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栏板式教法”在中学跨栏跑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2014-04-28李建臣
赵 梦,李建臣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活动栏板式教法”在中学跨栏跑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赵 梦,李建臣
(首都体育学院,北京 100191)
本文通过分析学生在跨栏中“怕栏”现象的原因,并在教学中采用“活动栏板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实验研究,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以较快的速度完成跨栏跑基本动作,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及对跨栏跑练习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跨栏跑的教学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活动栏板式教法”在中学跨栏跑中的教学实验。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首都体育学院图书馆及中国知网上查阅了有关中学生学习跨栏跑技术教学的相关书籍和资料,了解当前跨栏跑教学方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并对搜集的相关资料整理与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及参考价值。
1.2.2 专家访谈法 对多位专家和教授进行访问,听取了他们对本次研究的设计与方法等方面的建议。
1.2.3 问卷调查法 将调查问卷分别发放给廊坊八中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每组30份,共60份,问卷采用当场发放,当场收回的形式,问卷的有效率是100%。
2 教学实验
2.1 实验目的
通过教学实验的方法,对实验后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在中学跨栏跑教学中采用“活动栏板式教法”的教学效果是否优于传统的跨栏跑教学。
2.2 实验时间
2012年6月18日~2012年7月21日(9次课,共18学时)。
2.3 实验设计
将教学的实验对象分成人数相等的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同学采用“活动栏板式教法”,对照组的同学则采用传统的跨栏跑教法。实验前,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30名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测试,并对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以确保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是在身体素质水平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进行的。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运动素质(100米、立定跳远、实心球)。教学内容、场地器材、上课老师等均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后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跨栏跑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所得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验证实验的有效性及可持续性。
2.4 实验步骤
2.4.1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各指标分析 实验前,对学生进行测试发现: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无论在身体形态(身高、体重),还是基本的身体素质(100米、立定三级跳远、实心球)等方面都没有明显的差异,2组学生的等级水平相同,可以作为对比的实验对象。
2.4.2 采用“活动栏板式”对学生掌握跨栏跑技术与提高运动能力的分析 “活动栏板式教法”就是将传统的固定式栏板改为用橡皮胶带、塑料跨栏架等可移动的物体,或者将传统的跨栏架改为软式的跨栏架,学生在练习跨栏动作时,只要碰到栏板橡皮胶带就会自动脱落,使学生在跨越时不会受伤。至于采用橡皮胶带还是塑料栏板,由老师根据教学需要自己选择。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刻观察学生跨栏瞬间的表情反应,随时保持“活动栏板式教法”进行教学。对于中学生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活动栏板式”和传统的“固定栏架”作为障碍物相比,“活动式”的栏板会对学生的感官产生一种良性的刺激,在跨栏跑的实际练习中,学生容易接受,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尽快掌握跨栏的技术动作。而对于传统的死的固定栏板,由于各方面原因(特别是栏板的高度),使学生容易产生害怕等恐惧心理现象。从生理学角度分析:适中的刺激条件使人比较容易建立条件反射,如果刺激强度过大,会抑制大脑的神经兴奋性,使条件反射地形成受到一定影响。
据调查显示:有近40%的学生对“固定栏架”有恐惧感,他们在开始跨栏练习时,往往会出现不敢跨越栏架、栏架前突然减速或者不敢跨越直接绕过栏架。而在跨栏跑实际教学中采用“活动栏板式教法”,大部分学生都敢跨越,并积极练习。教学实践表明:实验组由于采用“活动式”栏板,在教学时数相等的条件下,有90%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跨栏跑的技术动作,并有效提高运动成绩,而对照组学生由于采用传统教学,跨栏时对“固定栏板”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练习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同学未能掌握跨栏跑的基本技术动作,只有35%的学生能基本掌握跨栏跑的基本技术,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考核成绩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在中学跨栏跑教学中采用“活动栏板式教法”进行教学,不但有利于消除学生对传统“固定栏架”所产生的恐惧心理,还能增加学生练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能尽快地掌握跨栏跑基本技术并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组与对照组考核成绩的对比分析
教学实验结束后,为了了解经过18学时不同环境的跨栏跑教学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跨栏跑成绩是否存在差异,笔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了跨栏跑技术考核,并对测试成绩进行了分析,发现:实验组学生的成绩平均值是20.63s,最高成绩是84分,最低成绩是65分。对照组学生的平均值是21.70s,最高成绩是78分,最低成绩是60分。而在教学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运动素质水平是非常接近的,而在教学实验后,2组学生的成绩出现了显著性差异,无论是总成绩还是平均成绩,实验组都明显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算出指标P<0.05。测试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活动栏板式教法”不但有助于消除传统教学所引起的恐惧心理,克服传统教学所引起的怕碰栏、怕摔跤、怕受伤等心理现象,而且与传统教学相比,发现“活动栏板式教法”可以使学生尽快地掌握跨栏跑的基本技术,并随着课时的逐渐增多,错误技术不断接受挑战,在练习中不断改善,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由此可见,“活动栏板式教法”应用于中学跨栏跑教学中是切实可行的,并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表1)
3.2 实验后的反思
通过对传统教学的进行分析并结合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作用得出:“活动栏板式教法”与传统跨栏跑教学相比,存在明显性差异。
3.2.1 “活动栏板式教法”是让学生主动的进行学习,而不是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内容,此种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更重要的是,这种“活动式栏板”能满足学生的安全需要,对运动伤病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表1 实验后两组学生100m跨栏跑成绩对比
3.2.2 与传统教学练习方法相比,“活动栏板式”教学模式的评价—反馈贯穿跨栏跑教学的始终,学生在练习动作过程中,教师根据实际需要,随时活动栏板,使学生掌握动作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3.2.3 “活动栏板式教法”是以传统教学为参照,融入了认知领域、情感领域等多领域的知识,还有效发展了学生的情感领域,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态度以及对学习内容的价值得到了充分发展,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也符合我国的素质教育方针政策。
3.2.4 “活动栏板式教法”使教学的目标层次性更清晰,以目标为指导方向,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跨栏跑运动技能的掌握。在教学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互相观察,互相帮助并积极指导练习,通过交流和讨论的形式,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 论
4.1.1 在中学跨栏跑的教学中,采用“活动栏板式”的教学方法可以达到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活动栏板式教法”应用于中学跨栏跑教学中是可行的。
4.1.2 “活动栏板式教法”应用于中学跨栏跑教学中有利于调控教学的活动过程,通过观察和成绩的对比,学生在跨栏时的恐惧心理有了明显的改善,学生练习和测试时过栏的恐惧感明显降低,整个过程连贯顺畅。
4.1.3 通过与部分学生的交谈,了解到学生对“活动栏板式教法”进行跨栏跑教学比较感兴趣,普遍认为掌握跨栏跑技术对自己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更重要的是一旦掌握了这种教学方法,跨栏跑的成绩会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4.2 建 议
建议对中学跨栏跑中运用“活动栏板式教法”做进一步的教学实验研究,以验证“活动栏板式教法”是否能可持续发展。采用“活动式栏板”虽然对消除学生跨栏时所产生的恐惧心理有积极作用,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技术动作。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和学习的兴趣,顺利完成教学的内容,但采用“活动式栏板”进行教学也有一定的弊端,因此,建议在中学跨栏跑教学中将“活动式栏板”与传统的栏架交替进行练习,防止学生对软式跨栏架、橡皮胶带栏板等的过度依赖,造成技术的反复。同时,应不断创新中学跨栏跑的教学方法,并逐渐在实践中改进完善。
[1]李睿珂.中学跨栏跑教学学生心理障碍成因及消除[J].体育科技,2012(12).
[2]李进敏.跨栏教学中学生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与对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
[3]王麒麟,程晖,张亚平. 跨栏跑教学中采用“活动式代替栏板”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学文献通报,2009(7).
[4]韩春涛,李雪艳.必修课跨栏跑教学采用“活动式替代栏板”教学法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7(1).
G807.3
A
1674-151X(2014)06-076-03
2014-4-26
教育教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建设。项目代码:PXM 2013 014206 000024。
赵梦(1988~),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