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别让作业成为孩子的负担

2014-04-28闫丽娟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爬山虎课外作业工具性

闫丽娟

由上海教育新闻网和《上海中学生报》发起的专门对学生和家长的网上调查,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15名中小学生和210名家长填写问卷,调查结果引人深思。 “如果你不喜欢学校的作业,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学生和家长的回答不尽相同。就学生来说,选择“作业量太大”的比例最高,达到46.55%,其次是“作业形式单一”;就学段来说,年级越低,反映作业量太大的比例越高,这说明,低年级学生对减轻过重课业负担有更强烈的呼声。

(据《中国青年报》)

《教育大辞典》中把完成学习任务的作业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两大类。课堂作业是教师在上课时布置学生当堂进行操练的各种练习,课外作业是学生在课余时间独立进行的学习活动。

孩子们之所以不爱写作业,是因为有些作业太过机械重复,而且量太大,既无趣又没多少效果。反复地抄词抄课文,抄名家名篇,一张张的练习卷,都让他们觉得作业只是一种负担。相比之下,美国的小学语文很少出现单独的背诵、纯粹的抄写等形式的作业,而是大多以一个大题目将诸多不同类型的作业有机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联系紧密的作业体系,内容非常丰富。打开《美国学生课外作业集锦》一书,便被里面精彩纷呈的作业吸引,不由感叹这些作业涉及面之广、非常贴近生活和社会、又有很大的趣味性。我想学生肯定非常愿意做这样的作业,而且做了以后对他们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人格的培养甚至世界观的形成都有很大帮助。

这些作业虽然涉及到各种学科和领域,但作业的性质仍旧是语文的,每项作业都是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描述或论述各种学科或领域中的问题,充分显示了语文的工具性,即语言文字是人类进行任何活动的有效工具。让学生明白语文可以运用到各个方面,也让学生学会了在各个方面正确地使用语言文字。而我们的语文作业甚至语文教学,体现出的工具性似乎绝大部分是指向文学的,似乎语言文字只为文学服务。实在是大大削弱了语文的工具性。

很多老师往往希望在放学之前能够多讲一些重点难点内容,结果在很投入的时候突然听到放学铃声响起。而此时匆匆布置了作业,连自己都不知道此次作业设计的根本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哪方面能力, 声嘶力竭的叫喊声淹没在下课铃声中, 在学生急着回家的喧嚣声中“作业”显得渺小之极。殊不知,孩子们的心早已经伴着铃声飞到了外面。而第二天的作业也是乱七八糟。收上作业之后,老师边判作业,边大发雷霆,怒斥学生不认真之后又会重写一遍。

其实,错不在于学生,而是在于老师选错了留作业的时机,尤其是比较复杂,新鲜的,必须在学生注意力很集中时候留,清清楚楚讲明内容,提清要求,特殊的作业可以进行示范,书面记录。如果作业很复杂就要用复印的方法。这样孩子们才会清楚明白,有据可依。

所谓的“因材施教”不光要体现在课堂教学上,也要体现在作业当中。学生的素质和水平不一,对所学内容的掌握自然也会存在差异。因此,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布置不同内容和难度的作业,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不然会出现吃不饱、吃不了的现象。如四年级上册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中,有两段对爬山虎的描写,虽是写爬山虎,但实则是在表达内心的情感,让学生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学习了这一课,可以留分层作业,在背诵理解这部分的基础上,程度好的同学,可以仿照书中的方法写一段话,用上借景抒情的方法。这样,不同层次的孩子就会得到不同的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爬山虎课外作业工具性
爬山虎
想当粉刷匠的爬山虎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共生——核心素养下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培养
南大百岁爬山虎令人神往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有效性
浅谈“快乐的课外作业”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完成语文课外作业的兴趣
语文教学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