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2014-04-28

经济师 2014年12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创新能力矩阵

●吕 超

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实证研究

●吕 超

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不断地涌现出来,因此,加大科研投入的力度,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主要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从企业内部自主创新的五大类、18个因素评价指标来对科研投入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关系进行研究评价。

科研投入 自主创新 实证研究

一、科研投入对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影响的因素分析

高新技术企业是从事各类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销售、科研、开发和售后服务的企业。但总体说来,高新技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企业创新环境的营造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内在联系。本研究在已有因素分析理论基础之上,将企业自身的创新能力分为资源投入能力、研发能力、生产能力、管理能力和营销能力等五个方面。

1.资源投入能力。企业自主创新活动需要大量的资源进行投入才能保证其正常的运转,不断地为高新技术产业提供各种新产品和新工艺。资源投入能力包括: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科技人员素质水平、设备更新改造经费。

2.研发能力。由于R&D投入量仅仅是从投入的方面来评价自主创新,不能反映产出状态,所以就很难反映出自主创新实现的效益。所以,自主创新的研发能力应该通过专利授权数量、获科技成果奖项数量、高新技术领先水平、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新产品数等指标予以反映。

3.生产能力。生产能力是指把研发活动的成果引入企业的生产系统进行批量的生产,实现产业化的经济效益,生产能力决定了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的实施能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生产能力包括:生产人员的素质、生产设备的先进程度以及新产品的制造能力。

4.管理能力。给予自主创新充足的资源投入是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保证,但更关键的是如何对自主创新活动进行经营管理,使自主创新全过程的运行和资源的有效配置达到最优。管理能力包括:创新文化的氛围建设、管理者的决策水平、创新的激励机制和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力。

5.营销能力。自主创新营销的能力是高新技术企业最终把自主创新产品推向市场,使消费者接受的能力。再好的自主创新成果,如果不能得到市场的认可,就是失败的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企业推出的产品往往是在高新技术上比较领先的,消费者对它的接受和认可往往需要一定的过程,如何以最快的速度为自主创新产品打开市场是检验自主创新成功的关键环节。营销能力包括:市场响应与研究能力、新产品推广和促销的能力和售前售后服务能力。

二、研究设计

1.构建指标体系。经过讨论,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共包括三个层次的指标,二级指标有五个。三级指标对各二级的指标进行了细分,指标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对影响高新技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各方面因素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测度(如图1)。

2.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本文实证研究的样本来自对黑龙江省20家高新技术企业2011年自主创新情况的调研所得数据。调研工作分为三个过程:问卷设计、实施调研、专家打分三个阶段。首先,问卷设计。基于所构建的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参考国内外相关学者所设计的自主创新调查问卷,本次调查问卷的调查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企业概况、生产制造能力、自主创新现状、研究开发能力状况、主要财务数据、企业管理状况、产品销售状况。由于所调查内容涉及商业机密,所以本章隐去了原始的数据和实际的企业名称;其次,实施调研。选取黑龙江省的20家高新技术企业进行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40余份,回收39份。在发放和回收问卷的同时对被调研企业进行了实际的考查,获得了企业经营情况的直观印象;最后,专家打分。将调研所得的数据和资料进行整理,并提供给12位专家进行综合打分。对被调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采取等级度量的方法进行评分,指标评价值从5分到1分,表示该指标从最好到最差过渡。根据专家的打分情况求分数的平均值即该企业某一个指标的评价值。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将定性和定量指标都转化为半定量化的指标,从而便于对评价的进行实施。最终评分所得的结果如表1所示。表中列Z1,Z2,…,Z20,代表20个样本企业,行β1,β2,…,β18,代表图1中的18个三级指标,即进行因子分析的18个变量。

图1 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3.数据标准化。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结果如表2所示。

表1 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原始指标值

表2 标准化后的数据

4.计算相关系数矩阵。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分析所得的相关矩阵系数矩阵见表3。

表3 相关系数矩阵

从上面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观察到,变量之间具有不完全相关性,符合因子分析的前提条件。

三、变量间的相关性检验

因子分析要求原始指标的数据间具有相关性,指标间的完全相关或者完全不相关都不适用于因子分析。所以,评价的第一步是对原始变量数据进行的KMO检验,进而确定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表4是有关巴特里特球体检验和KMO测度结果。KMO检验是对抽样充足性的测度,检验的测度项目之间的偏相关系数是否过小。一般而言,KMO值在0.6以上便可以接受,而本次分析的KMO值为0.746,完全满足分析的要求,表明该组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另外,巴特里特球形检验是对相关系数矩阵是否为单位阵作出的检测,如果是单位矩阵,则说明不适合采用因子分析。但是,本次分析巴特里特球体检验的卡方统计值概率是0.000,小于1%,表明数据是具有相关性的,适宜做因子分析。

表4 KMO and Bartlett's Test

四、求解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值、贡献率和累积贡献率

本文按特征值大于1的标准,采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s)的方法来提取因子,按照因子分析的原则,所选因子对方差解释的累计百分比应该达到80%以上,并且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必须大于1。从表5可知,大于1的特征值有2个,这两个特征值的贡献率是83.766%,表明采用这个特征值包含了足够的信息量。

表5 特征值与方差贡献率

表6 初始因子的载荷矩阵

表6为初始因子的载荷矩阵,即指标变量与公共因子之间的因子载荷矩阵。

由上表可以看出,各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并不非常的突出,因子对评价指标的解释作用不明显,所以,需要旋转因子载荷的矩阵,作进一步的分析。

选用方差最大正交旋转,对提取的2个公共因子原始因子的载荷矩阵进行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7)。

表7 旋转后因子的提取结果

由表7可以看出,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中的载荷值已经明显地成两极的分化,公共因子所代表的变量信息明显。可以通过因子的载荷矩阵,分析因子与变量的关系。表8是两个因子的协方差矩阵,可以得出,旋转后的两个因子仍然是正交的。

表8 估计回归因子分数的协方差矩阵

1.因子的含义分析。(1)第一主因子的解释:从以上的结果可以得出,在公共因子H1上,β3设备更新改造经费、β5获科技成果奖项数量、β7创新科研成果转化率、β15人力资源管理能力、β2科技人员素质水平、β4专利授权数量、β10生产设备先进程度、β8新产品数和β11新产品制造能力有大的正负荷,这个因子可解释为创新投入产出的能力因子。(2)第二主因子的解释:在公共因子H2上,β9生产人员的素质、β1研发经费投入、β14创新激励机制、β17新产品推广和促销能力、β13管理者的决策水平、β16市场响应与研究的能力、β18销售服务的能力、β18创新文化氛围建设有大的正负荷,这个因子可解释为自主创新管理的能力因子。

2.主因子得分以及排序。为了对因子得分进行计算,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将主因子对指标变量作线性的回归,得到系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即因子得分的系数矩阵,如表9所示。

表9 因子得分的系数矩阵

根据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和因子得分的系数可以计算每个观测量的各个因子的得分数。

运用SPSS17.0的得分功能分别对企业在两个主要因子上进行评分,然后根据各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与累计的方差贡献率之比对因子的得分进行加权汇总,计算的方法如下,即可得到各高新技术企业的总因子得分:

按照总得分的高低可以得出20家高技术企业的排名,如表10所示:

表10 主因子的得分及综合得分的情况

五、评价结果分析

运用因子分析评价法不仅仅可以将所研究各高新技术企业的综合因子的得分进行排序,还可以判断它的自主创新能力的高低,还能发现各企业之间在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各方面因素上的差异,并进一步的分析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具体的分析如下:

从因子的综合得分情况而言,样本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之间存在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根据反映产业自主创新投入产出能力的第一主因子上的得分情况,企业Z7、Z2、Z5得分比较高,这几个企业所属装备工业传统优势的企业,在技术、资金和人才等自主创新要素上占据优势,所以自主创新投入的产出能力较强;在反映产业自主创新管理能力的第二主因子的得分情况上,企业Z3、Z20、Z14得分均比较高,此类产业规模较小,但是运作的方式较灵活,有助于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自主创新模式;而从各个企业的综合得分和排名上可以得到,企业Z7.Z2得分最高,但是这两个企业在第二个主因子上的得分却较为靠后,这表明了传统优势企业不能固守旧的管理模式和凭借已获得的竞争优势,要获得持续的增长动力,还需提高自身的自主创新管理的能力;相比较而言,企业Z3、Z4、Z10、Z15则在两个主因子得分的排名上相差无几,综合的得分也较为靠前,这表明企业各个方面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上比较的均衡,但还需增强产业的实力,获取规模经济效益;而企业Z8、Z11、Z18、Z19在两个主因子上的得分都较低,综合的得分也较为靠后,表明这几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差,还需根据自身特点探索出自身的发展模式。此类的企业应根据装备工业产品协作配套性强的特点,专注于价值链上某一环节,做专做精,纳入装备工业价值链体系,逐步积累技术和资金实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高本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1]李拓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主要指标评析[J].中国科技财富,2010(1)

[2]曹霞,金清.企业自主创新模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与经济,2008(7)

[3]李全起.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J].创新科技,2006(8)

[4]赵彭生,马恩兵.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报告[J].高科技与产业化,2005(7)

F270.7

A

1004-4914(2014)12-025-04

本文为黑龙江省哲学与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1C035;黑龙江省教育厅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阶段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252G003]

吕超,哈尔滨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经济管理与战略研究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 (责编:芝荣)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创新能力矩阵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初等行变换与初等列变换并用求逆矩阵
国家重点支持的环保相关高新技术介绍
矩阵
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