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南散记(组章)

2014-04-29周大强

椰城 2014年6期
关键词:古镇梅花

■周大强

江南散记(组章)

■周大强

临平的冬天

我喜欢故乡的冬天,喜欢故乡冬天的萧飒、淡然和宁静。前两年,由于居住在临平的缘故,我更加真切地喜欢上了临平的冬天。冬日的临平有着干净、静穆的美。选择一个暖意洋洋的午后,落英缤纷,踱着轻盈的步子行走在藕花洲大街上,便能嗅到临平城恬淡的生活气息。这份气息是诗意的,没有喧嚣,只有一种孤独的浪漫在空气中跳跃。

初来临平时,我住在景树村,一个只有十几平米的农民房,虽然简陋,倒也干净、整洁。我住下时正值深秋,彼时,临平山上秋意正浓,漫山的松柏秋草仿佛我的故交、知己。一到周末,我就会自己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去爬爬山或者携一本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在山上看上一章或半卷,那份愉悦的心情只有喜欢阅读的人才有体会。

秋日渐短,不几日便已入冬。临平的冬天就像一个文静的少女,不染纤尘地从季节深处走来。起初,我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既然有这样的比喻,临平的冬天应该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气息,不会太冷。那个冬天,我不得不为我的一厢情愿埋下寒冷的单。临平的寒风不止一次把我冻得双腿哆嗦,浑身瑟瑟发抖。从家里带来的一床被子显然单薄得多,不得已,从好友那里借了两床御寒。也从那一刻开始,我才意识到临平冬天的“冷”,是一份深入骨髓的“湿冷”,伴着上塘河的晚风,在心底荡漾着江南特有的冬日风情。

冬日的夜晚,我喜欢在下班后打开台灯,读书,写文。有时喜欢浪漫一点或者轻松一点,我会把台灯关掉,点上蜡烛,秉烛夜读。时有音乐响起,多是一些怀旧的老歌,回荡在临平城星光闪闪的夜空。记得去年,那是临近年关的一个夜晚,读书读到起劲处,窗外狂风大作,不一会,居然飘起了雪花。瑞雪纷飞,又是落在江南的临平,我仿佛见证了一首诗在夜空中撒下它那浪漫的诗行。推门,仰望雪夜的天空,任雪花飘洒在头顶,我想体验一回这难得的盎然情趣和唯美夜景也是需要缘分的吧。

“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默诵着苏轼的这首《送述古》,体味着临平时光里的清丽和闲逸,你的鼻翼里隐约有梅花的香气在浮动。不过,苏轼词中咏的是秋天的临平山,冬日的临平山显然比秋季要凄清许多,但,正是这份凄清才有了冬日苍山难得的荒凉之美、沧桑之美。美,让我不顾寒冷,一再地在山中去追逐这份季节的馈赠。周末有约,慢跑到临平山,捡几块称心的石头,拍几张角度各异的照片,也是一份不错的收获。雪天去临平山,那需要几份豪情,白雪皑皑中凝视雪中的山景,诗情和诗心就有了天然的默契,这时,你要学会在寒冷和雪光中去发现世间的美。这份美,就美得坦然,也美得从容。

我喜欢临平的冬天,喜欢临平宁谧的冬夜。书读得倦了,夜也深了,就合上书本微闭双目,掩卷深思。淡淡的墨香,是深夜的知音;城市的空阔,是一份自然的韵律。很自然地入眠,时常有梦,这梦,也是在临平遥想故乡唯一的慰藉。从临平出发,直达心灵的远方。

梅舞超山

超山的梅花开了,我在梦中听到了花开的声音。这声音,细碎、敏感,温馨而又多情,让人入耳后就难以忘怀,这是春天里绝美的交响,也是余杭春光中的一次浪漫的低语,随之而来的暗香牵连着我的思念,思念如火,让我的内心深处为那一座山、那一片梅花的海洋涌出久违的感怀和赞叹。

即刻动身,驱车从杭州市区到超山风景区。一路欢歌一路笑,春光总是让人精神百倍,江南的春天是如此地迷人,阳光穿过云层,撒下金色的诗行,路边的青青碧草仿佛读懂了春天的温暖,把内心酝酿一冬的情愫献给了这满眼的绿。绿意中,自是一种希望,一种生命的力量在延续。

车至景区,超山依旧。寒冬时节我曾来过一次,彼时,瑞雪纷飞,银装素裹,梅枝上缀着白雪,雪的洁白装点着梅树的古朴,那份历经沧桑的美,唯有超山,唯有超山之梅才能诠释得如此动人,如此诗情画意,气势恢宏。随身携带的相机拍了一张又一张,定格的是美好的瞬间,恒久的感动和惊喜早已根植我心,留着冬夜一边品茗一边回味去了。

初春二月好时光,超山,梅花唱主角的大舞台,和春光里的青草一起,渐次于梦境中打开我内心对宁静和平和的向往。含苞待放的唐梅以及迎风怒放的宋梅,春风中,仰起了青春的脖子引吭高歌着,远远望去,如漫天飞舞的雪花,飘着,舞着,飘逸出武侠剧中的浪漫和激情。套用金庸老先生在《射雕英雄传》中写下的:桃花岛,来到超山,这里,自是别具风情地:梅花岛,梅之韵,比桃花内敛,暗香扑鼻,又带有苦寒中励志的诗意,总能勾起文人墨客笔下难以割舍的梅花情结。

经过一冬的沉寂和磨练,超山的六瓣梅多了一种诗意的白。白得纯净,白得自然。十里梅花香雪海。六瓣梅花盛开着,飞舞着,碎玉般让人怜爱的同时,又如美玉般令人钟情,难以忘怀。宋梅亭前的那一枝,恰如人物画中的美女舒展着长袖,嘴里咿呀着京剧里旦角的唱腔,清脆、妩媚,脱俗而轻盈。浮香阁后的那一树,枝干苍劲,花瓣冷艳,红、白相间,其红也妖娆,其白也芬芳,花之禅意,就在盛开的一颦一笑间让人景仰。自然,最美的可能是妙喜寺前那一树又一树的繁花,和着翠筠亭、疏影亭、云岩奇泉的祝辞,你能在烛火缭绕中体味到另一种怡然自得的心情和收获。

“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已故书画大师吴昌硕的这首咏梅诗,道出了我的心声,也道出了与梅结缘的一种情感。吴大师把身前身后事都交给了超山,对超山之梅的喜爱和眷恋早已入心入骨,我等凡夫俗子自不能与大师相提并论,在这赏梅的好时节,采一束梅置于先生的墓前,缅怀一下吴大师的画风道骨却也能濡染一下风中的诗意,体味一次花海中的情缘,幸甚之至。

超山的梅花舞着,如一次春光中的集体狂欢。花开花落,景致就在这目光与花瓣的深情对视中变得有情有义。其实,每一次来超山,我都能从梅树、梅枝、梅花中读到不一样的诗情。人生如花,花如人生。有了风霜雨雪的锻打,其花才会艳压群芳,芳华绝代,没有经过严冬的梅树注定开不出十里的香梅。花如此,人亦如此。只是,梅花在花开花落的年年岁岁中变得丰盈、充实,而我们的岁月却在这一次次风雨霜涛中变得苍老、无奈,赏一次梅,吟一首诗,诗歌中应有我们“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誓言与活法,是的,如超山梅花一样的活法。

烟雨塘栖

江南的古镇中,塘栖就像一个待字闺中的淑女,贤德、文雅,知书达理而又不喜张扬。这样的性格对于古镇来说,自始至终都保留了一份难得的古意,一份绝美的沧桑。相较于周庄、同里、乌镇和西塘,塘栖的美阴柔而沉静,是一种经过岁月的沉淀剥去浮躁光华后的美。这份美,因为纯净和自然,值得有心人去终身铭记,同样,也值得与塘栖结缘的人去品读、去感悟。

我是在一个烟雨迷蒙的午后抵达塘栖的。眼前的古镇,如水墨的版画。京杭大运河的河水在烟雨中蜿蜒出长龙的雄姿,河水流淌着时光的旋律。烟中有雨,雨中有烟。河水无言,却也是一首动人的诗。

走过广济桥,就算是与塘栖古镇进行了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少时,在课本里领悟江南秀色,自然少不了小桥、流水、人家,三个词语的诗意排列和组合宛如一幅浅浅的水墨画,定格在了我的脑海。自此,我便迷上了江南,迷上了江南的古镇、水乡和古村落。去周庄和同里游玩,是在阳光清朗的秋日,塘栖之前也来过几次,均是在日光充足的晴好天气,雨中访古镇却是第一次。第一次雨中漫步青石板路,第一次凝望烟雨迷蒙的小镇,第一次雨中过广济桥,恰如宴席中吃了油腻大餐而饮了一杯养生的黄酒,别有一番风味。

古镇不大,不足80平方公里,这正暗合了我对古镇的阅读范围。镇名“塘栖”,古作唐栖,在众说纷纭的争论中,“负塘而栖”是较为认可的一种说法。按对字面的理解,自是京杭大运河开凿后,人们沿河而居形成的小镇,经过百年的演绎,才有了今天闻名遐迩的鱼米之乡、花果之地、丝绸之府和枇杷之乡。

雨中的塘栖是一首清亮的小诗。细雨缠绵青石板路,苔痕被雨洗得发亮。白墙黛瓦和木质的门一道,被时光停留在深深的小巷里。老人们坐在门口,箍扎着木桶,这些传统的手艺就像祖父说给我听的家训,保留着一份儿时的记忆和年轮上的歌谣。河面上的船只总能勾起我对古典诗词意境的向往,“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买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明月夜,相思在渔歌。”唐朝诗人杜荀鹤写的是苏州的小镇,我想,他如果来到塘栖,我想诗兴中定会吟诵出不少佳句。

顺着巷子走一走,看一看,只想在细雨中听一听老人们拉着二胡或者吹奏笛子的美妙乐音。塘栖的百年老字号依旧焕发着昔日的风采,百年汇昌、姚致和堂、劳鼎昌、广泰丰、翁长春,雨水顺着青瓦滴滴落在门前,滴滴答答的声响,恍若梦境。我想,老店的鼎盛时期定是人声鼎沸,车如流水马如龙。老店的金字招牌是几十代人用心血传承而来,这份厚重和沧桑,让我体味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商”一字真正的历史和含义。

雨中的塘栖还是一曲地地道道的江南散板。因为有雨,小镇恢复了雨中的宁静和平和,人们守在家里,倚门望景,雨,揉碎了相思人多情的泪。遥想古时候,大家闺秀深处闺中,一到雨天自是触景生情。这一场又一场塘栖的雨,多情的雨,雨水含着乡愁更含清愁,雨丝如幕,雨意如歌,一帘又一帘,梦在雨中,雨在梦中,伤感了多少有情人离别的心呵!

雨中访塘栖,古镇画如屏。雨,让古镇静了下来,也让古镇在安静的世界里变得祥和、宁谧,温馨而动人。箍桶老人的皱纹里,有一道道岁月留下的清冷之痕。腊梅躲在墙角,暗暗地在雨中怒放着花朵。也许,春风春雨中,人们在静静地等待着枇杷和杨梅的果实,五黄六月天,塘栖枇杷、塘栖杨梅一上市,再大的一场雨,也抵挡不住大家舌尖上的诱惑。美食,总能让古镇在雨中有一次别样的激情。收获,恰是一次意味深长的快乐和满足。

开往临平的地铁

地铁1号线运行有一些时日了。每天坐着地铁上下班,在地下忙忙碌碌地穿梭,地铁俨然成了我都市生活的一部分。我始终觉得,通了地铁的杭州和没通地铁的杭州就是两种生活的两个画面。简言之,地铁就是一道风水岭,它呼啸着,带来了一个城市全新的风景,告别了一个城市忙乱的过往。

开往临平的地铁是精准而高效的。下了班,从九堡出发,买好票,过检票口,下楼梯,安静地等车。随身携带的一本小说刚刚翻开,地铁就已到站。等我上了车,我的一颗心就开始和这列车一起匀速地跳动着。我知道,它会准时地把我送到目的地,我需要做的,就是享受这段疾速旅程带来的幸福瞬间。

通常我会把一章小说看完,也有看得累的时候,这时我会把耳塞戴上,听一听歌,环顾一下地铁里的人生百态。地铁里,人们表情各异,大多数人表情平静而从容,不论是说是笑,是思是忧,表情的后面都暗藏着属于他们的都市生活。人们都说,地铁就是一个缩小的社会,我则想说,在这个不大的社会里,人们放松才更加平和真实。忙碌了一天,唯有这一刻,人们不再需要戴着面具去生活、去工作,也唯有这一刻,人们心中涌动的只有“回家”这一单纯的念头。

地铁里最适合怀旧。因为你看到的一切都是崭新的,崭新的车厢、崭新的车站、崭新的地下室。在新的事物中遥想那些逝去的东西,只是想更深刻地体味一下今天的幸福。听一听怀旧的老歌,回忆一下过去的光景。当然,我回忆最多的自然是没有地铁的上下班日子。和309、339相约,每日早早起床,挤公交,还要祈祷不堵车。雨雪天气只好给领导报告路况,祈求他看在老天爷的面子上原谅我的迟到。当然,这一切,因为有了地铁而彻底改变。只要你足够准时,地铁会准时把你送到目的地。

前两天看到一份报纸上说,欧美国家和日本、韩国的地铁里是年轻人行为艺术的天下,他们会在地铁里充分展示自己的行为艺术作品:扮鬼脸、化浓妆、搞怪、举止荒诞……我看过他们的作品后,被这些年轻人的创意逗得前仰后合。其实,我倒是挺喜欢这样的艺术形式,忙碌紧张的工作之余,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为你带来精神上的放松,不失为一剂开心的良药。说不定哪一天,开往临平的地铁里也会出现这样的行为艺术作品,到时,我一定为他们投去鼓励和敬佩的目光。

想着,想着,地铁到达了临平。车到站时,天色已黑。有几次,我回来的时候,天空竟已明月高悬,星光璨然。其实,我对月亮有一份特殊的情感,我喜欢有月色的夜晚,不仅仅因为月亮的清辉抹去了城市的喧嚣和浮华,更因为月光为城市的夜色注入的是一份令人动容的诗意。彼时,地铁站沐浴在柔和的月光下,显得富有生机和活力。

望着从地铁口进进出出的人们,我的心底泛起了层层如梦如幻的涟漪。地铁还将继续运行,而我的目的地已经到达。开往临平的地铁,在一天的忙碌中,我体味到了简单的幸福。

猜你喜欢

古镇梅花
梅花
梅花
为什么梅花能在寒冬开放
同里古镇
千年古镇
西塘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