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2014-04-27陈伟
陈伟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对培养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 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
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二、研究方法及对象
1.文献资料研究法
2.问卷调查法
3.逻辑分析法
在认真学习和领会二期课程改革有关文件和精神的基础上,查阅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文献资料,并向我校学生随机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38份,获得了学生的反馈信息,并加以分析研究。在归纳总结出影响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主要因素和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考察与分析的结果,进而提出关于培养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初步设想。
三、讨论与分析
(一)何为体育锻炼习惯?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习惯的概念和体育锻炼谈起。所谓习惯:是指经过多次重复或联系而巩固下来并转变为主体需要的“行为方式”。与熟练技能紧密相连,它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练习基础上养成,也可以在多次无意义重复中形成,是一种后天获得的趋于稳定的行为方式。而体育锻炼:是指人体运用各种体育手段和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措施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体育锻炼对参与的个体健康是有益的,但是锻炼能够给个体的这些效益并不是凭空产生或通过一、二次的活动可以获得的,它需要个体的亲自参与并加以坚持。因此体育锻炼只有成为习惯才能对人们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我们认为体育锻炼习惯的概念:是指人们在不断的健身实践中逐渐形成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自觉的、经常的、稳定的身体锻炼行为并构成现代人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关于衡量体育锻炼习惯是否形成的检验尺度,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即已成习惯要之锻炼次数不应低于“体育人口”界定线:“即每周锻炼三次,每周时间不得少于30分钟。
(二)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一般性规律
体育锻炼习惯是人们为实现某种锻炼行为的一种“主体需要”。通过对其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根据需要动机理论,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主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1. 体育锻炼的发现与培养
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这种意识的倾向是人们引起和维持注意的一种重要因素。
当学生被某种体育活动本身吸引而产生学习和参与的一种愿望时,就会对新渴求学习或参与的运动项目显示出浓厚的兴趣,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意志努力是体育锻炼得以持久的一个根本原因。人们之所以坚持锻炼并获得预期目的,收到生理和心理的效益,是对体育活动有兴趣是基本出发点。说过:“使人从锻炼中获得快乐,似乎是最重要的,人们坚持体育运动是因为他们喜欢这样做,发现锻炼是愉快的。”事实上很多人因为各方面的原因在锻炼中很少享受到体育带给他们的“乐趣”,而对体育感兴趣也就无从谈起了。具不完全统计世界上锻炼身体的方法有2万余种,如何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爱好去发现和培养对某些运动项目的兴趣,体验运动带给自身的快乐,将是引起锻炼行为并得以具有长期精神动力的关键。
2. 体育锻炼动机的确立
动机:是指能引起、维持一个人的活动,并将该活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人需要的念头、愿望、理想等,具有始发功能。
人是具有主觀能动性的他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意愿来确定自己的行为方式,并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1986年盖拉尔德。肯雍,首先提出一个解释身体锻炼动机的理论模型。该模型认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至少有以下六个方面:
(1)为强身健体而锻炼
(2)为消遣和寻求乐趣而锻炼
(3)为丰富社会经验和交往能力而锻炼
(4)为审美经验而锻炼
(5)为精神发泄而锻炼
(6)为磨练意志而锻炼
Dish-man曾在1985年提出假设:“参加身体锻炼的动机原因中身体健康是最重要的,而坚持身体锻炼的动机原因则更多的与活动后的愉悦感受和良好身体状态有关,这一假设已得到了一些经验性研究的支持。良好锻炼动机的确立,分支目标体系的逐步达成,将为锻炼习惯的形成提供必要的保证。
3、 锻炼行为的不断重复与坚持
锻炼行为必须经过不断的重复和长期的坚持才能上升为习惯,才能给个体带来真正的效益。重复→巩固→提高对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否将意识倾向化为行为行动并坚持到底是每个进行自我体育锻炼者面临的难题。根据“最佳状态”学说:“一个人的中心需要就是要从事一项活动,并在行动中成功地迎接一系列挑战。当发现技能与挑战处于平衡时最佳状态就产生了。太弱的挑战使人感到乏味,太强的挑战使人产生焦虑。因此在锻炼时要不断的通过“自我定向”和“任务定向”来成功的完成一系列的挑战,并沉浸在运动带来的乐趣中,使锻炼者始终保持一种锻炼下去愿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锻炼水平的提高终将使锻炼主体从胜利和心理上都产生一种锻炼的需要。
四、对我校学生体育锻炼情况现状的考察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健康作为人类活动的一切基础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关注。健康不仅指没有病,而是指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都处于一种良好状态的整体概念。从四百三十八份学生问卷中有93%的同学表示对自己的健康状况非常关心,只有7%的同学表示不得病就行,有98。3%的同学认为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增进健康、愉悦身心、强健体魄,可通过调查问卷和座谈在他们中有31%的同学是经常自觉的进行体育锻炼的,而61%的同学只是有时或偶尔参加,另外还有8%的同学从来不会主动去参加体育锻炼。
总之,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自我锻炼的积极性,尽职尽责地为学生的自我锻炼创造条件,营造气氛,把课堂教学任务有效地转化为学生课内外自觉积极的行动,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以实现素质教育中体育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