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纯爱文学还在吗
2014-04-29梅子笑
■梅子笑
言情纯爱文学还在吗
■梅子笑
从琼瑶、琼瑶阿姨到琼瑶奶奶,25岁就因小说《窗外》知名的琼瑶,以永远的萝莉心和爱情至上俘获了一代又一代的少男少女。2013年,与琼瑶共同生活在台湾的年轻编剧们抗议称,内地网络言情文学的蓬勃发展,让他们快得没法混——执笔50年已经75岁的琼瑶奶奶,在网络言情泛滥成灾的背景下,新推出的爱情剧《花非花,雾非雾》能否还能风靡流行?这是开播前后不少人想弄明白的问题。
被某电视台及其对手认为是极强档的《花非花,雾非雾》,首播即创下湖南卫视金鹰剧场恢复730时段以来的首播最高纪录,随后却一路下滑,目前稳定在1.3左右的收视——对琼瑶及湖南卫视而言,不算惨败,也已经算败了。
实际上,虽然琼瑶依然“萝莉心”不老,但她笔下都市化的纯爱,已经不再是言情界的主流。
琼瑶是中国当代言情的鼻祖,在她的笔下,爱情是脱离物质、社会、时代一切价值观的绝对存在,男男女女为情生、为情死。她的小说,在台湾兴盛始于60年代,其爱情至上的“纯爱”特点屡屡遭遇精英知识分子的攻击,但琼瑶不仅沿袭了中国文学“缘情而绮靡”的传统,并以爱情为主体锻造了当代女性的部分品格,就此影响了此后台湾言情小说及影视剧的发展。
琼瑶小说大范围入大陆在80年代初期,此前的十多年的内地,爱情是严重的违禁品,不可提不可知,琼瑶笔下浪漫的、如诗如画的、纯净的爱情不仅为内地情感贫瘠的年轻人造梦,更给予他们绝无仅有的爱情启蒙教育,其小说兴盛程度几乎于“凡饮水处,皆能歌柳词”的地步。
琼瑶作品在内地被搬上荧屏始于90年代,自此开始到2005年前后,琼瑶与内地的海岩,构成了“纯爱剧”最为兴盛的黄金年代。随着言情传统的复苏,大量其他言情类读物的引进,琼瑶作品对内地观众而言爱的教化功能减弱,娱乐性加强。
琼瑶90年代初期作品《六个梦》、《梅开三弄》等,延续了既往作品感情缠绵悱恻、情节一波三折、男女主角为情生死的特点,主打“苦恋+纯爱”(是内地民国苦情剧开山之作);90年代后期让琼瑶再度声名鹊起的《还珠格格》,“纯爱”作品色形减弱,游戏性质增强,无厘头打闹与百无禁忌的宫廷生活贡献了最多的新鲜感 (也成为后来历史架空类小说的重要源头之一);随后顺势推出的《情深深雨蒙蒙》,主打“纯+抗战”,同样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开此后抗战言情剧先河)。这前后创作的《苍天有泪》以及此后推出的《又见一帘幽梦》,主要看点依然是90年代前期浪漫唯美、不拘泥于世的纯爱,市场反响却远远不及前期。
与时俱进、爱情至上,是琼瑶从少妇升级到奶奶也能保持市场号召力的关键。然而,杂糅了《不主儿在林梢》、《却上心头》、《心有千千结》等多部旧作的小说的新剧《花非花,雾非雾》,则再度回到《一帘幽梦》的老路,可看性严重依赖于“纯爱”。在这部剧中,琼瑶找到全新的元素为她并不擅长且已屡见不鲜的“悬疑”,以及在《又见一帘幽梦》中已曾经用过的“异域风光”。严重落后于时代的意识形态及生活氛围,并不具备吸引力的悬疑元素,以及不符合传统审美的演员搭配,让一尘不染、脱离实际的纯爱变得苍白、可笑、幼稚且落伍。不只是琼瑶,即便是主打“涉案+纯爱”的海岩,自2005年后也不大灵光,翻拍的“海燕三部曲”,几乎可以用“失败”两字来盖棺定论。
实际上,纯爱言情文学的时代早就不存在了。经过小说、电影、电视一次次的普及和教化,琼瑶的徒子徒孙已经遍布内地大江南北。在代表大众流行阅读趣味的各个言情小说网站,总裁文、虐恋文、女遵文、宠文、高干文、黑帮文……沿袭琼瑶爱情至上的纯爱传统,在辅以各自的独门秘籍,构成了群雄并起、门派林立的言情文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