各具特色的培养课程。同时各高校都比较注重人才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设置了相应的专业实验与实践活动。另外,高校在专业培养中普遍都十分注重学生的外语能力和计算机使用能力,要求学生完成外语与计算机四年不间断学习计划。以上这些培养模式有利于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多领域会计高级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当然,在研究过程中也发现了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在人才培养目标中,部分学校提出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相较于设置了较多实践课程教学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高校,复合型专业人才培养高校在培养方案中大多都没有体现出对应的具体培养方式,这往往会使得专业教育最终无法达到其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在设计专业培养方案时,学校应该进行细致的描述和安排可以使学生对专业培养要求和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有计划的安排自己的学习进度。另一方面,目前中国会计从业人员众多,竞争激烈,高校如何更好地使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衔接,培养出有特色的高素质会计专业人才是高校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高校在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教育时,应该结合学校拥有的资源,加强与用工单位和相关人员的沟通,调整课程设置、能力培养的方案,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学校可以邀请参加工作的专业工作人员如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会计师等来学校讲授会计实际案例课程或分享会计工作经验,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加强学生对实际会计工作的认知,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增强专业技能。
参考文献
[1]邵瑞庆.我国会计本科教育目前的环境与亟待解决的问题[J].会计之友,2009,(6).
[2]李荣.会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
[3]高静颖,张晨民.高等学校会计课程设置探索[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8).
[4]潘煜双.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性思考——兼论地方本科院校会计专业的实践特色[J].会计之友,2010,(3).
[5]朱葵阳,朱向军.企业转型升级视野下复合型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通讯,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