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难”的案例及启示

2014-04-28刘小红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5期
关键词:入园公办流动人口

刘小红

流动人口是中国户籍制度下的一个概念,在国际上,类似的群体被称为“国内移民”。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国内移民”的大国。有了流动人口就有了流动儿童。当前,关于流动儿童的说法有很多种,如农民工子弟、流动人员子女、打工者子女等。流动家庭学前儿童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跟随进城务工的父母生活,没有流入地城市户籍的0~6岁的儿童。而中国众多的流动学前儿童基本上都是来自农村。

在当前,“入园难”现象几乎成为一种社会问题,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更是“难上加难”。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重点打造农村学前教育”等各项规划。同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即“学前教育国十条”,在第二条便提出“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满足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2011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公办民办并举,增加学前教育资源,抓紧解决“入园难”问题。

学前教育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是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举国上下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的浪潮中,流动家庭学前儿童 “入园难”问题是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块“短板”,亟须解决。

一、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难”原因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使进城务工的外来人员越来越多。而目前“举家进城务工”的人数激增,从而促使流动家庭学前儿童的数量剧增。分析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难”的原因,解决“入园难”的问题,关系到学前教育整体发展。

(一)适龄的流动家庭学前儿童逐渐增多

我国经济区域发展不平衡,出于生存、发展的需要,出现了流动人口。我国流动人口流入地主要分布在经济比较发达的沿海等地区。2009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11亿;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21亿;2011年,我国流动人口总量已接近2.3亿;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为2.36亿,相当于每六个人中有一个是流动人口,其中流动的已婚育龄妇女占到了全国已婚育龄妇女的1/4,她们在2012年的生育数量占到全国出生数量的1/3。而这种流动人口目前还呈现逐渐递增的趋势。可见,随着流动家庭学前儿童数量的剧烈增长,他们面临的“入园难”问题会越来越严峻。

(二)流入地教育资源有限

我国一些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学前教育需求与供给严重失衡。官方披露,北京共有各类幼儿园1253所,小班新生共招8.1万,而2007年全市新生儿近16万,缺口接近一半。不少本地学前儿童尚且存在“入园难”问题,何况流动家庭学前儿童?不少流动家庭学前儿童的家长希望孩子进入收费低廉的正规优质幼儿园,而这类幼儿园数量明显不足,且多为政府支持的公办幼儿园,而公办幼儿园往往被本地户籍儿童或处于优势地位者占用。由此可见,流入地教育资源有限,而可供流动家庭学前儿童选择的教育资源更是非常有限,因此,不少幼儿被迫转入貌似悄无声息、异军突起的“黑园”。《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了五大领域科学保教的种种措施及具体方法,而“黑园”行为往往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倡导的科学做法不符,很难做到科学保教。因此,流动家庭学前儿童的教育现状堪忧。

二、各地解决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难”的尝试

流动家庭学前儿童 “入园难”是一道大难题,但各地目前也在尝试各种办法解决“入园难”,不少尝试值得借鉴和思考。

(一)杭州:享受同城待遇

2012年6月1日,近400万新杭州人开始享受“同城待遇”。杭州规定:持有浙江省居住证的流动人口随同子女在学前教育阶段和义务教育阶段与本市居民子女同等享受教育政策。申领浙江省居住证需同时具备下列条件:持有浙江省临时居住证,连续居住满3年;有固定住所;有稳定工作;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在杭州市区缴纳社会保险费三年以上;无违法生育子女行为;无犯罪记录。浙江省居住证有效期为9年。这项规定也给流动人口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使得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透明化、公开化,符合规定的幼儿也可以光明正大的入园,这从某种程度上避免了幼儿被迫入“黑园”,也改变了有些幼儿被迫关在家里的现状。

(二)上海、广东:积分制

上海:上海市闵行区从2011年开始在全市首次试点非上海户籍人士子女积分制入园。积分制将根据流动人口在上海居住时间的长短、纳税情况、技术职务和技术等级、计划生育、是否有违法记录等情况进行打分,并按照积分排序决定进入公办幼儿园的先后顺序。这是一种相对公平的解决“入园难”的政策。达到年龄的儿童基本都能入园,积分靠后的可以进入民办幼儿园、看护点。

广东:2010年广东省中山市全面推行积分制,根据流动人口的学历、年龄、工作年限等实行累计积分,根据积分排序,流动人口可享受入户和子女入学等待遇。

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政策化也体现了政府开始有意引导外来流动人口逐步融入本地的城市生活。积分制入园使优秀的流动人口子女成为首批受益的对象。

(三)青岛:爱心幼儿园

青岛市城阳区流亭爱心幼儿园规定,在招生方面,只要是本区域务工人员,持企业证明、暂住证、孩子健康证明即可入园。同时,该园还提供延时服务,周一至周六全天开园,每天提供从早6点半到晚6点半的服务,对晚接的孩子则安排教师值班,收费低廉,街道办事处每年会补贴20万元。爱心幼儿园满足了该区域流动家庭学前儿童的需求,促进了社区的和谐发展,给社会提供了正能量。

(四)北京:民间公益模式——四环游戏小组

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张燕及其学生对北京四环农贸市场调研,孩子们学前教育的缺失让他们决定成立四环游戏小组。小组的宗旨:流动儿童健康快乐成长的天地;农民工家长分享互助,文化娱乐生活的场所;大学生志愿者学以致用、回报社会和行动研究的基地。2008年和2009年,游戏小组由于甲流等原因两次被关闭,2010年5月市场管理方通知:根据北京市公安局和什刹海街道办通知,其“无限期关闭”。2010年8月,恢复活动。它经历各种艰难曲折,目前在顽强地生存着。

三、各地解决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难”的尝试对我们的启示

国务院力推十招,破解日益紧迫的“入园难”问题。各地也纷纷以实际行动“建言献策”,“回答”了解决的途径和具体措施,它们的尝试给我们一些有效的启示。

(一)政府为主,努力成为解决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难”问题的主力军

政府是解决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难”问题的主力军。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明确政府职责,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 从一方面来说,政府要有力支持公办和民办幼儿园的共同发展,推动公办、民办幼儿园走适应民众需求的道路。另一方面,政府应从政策上明确外来务工人员的身份。外来务工人员是城市的建设者,是不可或缺的一员,是和谐城市的主力军之一。基于此,政府应从政策方面积极做出合理的决策,如明确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弟的身份,给予充分的认同和尊重,使他们感到自己是这个城市的一员。身份的认同以及使外来务工人员融入流入地城市的策略也给他们子女的入园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这在政策上提高了解决“入园难”问题的力度。

(二)民间力量为辅,为解决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难”问题添砖加瓦

大力倡导扶持民间力量发展学前教育,让民间资本更多地进入学前教育,充实学前教育资源,为解决“入园难”出力。因为民间力量也是解决“入园难”问题的重要主体。如青岛的爱心幼儿园、北京的四环游戏小组,成为解决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难”问题的辅助力量。发动当地社区或者一些民间力量积极解决“入园难”问题,尤其也要重视非正规幼儿教育这种形式,如四环游戏小组。非正规幼儿教育形式从某种程度上能够避免流动家庭学前儿童进入“黑园”,为流动家庭学前儿童的未来增添一份砝码。同时,社区要主动服务流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要为幼儿园提供便利的资源,主动参与幼儿园的多领域教育活动。

(三)科学调研、预测流动人口情况,为解决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难”问题未雨绸缪

首先,通过调研,在学前教育理念方面做好准备。在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区域做好宣传,使当地社区、企业、流动人口等对学前教育有一个科学的认识。比如普及国家的有关政策文件,如《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只有拥有科学的教育理念,才能为解决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难”问题打下坚实的理念基础。

其次,通过调研,在学前教育师资力量方面提前做好准备。如在流动人口集聚区,尤其是已婚的年轻人比较集中的区域,提前或明或隐地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师资,一旦有需要可以比较高效地承担流动家庭学前儿童的教育任务。师资力量是承担流动家庭学前儿童教育任务的重要力量,流入地的公办或者民办幼儿园教师可以纳入到为流动家庭学前儿童教育服务的范围,如给予经济补助或者在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优惠,这样也可以提高优秀师资为流动家庭学前儿童服务的积极性,提高流动家庭学前儿童的师资力量水平。

再次,通过调研,在学前教育的设施设备方面做好准备。幼儿园设施设备是流动家庭学前儿童教育的硬件。如在流动人口集聚区适时进行幼儿园改建扩建;社区力量办园、企业办园甚至流动幼儿园,如四环游戏小组就具有流动的特点。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千百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在我国,流动家庭学前儿童数量剧增。如何解决他们的“入园难”问题关系到我国学前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各地都在进行各种有益的尝试,纷纷开拓出解决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难”问题的新途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解决流动家庭学前儿童“入园难”问题指日可待。

猜你喜欢

入园公办流动人口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亚运城再添一所公办学校! 广铁一中天峰中学落成启用
关于公办养老机构深化改革的思考
漫画
陕西筹措15亿元缓解“入园难”
长沙严禁公办中小学接收择校生
宝宝入园巧加餐
芜湖:社区卫生机构公办民营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