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谐德育视野下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研究

2014-04-29孟凡周

山东工业技术 2014年18期
关键词:文化建设

孟凡周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 郑州 450046)

和谐德育视野下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研究

孟凡周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郑州450046)

摘要:高校社团文化作为产生于大学校园这一特定地域的亚文化,亦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本质上与主流文化是一致的。而青年大学生在青年群体中占主导地位,所以在和谐德育下建设社团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和谐德育对高校社团文化建设所提供的指导意义、要求、原则进行阐述。

关键词:和谐德育;社团文化;文化建设

学院社团的是重要的学生组织,也是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社团文化是要保证社会的健康发展,社团文化也是高校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构建高雅、健康、有效的社团文化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的重要途径,而和谐德育理论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理论成果,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研究和谐德育对社团文化建设的意义就成为很有价值的事情。

1 和谐德育对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高校社团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特别是寓教于乐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文化活动,能使学生更加容易接受,主动认可对思想政治的教育的学习内容。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2005年文件指出“素质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就是进行高校学生的社团组织活动”;“目前有效团结学生、展开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动员方式,是以班级年级为中心,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内容”。因此,研究和谐德育的社团文化建设,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就显得十分重要。

1.1和谐德育对高校社团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指导理论

和谐的道德教育,是满足人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在遵循在构建德育体系的构成要素之间的和谐关系,教育过程中的基本原则,制定相应的协调,以适当的,形成合力,掌握道德教育引导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水平,以促进教育是一种对思想品德教育和谐发展模式及总体的质量。高校社团文化要适应新形势新变化,要在和谐德育理论指导下,体现社团各要素的和谐,发挥整体合力,实现社团协调健康发展。

1.2和谐德育对高校社团文化建设提出新的目标导向

建设怎样的社团文化始终是社团建设过程中不断探索和讨论的课题,和谐德育为这一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社团文化是多元的文化,在性质各异的社团中构建行之有效的文化需要确立明确的目标,思考清楚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团文化是构建社团文化的最重要的一步,无论何种性质的社团,在形成各自的文化时都要体现“和谐”这一根本的目标,在这一目标导向下,我们的社团文化建设才能够不偏离轨道,不走样,从而保障社团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1.3和谐德育对高校社团文化建设提供新的实践路径

在和谐德育理论指导下,高校社团文化建设应该积极探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比如广泛开展志愿者活动,完善学生社会实践体系,组织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城乡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进社团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接触群众、了解社会、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开展各类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服务于广大同学,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勇于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让同学们在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类活动中拥有正确的思维方法,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素质拓展计划。在活动中渗透和谐德育理念,打造社团形象,进而形成社团成员认可和坚持的社团精神,形成独特的社团文化。

2 和谐德育对社团文化建设的要求

2.1社团文化要体现个体与团队的高度统一

社团文化应能正确引导大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社团文化要将每个人的精神财富和经验融为到一体,强化大学生团队意识,个人与团体达到高度统一,逐渐形成一个良好的社团文化,逐步的将社团建设成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乐于奉献、能够自律、有良好团队精神的学生团体组织。社团活动开展时应该注意成员的自愿性,组织者要在团队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寻找到一个支点,便于成员与成员,成员与团体之间形成高度统一,社团精神应内化为为社团成员与社团共同的价值追求,在社团中,每一个成员都能够为社团文化所鼓舞,能整合所有人的力量,让社团文化成为维系社团运作的精神内核。这就需要社团有创造性的开展体现社团性质的能够形成品牌的活动,让每一个成员为社团而骄傲。

2.2社团文化要体现社团与学校的高度统一

社团文化与学校文化应该具有一致性,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主流文化,而社团与学校的高度统一则要求社团在开展活动时,要考虑到活动的意义性、影响性应该与学校教育宗旨形成高度统一,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在学生参与活动的同时,对学生进行“道德再教育”;此外还要考虑到活动的覆盖性,把个人、院系、学校分别作为几何中的“点、面、体”,从学校的层面出发,把活动渗透的每个院系、每个学生,使每个学生受益。

2.3社团文化要体现社团对社会的高度统一

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就是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而融入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于一体的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实现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要做到社团对社会的高度统一,高校社团文化需要和国家政策方针、国家主流文化思想以及先进观念保持高度统一,在“小社团”中体验“大社会”。对学生的社会意识的社团学院和大学,培养公关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自我社会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是社会的一个窗口,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社会服务的渠道,是桥梁和渠道,通过渠道进入社会的学生。学生通过参与社团活动,为适应学习型社会的规范,各种知识,生活技能和方法,使自己在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实现了动态的平衡与协调,促进其社会化。

3 和谐德育视野下社团文化建设原则

3.1先进性原则

高校高校社团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群众的先进文化的重要渠道。社团文化建设中,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的要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以先进文化为指导,以反映文化进步的自然,文化发展要求的体现,这是基本的保障,社团文化建设沿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2创新性原则

高校社团文化建设必须保持旺盛的活力,与时俱进,体现时代要求,反映时代的前进方向的文化含量为特征。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地进行文化创新。实践告诉我们,创新性强,保守党将下降。创新带来了活力,创新意味着活力,创新和培育发展。只有对高校社团文化创新,是时代精神的反映社团文化体现社团文化的时代发展方向是动态的,充满活力的社团文化未来的发展,也是学生的需要,学校,社会,社团文化。

3.3协调性原则

社团文化要体现出社团成员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价值信仰,要体现出社团与学校要求的一致性,更要体现社团、社团成员与社会主流文化的一致性,因此,构建社团文化要注重社团与成员的协调,社团与学校的协调,社团与社会的协调,在这一原则指导下,社团文化才能实现对各种力量的有效整合,既充分发挥社团成员的作用,又充分利用学校和社会的资源,实现社团的健康有序发展。因此,要努力实现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活动有机结合与互动,注重社团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统一。

3.4导向性原则

坚持社团文化的多样性和取向的统一。更多的多样性,更多的是需要为主导的价值取向,价值取向在社团文化建设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引导健康的舆论,高校社团文化活动中的学生才能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因此,提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在社团思想政治工作,主要应安排思想政治工作进社团,以社团为服务包括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思想理论阵地占领社团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是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核心内容,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去听演讲的计划和组织的方式思考,学术信息和有说服力的和有吸引力的活动占据了这个位置,使学生接受社会文化的积极效应。

参考文献:

[1]朱坤倩.论大学生社团发展及其建设途径[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6).

[2]汪开寿.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学校德育体系建构对策研究[J].淮南师范学报,2008(02).

[3]吴云志.大学校园文化功能实现途径研究[J].教育科学,2005(21).

[4]王海涛.高校社团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J].湖北社会科学,2003(02).

[5]王军.论和谐视野下的高校社团文化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07(11).

猜你喜欢

文化建设
基层院检察文化建设的认知与实践
创新民间美术传承模式 生态式发展新农村文化建设
文化引领学校走向科学健康发展
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
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分析
企业文化建设对企业的深层影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