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双语人双语态度的调查与分析
2014-04-27提拉比衣比甫
提拉比·衣比甫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52)
0 引言
(1)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维吾尔族维语、汉语双语人为对象,选取100名维吾尔族进行调查,包括干部,生意人,教师,大学生以及公司职员,他们的文化程度都不同,从文盲到博士都有,可以说是一个双语社会的随机样本。被调查对象能够熟练地使用维汉双语的口语,他们在社会和家庭中都是用这两种语言,但是两种语言使用的情境和频率不同。被查对象选自乌鲁木齐市市民,包括新疆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广播电视大学,新疆联通公司,新疆东风汽车公司,六十五中学以及三西巷一个点心店的工作人员,因为从整个新疆来讲,乌鲁木齐是新疆的经济和文化中心,随着改革开放以来,这里也逐渐成为商贸和旅游的中心,是维汉语码转换使用频率较高的地方,维吾尔族保持着浓郁的维吾尔族文化,同时也受到了汉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
(2)研究方法
双语态度主要是在交往情境中对语言行为的态度,过去对这方面有研究的美国心理学家Wallace E.Lambert兰伯特(1967),他对双语口语的评价进行了“变语配对实验”(matched-guise technique),他请双语者用不同语言变体为某段话录音,然后将录音放给被试听,请他们根据声音为录音者的特征作出评价。这种方法实际反映了被试根据语言态度来评价使用这种语言的个体的人格特征。另外,社会语言学家Amuda艾姆达进行了大量的问卷调查之后,设计了一个语言态度量表,该量表被翻译成多国语言,之后的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万明钢等,1997)。本研究中的语言态度量表是根据艾姆达的语言态度量表以及万明钢等人在“藏族双语人双语态度的调查研究”一文中所使用的量表进行改编的。万明钢等人也是在艾姆达语言态度量表的基础上,编制了适合藏汉双语研究的语言态度量表,其研究成果已多次发表在心理学报上。本研究就根据这两份量表,编制了适合维语和汉语的语码转换研究的语言态度量表,量表共有12道选择题,其中表1探讨调查对象对维语的态度,表2是探讨调查对象对汉语的态度,表3是探讨调查对象对交际情境中所持语言的态度。
1 调查结果及分析
问卷由12个问题组成,根据内容美国分为三种不同条件下的双语态度,对母语的态度,对汉语的态度,双语情境中的语言选择和语码转换态度。
1.1 对母语的态度
表1 维吾尔族对母语的态度
乌鲁木齐是以汉族为主体,维、哈、回、克、锡、蒙等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其中维汉双语社会中,维语和汉语在社会生活中使用的频率较高,在家庭交往中主要使用维语,在学校、单位以及维吾尔族同其他民族交流时主要使用汉语。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的功能时,语言是一种交际的工具,但是,当一个民族的语言成为双语社会中的弱势语言时,语言的交际功能也会受到限制,此时,母语对这个民族的意义就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也具有民族特征、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情感的依托。表1中比较明显的结果是问题3,有95%的维吾尔族都希望将来孩子应该要会母语,这是一个民族的本能反应,都有保持母语的愿望。表1问题4的结果中,有69%的维吾尔族人希望在同一地区一起工作的汉族能够掌握维语,这样不仅能够促进两个民族之间的友谊,也能更好地交流,为新疆的建设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1.2 对汉语的态度
表2 维吾尔族对汉语的态度
汉语对双语人而言是第二种语言,双语人常常把汉语和母语进行比较,而且,他们还将两种语言和两种语言所属的团体比较,从而决定自己对第二语言的态度。汉语虽然是第二语言,双语人对第二语言持肯定态度,同时大多数人忠于自己的母语,调查对象大部分能理性地认识到学习汉语对本民族及其个体的重要性。对于维吾尔族来说,无论是升学、就业或在主流社会中获得进一步发展,汉语是他们主要的工具。
双语人对学习汉语持肯定的态度,在家庭中大部分家长(55%)反对孩子在家里讲汉语,笔者在对调查对象进一步访问时,有的家长认为学习汉语是孩子在学校的事,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与汉族交往,有的家长认为家庭是母语的最后一个领地,如果在家庭中不讲母语,那就会失去说母语的机会了,更多家长认为在家庭成员之间讲汉语感到别扭、不自在。
1.3 在不同情景中的语言选择态度
表3 维吾尔族双语人在交往情境中的语言选择态度
对于熟练的双语人,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语言,是一个自动化、无意识的过程,这种过程是由于语言社会化逐渐形成的。
从调查对象双语使用情况来看,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语言交往情况除了家庭情况除了家庭和家庭以外的社会交往两类,社会交往情境中,学校、工作单位等场合。在两类不同的交往情境中,两种语言使用的机会不同,双语人在家庭中以使用母语为主,使用汉语较少,有部分对象在家庭中维汉交替使用。这种情况出现在家长与他们正在上学的孩子讲话时,用汉语回答孩子的问题,而调查对象与他们的配偶或者长辈交谈时,基本用母语.有时家庭交往中维汉语码转换主要是因为孩子参与谈话或提出了问题,成年人被动地用汉语回答。在社会交往情境中,两种语言交替使用的机会比较多,如果谈话者都是维族,大多用维语交谈.如果谈话者中有维族、也有汉族时,双语人用汉语交流。在比较正式的谈话场合,如开会、上课都使用汉语。
双语人为了交际的需要在不同情境中的语码转换是经常发生的,有的语码转换并不引起情感或态度的体验,比如,有其他维族和汉族人共同参与的汉语,在家庭成员之间或本民族成员之间,无论是对方语码转换还是自己的语码转换,都可能不含有情感或态度成分。表3中,调查对象用维语同本民族成员谈话时,对方用汉语回答,56%的双语人都感到不舒服,他们认为这些人是在装腔作势,这些人会被大家瞧不起。
双语人对两种语言的掌握程度可能有差别,有的维语程度好于汉语,而有的汉语程度好于维语,尤其是民考汉,由于掌握程度不同,双语人使用的程度也不同,因此,双语人交流时,会出现两种语言的混杂现象,维族双语人对混杂语言以及讲这种语言的个体普遍持否定态度(54%),有些自己讲混杂语言的人也对这些现象持否定态度,因为他们讲不好地道的维语而感到内疚。
2 结论
维吾尔族双语人对他们的母语具有很深的感情,有强烈的保持母语的愿望,希望将来他们的后代都会说维语,他们对母语的态度中情感因素起重要作用。维吾尔族双语人对汉语的态度更多地含有理性的成份,既要保持自己的母语,还要学会汉语,对学习汉语持积极的态度。维吾尔族双语人在家庭和本民族成员交流时主要使用维语,如果谈话者用维语,而对方用汉语回答或对方讲掺杂着汉语的维语时,大多数双语人对此现象持否定态度。
[1]浓依青.语言态度初探[D].JOURNAL OF TSNGHUA UNIVERSITY,1997(2).
[2]万名钢.藏族双语人双语态度的调查研究[J].心理学报,1997(3).
[3]王远新.论少数民族语言态度的几个问题[J].满语研究,1999(1).
[4]王远新.论裕固族的语言态度[J].语言与翻译,1999(2).
[5]丁石庆.双语交际者之语言态度观窥探[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9.
[6]闫丽萍.新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双语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2(2).
[7]祝畹瑾.社会语言学译文集[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