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导向的地方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研究
——以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为例

2014-04-27杨燕李玉萍解晓悦

经济师 2014年5期
关键词:农林经贸毕业生

●杨燕 李玉萍 解晓悦

基于就业导向的地方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研究
——以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为例

●杨燕 李玉萍 解晓悦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要想求生存、求发展,必须准确定位办学方向。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的实践实习教学环节,通过几年的改革,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践实习教学环节体系,其考核内容从以前单一的毕业论文扩大到六种文体,以尽可能锻炼学生做事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并通过实习指导手册、实践实习记录卡对实践实习环节加强监控,从程序上、规制上保障改革的顺利推进。

实践实习教学环节 改革 实习指导手册 实践实习记录卡

一、研究背景——如何应对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难

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难是目前全社会共同的感受和广泛关注的问题。就我们所做的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典型调查的结果显示,在高等院校本科毕业生中,容易找到与专业对口工作的占20%左右,能找到工作但与专业不对口的占40%左右,找工作存在困难的占40%左右。就业情况比率的背后既有数量问题,也有质量问题;既有规模问题,也有结构问题;既有认知问题,也有体制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其缘由也不尽相同,有的是体制所致,有的是观念所致,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作深入的探求。

1.高等教育的面向问题。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念。面向现代化是指教育必需要适应并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面向世界是指教育在空间上的拓展方向。面向未来是指教育要着眼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用发展的眼光看,未来是一个很广泛的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教育需要面向市场。这种推论在逻辑上是成立的,在理论渊源上是符合“三个面向”的内核的。从市场经济的角度论高等院校应该像企业一样经营,高等院校的产品——毕业生,必需符合用户对其数量、质量、规格、技能等的要求,否则用户可以说“不”。目前所面临的困境是高等教育的出口不能及时与市场对接,高等院校从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模式到运行机制与管理体制等方面对市场讯号的响应程度较差。

2.高等院校的人才规格问题。就当前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来看,一方面是劳动力市场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足,与激增的大学毕业生数量不相匹配;另一方面则是高等院校的人才规格与社会需求脱节,高等院校尚未建立起主动适应社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养目标的机制,使得不少大学生感觉四年“没学到多少东西”,失落感颇重。如何使高等院校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话题,我们的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中大多缺乏用人单位在招聘从业人员时所要求的操作技能方面的素养,这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中一个比较大的缺失。企业作为用人单位,是按照生产要素的条件衡量和测度求职应聘的大学毕业生的,对于讲求效益的企业来说,用人多遵循拿来主义,招之即用,以尽可能节省用于培养熟练员工的成本费用,所以非常注重求职应聘者的实践经验,要求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时必需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无可厚非。大学期间对受教育者操作技能方面教育的缺失与用人单位对求职应聘者实践经验的要求形成了明显的差距。

二、山西农大经贸学院实践实习教学环节改革

实践实习是大学四年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拓展能力的重要环节。结合经贸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实践,针对经贸学院四个本科专业,即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我们提出了实践实习教学环节改革的思路,全部内容均已付诸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通过实习指导手册、实践实习记录卡反映对实践实习过程监控的思想体系与具体做法,在角度、思想、方法等方面均有创新,并对项目运行情况与结果进行了评估分析,是为经济管理类专业一条具有学科特色的实践实习之路的探索性研究。

1.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实践实习教学环节改革的动机。经贸学院本科专业按照所授学位类别分属两类,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及市场营销授予管理学学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授予经济学学位。以上四个本科专业同属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实习教学环节如何进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一个职位同时会有若干高校的同类专业的毕业生竞争,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必须具有竞争优势。毕业生的竞争优势从何而来?从学校教育而来!从办学特色而来!从实践实习教学环节的改革而来!办学特色作为社会认知学校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校改革和发展当中,尤其是在培养人才、改善教学质量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设定有“特色项目”一项。设定特色“项目”,是为了让参评的院校系统地回顾自身的办学历程,在此基础上,精心提炼其办学思想,明确学校定位,抓准学科建设,推动教学改革,加强教学管理,落实办学举措,营造校园氛围,把各自的学校办成有自身突出个性和强势的大学。

2.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实践实习教学环节改革的工作思路。(1)目标明确。山西农大经贸学院四个本科专业开办于不同时期,经贸学院又是在农业大学中二级办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指标体系在关于教学效果项目中设定有“就业”一项,在具体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对每个专业的毕业生对应地也要进行就业率方面的考察,相应地如何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就成为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实践实习教学环节改革的首要目标。企业作为用人单位一般要求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时必需具备一定的实践经验,作为高等院校毕业生如何在大学求学期间获得就业时用人单位所要求的实践经验,成为我们数年探索研究的焦点。(2)监控得力。我们把学生在在校学习的同时获取一定的实践经验,作为实现提升毕业生就业率这一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实践实习教学环节改革首要目标的手段,对教与学两个方面分别采取具有针对性的监控措施,从调查提纲的形成过程、调查报告成文过程、文献综述成文过程,到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选题审批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指导动态,再到毕业实习鉴定表、毕业实习日志,整个工作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有完整的对工作过程的文字记载,有指导教师的批阅意见及签名。实践实习教学环节中教与学的工作质量跃然纸上。(3)措施到位。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实践实习教学环节改革的工作思路是逐步深化的。从2003年起连续数年对实践实习教学环节进行了改革,我们的重点在于使学生在在校学习的同时获取一定的实践经验,从社会的认知来看,我们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在教育部对山西农业大学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我们经贸学院在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实践实习教学环节方面所进行的改革得到了评估专家的认可。为进一步与社会需要接轨,我们从经贸学院2003级学生起推行实践实习记录(卡)制度,由学院统一印发给经贸学院的学生,一人一卡,记录卡如实记录学生在校学习四年期间所有实践实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收获、见证人、学院验收情况等,犹如工厂产品生产过程的记载,如实反映经贸学院学生获取实践经验的过程。用学生成长的经历告诉用人单位:我们的学生是有一定实践经验的。(4)组织得当。经贸学院办学时间短,新专业多,老教师少,年轻教师多。如何教学相长,互相促进,是我们在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实践实习教学环节改革中面临的难题之一。为了增强毕业生对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答辩的重视程度,与此同时尽快帮助年轻教师成长,从2005年(2001级毕业生)开始要求毕业学生提交毕业答辩书,通过答辩书详细记载学生的毕业答辩情况,同时每个答辩小组都有一名年轻教师担任秘书,要求秘书填写答辩过程报告书,使年轻教师逐步熟悉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答辩的工作程序,为师资储备奠定了良好的业务基础。(5)逐步深化。山西农大经贸学院现有专业中农村区域发展、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三个专业办学历史较短,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何办好新专业?是我们长久以来苦苦探索的问题,为此,在2005年我们大胆进行了改革,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市场营销三个专业中考研的同学延续以往的惯例做毕业论文,否则要求做区域发展规划、项目选址报告、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企划书等。本科毕业实习环节考核内容从以前单一的毕业论文扩大到六种文体。尽可能锻炼学生做事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而启动此项改革,工作的难度是非常大的,首先需要转变观念,然后是打造一支得心应手的教师队伍,否则工作根本无法开展。为此,组织骨干教师在学习讨论的基础上细化任务,对教师进行培训。

三、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实践实习教学环节改革的创新之处

1.思路创新。遵循“做什么?为什么?哪里做?何时做?谁来做?如何做?”的做事准则,将研究的目标准确定位。一般而言,在一个组织体系中,上级对下级常常会提出做事的要求,但是常常又会忽略做事的准则。其实上级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就应该明确地告诉下级“你的任务是什么?为什么让你做这件事?完成这件事的时间地点要求是什么?任务完成要求达到的数量与质量标准是什么?你做好这件事会得到什么样的奖励、做不好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等。”从字面上理解,管理拆开来讲,管可释意为管辖、负责、照管、约束;理可释意为整治、协调、治理之意。管理可释意为约束、治理。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在管理学原理中,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职能是互促联动的,但是在具体的日常事务的管理中,作为管理者经常会忽略“做什么?为什么?哪里做?何时做?谁来做?如何做?”的原则,从而浪费人、财、物各种资源。我们在进行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实践实习教学环节改革的过程中,将研究的目标准确定位在“通过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实践实习教学环节改革,使毕业生在就业前积累一定的实践经验,藉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激发和培养学生主动实践,适应社会,服务经济,满足需要的意识和能力。

2.角度创新。在邓小平教育要三个面向的基础上直面市场需要,换位思考。与市场接轨,培养高素质经贸类人才,以“如果我们是用人单位我们会选用什么样的人才”为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实习教学环节配套改革的宗旨,将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作为高等教育育人的己任。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培养的学生如果自己都觉得不满意,又怎么能够期望社会接纳你的毕业生呢!如果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够以这样的视角来办教育,则整个高等教育会有一个大的跃变。

3.方法创新。文献检索、研究动态综述、调查提纲、调查报告、毕业论文等工作分别在三个学期完成,但是要求每个学生每项工作的选题前后基本一致,分期实施,逐步到位。使学生依次完成“理论→实践→理论”一个完整的认识周期。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知道“做什么?为什么?哪里做?何时做?谁来做?如何做?”而且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做?”目标的明确,过程的科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结论的可靠性。而教学管理在此的关键就是强化过程的监督与管理。以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成文过程的监控措施及实施情况来看非常有效。在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质量控制方面,经贸学院从2004年(2000级毕业生)开始通过毕业实习手册对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成文过程进行监控,实习手册在反映学生选题及实习、获取资料、撰写论文/毕业设计等过程的同时,也能够反映出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的具体情况,其中包括教师的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学生论文/设计的修改次数等。

4.方式灵活多样。经贸学院以往外请专家多为学者或官员,为了保障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实践实习教学环节改革的顺利进行,我们从2004年以来调整和优化了相关工作的思路,着重请有实践经验的业内人士,主讲人涵盖了经济管理生活的许多领域,为学生了解社会、准确定位目标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学生对复杂、多样、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有一个理性的、客观的认识。先后请太原当代装饰城总经理主讲“职业经理人的历练”;请山西八同集团董事长、中国经销商联合会筹委会主席、宝洁公司最优秀的经销商主讲“零售业从业者的历练”;请山西省中小企业局创业指导中心主任主讲“如何选择创业之路”;请北京产权交易中心首席经济问题专家主讲“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请百盛集团山西地区经理主讲“百盛成功之道”;请山西省城乡规划设计院中小城镇建设中心主任主讲“山西省新农村建设实验示范试点”;请山西省经贸厅外资处处长主讲“山西省对外经济技术贸易发展概况”等,很好地配合了农林经济管理等专业实践实习教学环节的改革工作。

[1]李玉萍,杨燕.实践实习教学环节改革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 2003(2)

[2]杨燕,李玉萍.W TO与我国农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关系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2003(2)

[3]席丛林,李玉萍.解读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难[J].教师教育与管理, 2006(8)

[4]岳培荣,李玉萍.实践教学改革的践行者[EB/OL].(2012.6.15)[2014.3.15].http://tzb.sxau.edu.cn/info/1048/1839.htm.

[5]石中英.“三个面向”与中国教育改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10)

[5]周三多,陈传明,鲁明泓编著.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单位: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 山西太谷 030801)

(责编:贾伟)

F240

A

1004-4914(2014)05-231-02

本文为2012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基于就业导向的地方高等农业院校经贸类专业实践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2012027)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农林经贸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信阳农林学院作品精选
《天津农林科技》征稿启事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天津农林科技》稿约
中美经贸摩擦的四种应对措施
中美经贸变局将走向何方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AC311A加装农林喷洒设备首飞成功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