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井降水技术在引江济汉工程中的应用
2014-04-28郭祥初李秀荣
郭祥初,李秀荣
(湖北大禹水利水电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武汉 430061)
1 工程概况
引江济汉作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工程之一,是从长江荆江河段附近引水至汉江兴隆河段,补济汉江下游流量的一项大型输水工程。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向汉江兴隆以下河段(含东荆河)补充因南水北调中线调水而减少的水量,同时改善该河段的生态、灌溉、供水和航运的用水条件。
2 基坑深井降水设计
防洪闸基础开挖底部高程16.40m,最低开挖高程15.0m。根据有关工程地质资料分析,防洪闸基底原地下水位高程为23m,降水水位应保证在高程14.0m(低于最低开挖高程1m),基坑降水深度为9m。
2.1 基坑开挖区计算
防洪闸基坑开挖降水面积 A闸=180×100=18000m2(开挖区面积)
2.1.1 基坑流量计算分析
根据工程勘察报告,基坑地下属稳定潜水类型,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渗入的补给,降水井为无压非完整井,故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Q——基坑日涌水量;
K——渗透系数,地质勘察报告资料给出经验值进行换算,拟取定防洪闸基底土层的渗透系数值如下:
黏壤土 K=7.35×10-7cm/s;
粉细砂 K=2.0×10-2cm/s;
砂卵石 K=5.0×10-2cm/s;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黏壤土K=7.35×10-7cm/s,经换算渗透系数取6.35×10-4m/d;粉细砂K=2.0×10-2cm/s,经换算渗透系数取17.28m/d。下部埋藏有较深厚的砂卵石层顶高程21m左右,为了保证降水的可靠性,砂卵石顶高程均按21m计算,层厚极大,透水性极强,基坑涌水量主要取决于砂卵层的透水量。砂卵石渗透系数K=5.0×10-2cm/s,经计算换算渗透系数取43.2m/d。根据施工经验,考虑到卵石层充填物及上层黏土与粉细砂覆盖层,综合分析取渗透系数K=30m/d。
S——水位降低值,S=23 -14=9m;
L——过滤管长度,L=3m;
HO=1.85(S+L)=1.85×(9+3)=22.2m;
R——降水影响半径,R=1.95S(H0K)1/2
A闸——基坑降水面积,A闸=18000m2;
X0——基坑降水假想半径,X0=(A/3.14)1/2
X0=(18000/3.14)1/2=75.7m
故基坑涌水量为:
深井降水计算简图见图1。
图1 深井降水计算简图
2.1.2 管井深度计算分析
井点管的埋置深度H≥H1+h+iL+3(井点过滤管长度)
式中 H1——井点埋设面至基坑底面的距离,H1=32.9-23=9.9m;
i——降水漏斗曲线坡度,与土的渗数、地下水流量等因素有关,根据扬水试验和工程实测经验确定,暂取i=1/4;
h——下限水位至基底安全距离,取1m;
L——井点中心至基坑中心短边距离,取短边距离的一半,L=100/2=50m。
H≥H1+h+iL+2=9.9+1+50/4+3=26.4m,取H=28~35m。
2.1.3 井点数量确定
单井出水量根据土壤渗水量决定:
式中 ds——花管段管道直径,取0.35m;
l——花管段长度,取 3m;
k——土壤综合渗水系数,15m/d;
2.1.4 井点数量计算分析
n=mQ/q
式中 m——各点备用系数,可取1.1。
2.1.5 井点管的间距
平均距离取D=20m。其中纵轴线方向每边11孔,共22孔,门库段3孔,孔距18m,孔深35m;两头紧邻4孔孔距15m,孔深35m;剩余4孔孔距28m,孔深28m;横向孔距25m,每边3孔,共6孔,孔深28m。
2.2 防洪闸基坑深井降水布置
根据降水试验计算结果,防洪闸基坑降水深井沿基坑周边布置一圈,按此施工后,形成的基坑降水漏斗曲线见图2。
图2 降水漏斗曲线示意图
3 基坑降水施工
3.1 施工工艺
施工工艺包括:钻孔、清孔、井管制安、反滤料回填、黏土泥球回填、洗井、试抽、运行、封孔等工序。
3.2 钻孔机械
钻孔采用HG-200型反循环钻机,其主要技术参数:钻孔直径不大于2.5m,钻孔深度100m,主轴动力22kW,泥浆泵动力37kW,主轴转速10r/min。
3.3 施工方法
a.测放井位:根据降水井平面布置图测放孔位。
b.埋设护口管:护口管底口埋入原土中,管外用黏性土填密,护口管上口高出地面0.1m左右。
c.安装钻机:钻机安装稳固水平,钻头中心、转盘中心与井位中心三点成一线。
d.钻进成孔:开孔时必须轻压慢转,以保证钻孔的垂直度,采用泥浆循环成孔施工,钻进过程中泥浆比重控制在1.15~1.20,当提升钻具或停工时,孔内必须注满泥浆,以防止孔壁坍塌。
e.清孔换浆:钻孔至设计标高后,在提钻前将钻杆提至离孔底0.5m进行冲孔,清除孔内杂物,同时将孔内泥浆密度逐步调至1.10,孔底沉淤厚度小于30cm。
f.下井管:井管进场后,检查过滤网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下管前必须测量孔深,孔深符合设计要求后,开始下井管。下井管时必须扶正井管,以保证滤水管居中,井管焊接要牢固、垂直,下到设计深度后,井口固定居中。
g.填砾料:填砾料前在井管内下入钻杆至孔底0.30m左右,井管上口要加闷头密封,从钻杆内泵送泥浆进行边冲孔边逐步调浆,使孔内的泥浆从滤水管向外由井管与孔壁的环状间隙内返浆,使孔内的泥浆密度逐步调到1.10,然后按照井的构造设计填入砾料,并随填随测填砾料的高度,直至砾料填至预定位置为止。
h.井口封闭:为防止泥浆及地表污水从管外流入井内,在地表以下围填2.0m厚的优质黏性土或采用水泥浆封孔。
i.安泵试抽:每口深井配备一台潜水泵,成井施工结束后,在降水井内及时下入潜水泵,安设排水管道及电缆,电缆与管道系统在设置时要注意避免在抽水过程中不被挖掘机、吊车等碾压或碰撞损坏。抽水与排水系统安装完毕后进行试抽水。
3.4 排水
深井降水过程中,沿基坑左右两侧各填筑一条汇水沟,将各深井抽出的水汇集后集中排放。
4 井点运行与维护
4.1 降水井试运行
为检验降水井排水效果,每安装1口降水井,必须立即进行试抽水,直至排水澄清且继续排水30min以上。须将孔内泥浆排干净,以防泥皮护住孔壁,影响排水效果。
4.2 降水井点运行
当基坑降水井系统全部完成后开始运行,每口井通过排水管汇合到集水渠,集水渠须进行防渗处理(集水渠内壁铺设1~2层薄膜),避免排水渗入基坑造成边坡失稳。
在降水井、水泵、管路安装完毕正常抽水情况下,连续降水2~3天并且观测井中水位达到要求的深度以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在土方开挖的同时,继续进行降水,保证水位始终在开挖土层以下0.5~1.0m。降水井抽水时,可给每个井泵安装自动调节开关,保证有水就抽,无水时自动断开电源。
5 井点封孔与拆除
当基坑土方开挖完毕,混凝土底板、侧墙、桥墩浇筑告一段落时,基坑水位不必再降到14m的高程,便可进行部分降水井的封孔。降水井井管采用起重机拔除,以砂还砂、土还土的方法进行回填(即原地层为砂卵石就回填砂卵石,是土就回填土)。
6 效果分析
实际施工过程中,为测试降水井排水效果,当完成22口降水井时,我们进行了一次全面排水,经观测,经过22口井连续排水,排水效果非常好,18h就将观测孔内水位降到14m高程以下。为实测真实排水效果,我们每隔2h停止1台泵抽水,经过16h测试,最后确定安排14台水泵经常性排水就能满足要求,另外8口井作为备用,以防其他井内水泵损坏或井内出现其他故障。
7 结论和建议
7.1 结论
防洪闸基坑降水工程中,设计降水井28口,由于对地层和降水效果分析仔细得当、降水井位置布局合理,实际造孔只22个,日常运行14口。故降水成本大大缩小,实际降水费用比最初的设计值降低了约41%。
7.2 建议
经过近一年的深井降水施工和运行,从中得到了一些教训,也积累了很多施工经验,总结如下:
7.2.1 造孔设备选择
试验井造孔施工时,我们选择了冲击钻机。通过排水比较,用反循环钻机造孔的深井排水效果更好,原因如下:
a.冲击钻机造孔时间较长,护壁泥浆中的颗粒渗入孔壁较多,孔壁泥皮较厚,清孔效果相对较差,影响了排水效果。
b.反循环钻机造孔工艺是通过高压泵将孔内泥土、砂、卵石等反循环排出井外,造孔时间较快(土层6~8m/h,砂卵石层2~3m/h),孔内沉渣较少,孔壁泥皮较薄,井管安装后清孔时间短,效果较好。
7.2.2 花管长度和布置
a.为充分发挥深井泵的排水能力,施工中我们加长了花管长度(由最初设计的3m加长到6m),以保证井内水源充分。
b.在保证花管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加大花管钻孔率。花管钻孔成梅花形布置,钻孔率约20% ~24%左右。花管外包裹尼龙滤网80目2层,再用细铁丝扎紧但不能破损,滤网层数要适宜,多了影响滤水效果,少了容易进砂。
7.2.3 钻孔时不宜进行深井抽水
左-2井砂卵石层造孔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漏水现象,为防止孔壁坍塌,我们不停地从左-4孔抽水造浆,由于造孔地层为砂卵石层,透水性好,加之左-4离左-2井距离较近,抽水造浆时可能形成了水循环,最后漏水情况越来越严重,造成该孔垮塌,未能顺利完工。
建议加大泥浆池容量,尽量不要从造孔附近的深井中抽水造浆,甚至造孔时不宜进行深井降水。
7.2.4 降水井尽可能靠近基坑
由于降水过程中要进行土方开挖,运土车辆需来回跑动,故降水井最好布置在基坑外围,且排水管网不宜纵横交错。但这又影响了降水效果,降水井离基坑中心越远,降水漏斗线中心高程越高,这就造成降水面积越大,钻孔数量要求更多,深度更深,降水成本更高。为充分发挥降水效果,我们把降水井设计在防洪闸翼墙外8m处,履带吊可在此修筑的临时道路上通行。实践证明:这样布置降水井效果非常成功,基坑降水井数量由最初设计的28口井减少到22口,实际日常运行只利用其中的14口井,运行成本大大减少。
7.2.5 排水管用螺丝连接
由于基坑降水和土方开挖、混凝土浇筑需同时进行,而排水管纵横交错。为方便拆卸,排水管尽可能用螺丝连接而不宜焊接,这样可根据需要拆卸和重新安装。
7.2.6 加强观测,降低成本
基坑降水过程中,随时观测基坑中观测孔的水位,在保证基坑正常施工的情况下,根据施工进度情况尽可能减少排水井数量、降低安装拆卸排水管的次数,以降低排水费用。■
1 姚天强,石振华.基坑降水手册北京[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白玉华,严三保.工程水文地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3 王君.基坑降水方案的选型与实施[J].山西建筑,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