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探索
2014-04-27徐珍
徐珍
现在全国各地,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也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模式。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昌乐中学的“271”教学法则,杜郎口“336”教学模式等等。全国各地也都出现了模仿潮,其中包括我们学校。但是大多数都已失败告终,究其原因主要是过于注重了形式,而不其内涵。过于追求课堂的热闹和喧嚣,去忽视了学生的认知需求和课堂任务。对于全国的各种教学模式而言本质上是很好的,而且确实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模式,但是现在这些模式里面却又存在一定的矛盾,因为每种模式都是建立在学生高度的自觉学习性和课前的大量时间自主学习。就如现在高一有9门课,以每门花20分钟预习计算,那就要求学校不间断的自主学习3个小时,高二有6门课,也要求学习2个小时。但是在现在各个学校时间都安排的非常紧密的情况下,学生是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也就造成了模仿潮只是昙花一现,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只是出现在比武课和参观课上。本人也参加了各式各样的公开课和比武课,反思过后,我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确立了自己的教学模式,主要分为新课和复习课两种。
其实对于每种新的教学模式而言,其本质就是三步:预习、教授新课、课后巩固。预习,本人认为应该是结合本校、本班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决定需要还是不需要。对于新课,我主要是分为三步:1.自我展示;2.讲授新课;3.精讲精练。我教授的是平行班,学生的整体学习素质较差,学习能力明显不足,预习对于他们来讲也许只是浪费时间,效果不大,所以我一般都不安排他们预习,我的重点是放在课堂上和学生的交流和让学生自己参与课堂教学上。首先在每堂课前,有一个自我展示的环节,按每個学习小组轮流来,对上节课的知识和题型进行总结,可以推荐一个同学,也可以整组的同学一起上来。在讲授完毕以后,班上其他同学可以提问,也可以上台对其补充,但是有个要求时间不能超过8分钟。在时间到以后不管怎么样,都会停止这一环节。这个环节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不在于学生能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在这个环节,上台的小组和其他的小组是一种竞争的状态,随时都会出现争执的情况,所以大家都会积极地进入到思考状态,融入课堂,各抒己见,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好了起来。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接下来就是讲授新课的环节,在这个环节里面我认为重要的不是学生的参与,而是在于教师的引导,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从一个知识点过渡到其他知识点的时候需要讲清楚,虽然很多同学有时候会给老师一种惊喜,但是对一般的学生还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在这个环节教师应该竭尽所能把知识串成一个体系,而不是零散的点,要让学生觉得各个知识点的出现都是自然而然的,而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风趣、幽默这样学生才愿意接受。接下来的环节就是精讲精练。这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对于这节课的知识掌握程度如何更重要的是靠这个环节,所以课堂上的练习和例题都要经过反复的筛选和斟酌,既要体现循序渐进,也要注意例题的经典性,还要注意到每个题目所包含的知识点和难度等等。最后就是课后作业了,课后作业一般我都会不知两种类型:一种是作业本上的基础题型,另外一种就是包含的知识点多,且需要一定技巧的,难度较大的题目,但是这个知识要求学生有余力的同学做,然后在自习课的时候让自愿的同学到讲台上给同学们讲解,在讲解之前必须先给我讲一次,然后教授他们应该怎么去讲解。这样一来有两种收获:一是学生学会了如何去应用知识,另外是学生愿意跟老师交流了,而且在上台讲解的过程中他们也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和自我成功的喜悦,加深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对于复习课,我的做法是放手让学生去做,全班所有的小组分别作为一个整体,全组成员合作对于这一章节的知识点和题型进行归类,并举出经典的题型,交出一张复习提纲。由我来评选出最好的一组,打印出来全班每人一份,提前发给同学们,然后由改组同学负责讲解复习本章内容。讲解完以后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对于讲错的题目可以上台更正讲解,也可以对任何一个题目提出新的看法和解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到课堂,有时候课堂上会出现有趣的一幕,有的同学讲不下去了,马上台下有人举手上台讲解,又讲不下去了,又有人上台讲解,有时候一个题目是在几个同学的接力才能完成。这样的课也许我一节课讲的内容他们需要两节课才能够完成,但是这样的效果是传统的课无法比拟的,因为在课堂上每个同学都有发言的机会,都有表现的机会,而且学生也是在竞争状态下的,都希望自己能够提供出更加好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在教学的这几年里,我也一直在探索和思考应该如何教学,以上就是我现在的教学模式,也许不是最好的方式方法,但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如有不妥之处,希望大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