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改革的探讨

2014-04-28李婷

企业导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李婷

摘 要:本文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改革与探讨。

关键词:公差配合;技术测量;教学改革

我校自成立机电工程系以来,一直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尝试,目的在于开创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以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对我校而言已不是一门传统的专业基础课了,而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本文从我校教学改革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课程的教学现状,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一、《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现状

目前《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基本上没有与实践紧密联系,主要问题表现为:(1)缺乏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教材,且教材内容落后于本学科的发展。教材对精密测量技术,先进测量仪器等内容讲述不多,仅限于讲解光滑圆柱体的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技术测量基础等内容,同时原理性的理论知识太多,理论性太强,与实际应用联系不大,绝大多数学生学过这些理论后,实际操作仍感力不从心。(2)教学方法相对单一,且课堂教学缺乏新意。由于本课程的结构和学科特点,与其他课程有所区别,如抽象概念多、术语定义多、符合多、标准项目多,且涉及的知识面广,教学时一般采用老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方式进行,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3)缺乏实验教学环节。课程没有对应的实验课,且设备陈旧落后,实验教学方式还不完善,都是老师手把手地教,学生比较被动,导致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

二、《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应坚持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教学原则,精选授课内容优化课程安排。课程的理论知识非常多,而课时有限,传统教学模式的老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已经无法保证学生的实验教学环节的教学时间,因此教学内容应以“必需”、“够用”为度,实用性内容要加强,对实际工作中用不到的或较少用到的内容不讲或少讲,着重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内容少而精,根据课程的理论教学任务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划分为重点讲解、一般讲述、简单介绍、自学等四个部分:(1)重点讲解:尺寸公差的基本术语定义,常用的孔轴配合种类、使用场合,常用形状、位置公差带的意义、公差带的形状,常用的测量方法和手段。力求概念清楚、重点突出,思路理清,这部分内容占总教学内容的近半数时间。(2)一半讲述:相关国家标准的内容,包括极限与配合、形状位置公差、表面粗糙度等基础标准的查表、参数值的选用,可通过具体的例题结合讲述的相关内容和思路,让学生自主的去解决,这部分内容占总教学内容的20%-30%时间。(3)简单介绍:螺纹、齿轮、键与花键等常用机件的相应公差项目、公差值的选用及对应误差值的检测。通过小组讨论或模拟现场等多种形式教学。这部分内容占总教学内容的近20%时间。(4)自学:公差表格的现成原理、计算公式的推导、常用量具的工作原理。通过学生课后自主学习,不分配课时。

三、《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方式改革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的重点是改变课堂教学的单一模式和增加实验教学环节。

(一)教学方式多样化,实施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由于课程要求记住涉及的标准多、术语多、规定多,定义多,内容枯燥抽象,学生难学、难懂、难应用,学习兴趣偏低,因此利用多煤体教学手段或视频教学,将各种图像和动画有机地结合,使呆板的图形变成生动的画面,把较复杂的部件装配图制成与实际生产三维动作效果相同的拆装过程展示出。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直观,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用电脑制作各种误差图片,使得误差变得真实,加深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二)增加实验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要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必须将传统的理论教学课时缩短,增加技术测量实验教学环节,将原理论课时的三分之一改为实验教学环节。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仪器开一些实验课。也可建立专门的机械测量实训室,为学生提高良好的实训条件。

四、《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传统的考试多采用闭卷考试,一份试卷定学生的优劣,使得学生一味的死记课本,不重实验,只知考试,考完就忘。更无法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通过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增加实验操作的考核,共分为以下三个环节:(1)平时成绩(占20%):上课时的表现、作业、实验完成情况以及出勤情况等;(2)期末考试(占40%)考核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及运用基本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实验操作考核(占40%):将某一具体零部件公差与配合的确定、并正确测量作为考核主要内容,以操作过程与测量结果作为评价标准;

通过考核方式改革,更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际动手能力。

参考文献:

[1]轰洗宪.谈《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性质、特点与教学重点[J].澈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4.

[2]梁亚芹.《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课程的教改实践[J].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2009,4(8)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