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千灯浦河道底质污染修复工程技术初探

2014-04-28朱太旺王志英

水利建设与管理 2014年5期
关键词:底质底泥消毒剂

朱太旺,王志英

(1.昆山市水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昆山 215300;2.水利部建设管理与质量安全中心,北京 100038)

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人为占用河道、任意排放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现象日趋严重,致使河流出现水质恶化、底质污染等多种水环境问题,影响了周边居民正常生活,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千灯浦概况

千灯浦位于昆山市千灯镇,北起吴淞江,南至淀山湖,全长11.40km,贯穿整个淀山镇和千灯镇。千灯浦河道底质污染修复工程项目从南浦大桥桥头向北延伸,全长2000m,水面平均宽度60m,平均水深1.80m。水面面积120000m2,水量216000m3。

由于长期受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建筑垃圾等污染,千灯浦河道水质恶化、河道底层沉积淤泥呈黑色,夏季河水极易发臭翻泥,针对千灯浦河道现状,必须进行修复。

2 底泥对河道水体的影响

在城市经济和工业化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大量废水直排城市河道,严重超过河道的自身净化能力,导致污染严重。污染物进入河道后,经过沉淀、吸附、吸收等一系列途径,最终沉积在底泥中并逐渐积累,构成了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因此,沉积物可以说是容纳水环境中各种污染物质的最终储存场所。当底泥上层水环境发生改变后,底泥中沉积的污染物不断释放,成为河道水体二次污染源。有关研究结果表明:河道底泥中释放的污染物使水体中NH3-N、TP、COD浓度分别达到了3.00mg/L、0.40~0.5mg/L和30~35mg/L,底泥修复后分别降为2.5mg/L、0.1mg/L和15~20mg/L。河道底泥修复可使污染水体水质得到显著改善和提高。

3 底泥污染处理方法分类

水环境生态重要部分为底泥,从底泥的处理机制上进行分类,可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三类;按照底泥处理方法可分为底泥天然恢复、覆盖、去除三种方法;按照底泥处理位置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异位处理、原位处理两类,其中原位处理即原位修复,是指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技术在原地对底泥进行处理并修复,生物技术修复因其具有成本低、不损害原有生态等优点,应用较为广泛。

4 底泥处理微生物应用研究

有价值的微生物获取一般通过三种方式,一是人工驯化,二是固定化微生物,三是转基因工程菌。据有关研究报道,将某种特定的固定化微生物用于污染的底泥中,发现底泥厚度有降低现象,水体和底泥中的NTU、COD、NH3-N和TP含量也明显降低。如果采用某种净化促生液对水环境进行修复,底泥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有机物的含量逐渐减少,主要微生物类群则由厌氧型向好氧型演替,水体的生物多样性不断的增加;如果在专业培养基上接种河道底泥,制成底泥生物氧化复合制剂,此制剂对河道底泥氧化层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底泥有机污染物分解能力也有显著的强化作用,同时,底泥对上覆水体生物氧化能力也逐步增强;如果对底泥进行生物修复,能够有效地减少河道污染负荷,同时,强化河道的自净功能。

目前,国内很多研究人员,对上述底泥处理微生物应用研究已有成果,并成功应用到河道底泥污染处理中,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5 千灯河道底泥修复工程试验

5.1 底泥处理试验方法

2013年,针对千灯河道样板区底泥进行生态修复试验,通过“消毒剂+微生物制剂”相结合的综合修复处理方式进行了处理研究。未处理前,随机取2份河道底泥试样检测污染物,之后,进行修复措施处理:按75kg/亩、50kg/亩标准,先后均匀喷洒消毒剂和微生物制剂到河道底部。分别于7天后、12天后,对处理过的区域随机取2份样进行检测,检测比较结果见表1~表3。

表1 处理前数据

表2 处理7天后数据

表3 处理7天后数据

5.2 底泥处理效果分析

从表1~表3中可以看出通过处理后的底泥pH偏碱,但仍在一个合适范围内;试剂与底泥接触的时间越长其杀菌效果越明显,有机质的降解率越高。处理7天后有机质降解率为70% ~80%,12天后有机质的降解率达到50%;大肠菌群含量降了1~2个数量级,处理时间越长其大肠菌群数量越少。

6 微生物底质改良处理技术

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对养分的循环和污染物的降解、去除起着十分重要作用,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关研究报道显示,通过光合细菌、复合光合细菌作用,可降低、甚至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的NH3-N和有机质;也可以通过溶藻菌控制蓝藻,去除水体富营养化,抑制“水华”现象的产生。

本工程试验主要通过先向污染底泥中投放消毒剂,减轻底泥中的毒性;然后通过投放微生物制剂,形成一个能完成自然降解的底泥环境,进而加强被污染底泥的自净功能,实现对有机污染物的快速、高效的降解,从而达到改善底泥的污染状况,提高水体中溶氧量。

7 小结

河道生态修复是通过创造适合于各类生物生存的生境条件,形成各种生物群落配比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强大、系统稳定的城市河道良性水生态系统,重建受损河道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微生物底质改良剂是通过对治理河道底泥中微生物的促生作用,创造一个可以完成自然降解功能的基底环境,加强污染底泥的自净功能,加速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河道底泥的修复。

千灯河道通过“消毒剂+微生物”的综合方式,修复河道底泥污染,有机质降解率达到了50%,大肠菌群的数量级下降了1~2,修复效果明显。此修复方式可广泛应用于其他河道底泥修复中。■

猜你喜欢

底质底泥消毒剂
不同发育阶段中华绒螯蟹对底质的喜好性研究
一种ReliefF和随机森林模型组合的多波束海底底质分类方法
涨疯了!碘涨50%,三氯涨超30%,溶剂涨超250%……消毒剂要涨价了
用于海底目标识别与底质分类的多波束水体波形预处理
含氯消毒剂,别仅凭名字辨别
正确使用消毒剂
河道底泥脱水固化处理处置技术的研究
文蛤的底质选择性及潜沙能力研究
底泥吸附水体中可转化态氮研究进展
幂律流底泥的质量输移和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