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冯其芝:被创业的成功者

2014-04-28宋鑫陶

商周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客户

宋鑫陶

编者按:有人说,最适合创业的年龄是25岁、35岁和45岁。“25岁靠激情,35岁靠积累,45岁靠人脉。”但对于创业者而言,等待的不是年龄,而是机会。

有的人对创业谋划已久,目标明确,而有的创业者则是在被动的选择中看到了机会,创业成功。但凡创业,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一家大公司也都是一步步从小公司成长起来的,每一个创业者也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创业之路,不论主动,还是被动。

没想过创业

不是25岁,也不是35岁,冯其芝创业时的年龄是30岁。“三十而立”,对于孔子在《论语·为政》里的这句话,最常用的解释是,一个人到了30岁的年龄,就应该坦然面对一切困难,独立承担起应承担的责任,并有确定的人生目标和方向。

做学生的时候,冯其芝就对自己有着清晰的人生规划,“由于学的是经济管理专业,在校期间也考了会计证,对于未来,想的是先考初级职称、中级职称,再考注册会计师,最后有一家自己的会计事务所。”

没想过要自己创业的冯其芝,回头看觉得现在的工作与当初的人生规划“出入挺大”,但她对现状感到满意。“毕竟是自己干,当了小老板,公司发展得挺顺利,收入也不错。”这个80后女老板,留给记者的第一印象是朴素和平实。

2013年,身为青岛吉恒利清洁有限公司总经理的冯其芝,被青岛市妇联等部门联合评选为青岛市“十佳女大学生创业明星”。此时,她从青岛大学毕业整10年。告别大学生的身份,又获得与之相关的荣誉,让冯其芝有了更多回味。

2011年,她将公司搬到了青岛大学旁边海洋大厦的11楼,楼层里多半是与大学生考研和考公务员相关的培训机构。几十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布置简单,除了几张办公桌,就是墙上挂着的几个奖牌,彰显着这个小公司在这几年里取得的小小成绩和业界的认可。冯其芝的办公桌跟其他员工的没有什么区别,桌边的墙上挂着朋友虎年时送的一幅“虎”字,她的公司就是在2010年虎年时成立的。靠窗的位置,可以让她看见母校青岛大学的正门。2003年,她从这个大门走出来,踏入社会。

如今她34岁,早已不再是那个初出校园的青涩学生,眉宇间有着一个女老板应有的成熟、干练和从容。创业4年,她的青岛吉恒利清洁有限公司从刚成立时的几个人发展到了200多人,业务范围也扩展至石材养护、烟道清洗、沙发清洗、地毯清洗、外墙清洗、保洁托管、空气净化等多个领域。

创业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冯其芝的创业路虽没有太多崎岖和挫折,但也不平坦。没想过创业,却在毕业几年后做起了老板。虽有些意外,但她回头想想,觉得正是被动下的主动选择成就了现在。

被动的创业之路

2003年,23岁的冯其芝从大学毕业,应聘进了青岛一家环卫公司做财务,干的是与所学的经济管理专业相匹配的工作,但不到1000元的薪水却在逐渐蚕食着心中的那份理想。

机会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正是在这家公司工作时,冯其芝注意到公司虽然设有保洁部,但却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后来,我还专门跑去人才市场了解了一下,确实有这样的专业公司,那个时候就觉得这里面会有商机。”

当理想开始屈从于“骨感”的现实和微薄的收入,看到保洁行业前景的冯其芝毅然选择了跳槽。毕业第二年,她在一家保洁公司开始了自己从来没涉足过的销售行业。

“我是某某公司做保洁的,您有没有沙发、玻璃等需要清洗或打蜡。”至今,她还记得就是在这样的开场白下,一家家敲开了客户的门。“在敲门之前都要犹豫很久,不好意思,怕拒绝。”这也许是任何一个初做销售的人都会有的经历,但销售成功的人也有着自己的“秘笈”。客户的答复多半是拒绝的,但在冯其芝的眼里,拒绝也有分类。“那些直接答复不需要的,我就把他们排除出去了。但那些答复说已经请了保洁的公司,我没有放弃,我觉得这些公司是有这方面需求的,我就把这些公司都记了下来。”

“只要你卖力销售了,肯定会有成绩,不可能是零分。”冯其芝告别“零分”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她的第一单是给一家外企做地毯清洗。她在这个陌生的行业里,终于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坚持,让她不断积累着手中的客户;坚持,也让她在这个流动性强的行业中,凭借着突出的销售业绩,在2007年就成为了公司的副总经理。但“天有不测风云”,公司老总在2008年突然卖掉了公司,去了国外,冯其芝又将面对新的就业选择。

“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工作,却刚好在报纸上看到创业培训班的新闻,觉得自己对保洁这个行业已经很了解了,财务也熟悉,不如索性创业吧。”冯其芝一直觉得自己的创业是当时境况下的被迫为之,是被动创业。

就这样,她借用朋友在市南区山东路的房子,拉了几个老同事,走上了创业之路。创业当然要比就业艰难,因为她面对的不再是如何养活自己的问题,而是要养活一个公司。“那个时候,人、财、资源都是匮乏的,靠的都是自己的拼劲和朋友的帮助,慢慢开始积累。”

谈到创业时的困难,在冯其芝看来,最困难的还是客户的积累。公司初创,她自己印好名片和资料,选定某个市区,从路段开始,挨个路段,挨家挨户开始跑,又一次开始了刚做销售时的“扫楼”工作。

公司的第一个订单来得比想象中顺利。因为工作细致,服务态度好,在价格没有太大出入的前提下,她做的样板从几家保洁公司中脱颖而出,得到了凯悦中心的认可,凯悦中心也成了她的第一个客户。“现在我们的大客户有十几家,包括万丽海景、数码港,以及鲁商、中石油、海尔等大企业的一些项目,而且这些客户跟我们都是长期合作。至于散而小的客户,就太多了。”

物业公司有保洁需求,但一般物业公司却不设自己的保洁公司,这给冯其芝和她的公司带来了很大的市场空间。所以,她的员工大都分散在物业公司,物业公司也给他们提供了办公空间,这为冯其芝节省了很大的场地成本。尽管如此,保洁公司行业利润率较低的现实,还是极大困扰着她,“虽然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属于低收入人群,进入门槛低,待遇也不高,但行业利润很低,人工成本占比很大。”endprint

小公司,大计划

“玻璃等的清洁,看似是简单的劳动,但有没有责任心,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在冯其芝看来,公司的规模虽不是很大,但专业度很高,“专业度包括了服务态度、品质和责任心等,在这些方面,我们一点也不逊于其他大公司。”她经常去客户那里问询需求和反馈信息,“让对方感到,他对我们非常重要。”有客户对她说,曾有公司跟他们合作了五六年,“但都不知道老板长什么样”。

过了初创阶段积累客户的难关后,冯其芝现在最愁的是企业的管理,所以,她在不断强化自己的学习。“公司创立才几年,初创时也没有管理经验,现在在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规章制度的制定,以及管理框架的设定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难度。”

尽管还欠缺很多经验,企业还有很多层面需要完善,很多想法也都不成熟,但在冯其芝的脑海里,却已经为自己的这家小公司,规划了一个大计划,她称之为“1358计划”。

“从今年开始算,第1年既要扩大营业额,也要在管理上做到更加细致,有可复制性;第3年,要尝试在山东省的大中型城市成立分公司;第5年,要将分公司扩展到省外城市;第8年,要做到在全国许多城市都设有分公司。”阐述这个计划时,冯其芝虽然觉得很多东西还不成熟,却并不掩饰自己心中的目标,“真到了那个时候,上市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如今,她的公司每年虽只有几百万元的营业额,但却一直处于上升势头。“这个行业在青岛的竞争不算激烈,类似的公司也有不少,未来对这个行业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这让冯其芝很看好企业发展的前景。

为了拉订单,她挨家挨户敲门推销;为了能把订单干好,她跟员工一块清洗楼梯,他们戏称她为“蜘蛛王”。对于这几年创业的小有成就,这个从临沂沂南的贫困县走出来的小姑娘,将其成功的“秘笈”归结于家庭环境造就的坚韧性格。

“父母都是农民,我是老大,下面还有4个妹妹。小时候,家里收入来源主要是卖地瓜干,几分钱一斤,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吃穿都是问题。”从小吃过太多苦,让她有着比其他人更强的抗挫和抗压能力。“在别人看来很苦、很难做的事情,在自己看来反而很平常,觉得根本不算什么,甚至不觉得是苦。”回想过去的那段日子,冯其芝在跟母亲聊天时,都会感慨,觉得“以前,过一天就跟过一年似的,太难熬了。”

也许正是这样的心境,让她觉得创业至今,还没有自己承受不了的挫折。虽然表面看似顺利,但行业利润低的现实,也让她不断思索,想找到一些新项目。对此,她也不无担忧,“如果不去学习,了解新知识,就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肯定会摔倒。”endprint

猜你喜欢

客户
客户都爱“菱角湖”
基于客户导向的产销系统在泰钢的应用
为客户节省时间
麦思,为客户创造价值
为什么你总是被客户拒绝?
那些年遇到的奇葩客户
如何有效跟进客户?
请问您怎么称呼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