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太极拳教学新思路

2014-04-26孙晓光马玲

学理论·中 2013年12期
关键词:新思路太极拳教学

孙晓光 马玲

摘 要:对高校太极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太极拳推广传承的因素进行总结,提出了以加强拳理研究与教学,还原太极拳的本质,革新太极拳修炼方法,提高太极拳师资水平等促进太极拳在高校发展的新思路,为太极拳教学逐步走向科学化、高效化提供依据,对太极拳的传承与推广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太极拳;教学;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297-02

“太极拳是东方体育文化的一块瑰宝”,太极拳文化博大精深,独树一帜,自成体系,是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中孕育而生的,它在技击、养生方面的卓越功效,以及它的文化价值,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有重大的传承意义。

一、中国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

目前高校太极拳教学中普遍存在重实践教学、轻理论研究与拳理推广的现象,往往把以“太极阴阳学说”为基础、以“松空、松无、无形无相、全体透空”为最高境界、追求松柔功夫的太极拳教成了“太极舞”,一是不能真正体现太极拳的技击、健身理念;二是把套路招法当作教学重点,把太极内功教成了“外家拳”,完全脱离了“松柔、松空、松无”之根本。

二、中国高校太极拳教学的意义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学习黄金时期,身体素质好,思维敏捷,接受新生事物快,悟性高,学习太极拳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老师引导学生克服浮躁心理和急功近利思想,本着学拳先明理的宗旨,依据太极拳的阴阳学说,按太极拳松柔的特性循规蹈矩去修炼,外有安舒中正,周身不挂力,内有心、神、意、气精神上的安静,坚持松、柔、圆、缓地轻慢行拳,就可以达到防身自卫、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的目的。大学生毕业后踏上社会,将是群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整体素质高,对周围人的影响力大,能将在大学阶段学到的知识、技能进行广泛的推广,包括太极拳等健身功法,所以,大学生对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有着巨大的潜力,对太极拳的发扬光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高校太极拳教学发展思路

1.加强太极拳理论研究与拳理推广,编写科学的太极拳修炼教材

太极拳博大精深,蕴含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它以“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缺乏拳理指导的练习将会事倍功半。学拳先明理,拳理明白了,自然就不会走弯路了,太极拳动作缓慢,呼吸自然深长,是自然的气功;动中求静,是静功;内劲节节贯串,是导引;注重虚实变化,是阴阳学说;对敌无定法,因人为法,反对主观制敌,符合唯物辩证法和孙子兵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对传统太极拳理论的研究,包括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吴图南的《科学化的国术太极拳》、杨澄甫的《太极拳术十要》等经典理论,汲取精华,去其糟粕,去伪存真,明阴阳懂虚实,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现代太极拳的研究更应该依托高校,邀请一些著名的太极拳家和其他中国传统内家拳的大师,成立专门的拳术研究机构,加强对太极拳传统拳理拳法的研究,探索出严谨、科学的修炼体系,从使太极拳修炼者早日内功上身入手,早出效果,提高修炼者的自信心,使太极拳师资队伍快速的壮大起来,解决当前太极拳名师青黄不接的困境,为太极拳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资源和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和基础,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多年来,高校太极拳教学一直以简化24式太极拳作为教学内容,只有少量的动作方法的内容,缺少科学的太极拳理论和修炼体系的支撑,这些类似舞蹈或慢速长拳的内容根本就不能引起大学生的练习兴趣和重视,更不能使学生认识到太极拳的本质,学生往往是仅掌握了动作方法,充其量练了个形似神离。所以,解决当前高校太极拳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要编写出系统的、科学的教材。

2.在太极拳教学中必须突出其技击性

技击是武术的灵魂,是武术的精髓所在。时下很多人都认为太极拳仅能健身而不能用于技击、防身,其根本原因在于绝大多数人(包括一些练拳者)没有真正见识过太极拳打人,对太极拳的本质和科学性认识不清,虽然,太极拳的流派众多,但每一种太极拳流派的代表人物,都有比较高深的技击功夫,都有与众不同的技击训练方法,恰恰是他们精湛的、超人的拳技得到了人们的尊重和学练,太极拳之所以为“拳”,实质上就是技击之道,太极拳通过桩功套路动作和推手的反复练习,使意、气合一,达到身体空灵,刚柔相济,八面支撑,松活弹抖,为太极拳技击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运用科学的训练方法,迅速培养出大量太极高手,能与国内外各种拳种流派分庭抗礼,在技击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才能真正激发学生习练太极拳的兴趣,使更多的青年学生加入到太极拳修炼队伍中,大学生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好奇心强、勇于表现自己,对武术技击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不还太极拳以本来面目,必将长期严重制约太极拳的传承与发展。

3.集百家之长,研究出科学的太极拳训练方法

在太极拳圈子里有“太极十年不出门”一说。事实上,在任何领域,要想达到顶峰,不仅要勤学苦练,更要有悟性,克服浮躁心理,耐得住寂寞才能成功。但是近代太极拳大师吴图南曾经说过,只要训练方法科学,三到五年是可以培养出有功夫的太极人才的,这说明科学的训练方法才是培养太极人才的根本,必须是苦练加巧练,太极拳科学训练体系的研究,要像大成拳(也叫意拳)那样,思想上不保守,抛弃门户之见,互相交流,本着弘扬太极拳传统文化的想法,集百家之长,探索出内功增长快、体用敏捷的科学培训方法。

站桩是传统武术中培育“内劲”的基础功法,也是打开神秘中华武术大门的钥匙,很多门派都有站桩,如意拳,就有健身桩和技击桩,太极拳作为中华武术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门内家拳种,它的基本功也是站桩,有无极桩、太极桩等,只有通过站桩练出内劲才能以不同视角去领悟太极拳,才能体会到太极拳的无穷奥妙,才能掌握传统武术的精髓。

4.提高太极拳教师队伍水平

太极拳的继承、传播需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太极拳功夫有相当的水平,积累了丰富的拳理和拳法修炼经验,能按太极拳修炼层次规律的教学培育新人的太极拳教师。现有高校太极拳师资人才受太极理论修养和习练水平的限制,一般还不能表现出太极拳的技击性,对太极拳深厚的文化内涵也阐述不清,他们只是把太极拳的套路动作方法教给学生,完全偏离了太极拳的本质和精髓,造成大部分习练者只重套路学习,用以健身或技击,却不知道太极拳的真正文化内涵、拳理,更不知道如何快速进入太极拳的奇妙境界。

太极拳师资队伍培养要两手抓:一是国家应该把太极拳当作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挖掘,应该成立专门的太极拳高等学府,加强太极拳师资的培养,以保证太极拳师资的高质量和稳定;二是提高太极拳教师的太极功夫。常言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儿”,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太极拳内功和体用经验,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心服口服,使其主动愿意去学,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系统地修炼太极拳,避免走弯路。所以,进行太极拳师资培养时,要严格按照太极拳的拳理拳法,静下心来,潜心修习,做长远的规划,切忌急功近利。

5.强化学生的课外辅导练习

布置课外太极拳练习内容,是课堂太极拳教学的重要补充,很多教师都忽略了这一重要环节。按照内家拳种修炼规律,仅依靠课堂这样有限的一点时间是远远不够的,体育课本身一周的课时就少,课堂时间短,讲解练习时间就受限制,间隔又长,如果不增加课后的太极拳理论学习和站桩等基本功的练习,内功不能很快的上身,学生的习练兴趣很快就将减退随。因此,要通过组建太极拳社团、开展太极理论讲座等形式,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有系统的练习,以点带面,逐步扩大影响。

6.加强太极拳师资的交流

太极拳的发展,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本就存在断代的局面,社会上现有的真正的太极拳家,随着年龄的增高,慢慢的淡泊名利,归隐山野,正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线,但他们的太极拳功力却越发的精深,教学经验依旧丰富,对于这些宝贵的太极人才资源,高校应尽快地行动起来,打破现有的人才聘用制度,礼贤下士,虚心求教,缓解当前师资水平低和严重不足的现状;再者,要加强高校之间太极拳师资的交流,共同研讨,共同提高,让目前有限的高水平太极拳师资发挥更大的作用。

7.太极拳基本功的讲解与训练针对性要强

太极拳动作很讲究虚实转换灵活,其外讲究阴阳变化,阴动的起点是阳动的止点,阳动的起点是阴动的止点;其内讲究精、神、意、气的统一;整体动作要求轻、柔、松、圆、缓,强调“减法修炼”。因此,在太极拳的教学中,要高度重视太极拳基本功的练习,对太极拳身型、姿势的基本要求做到“中正安适”,对太极内功地修炼顺序要认识清晰:首先要练好松功,次练势功,再练桩劲功,最后练气功。松功是太极功全部功法的中心,是生命线,无“松”则失去了太极拳的根本。在太极内功的教学中,要本着通俗易懂、易学、易操作的原则,杜绝打着传播传统文化的旗号故弄玄虚,糊弄学生。

8.开设太极拳的文化讲座

开设太极拳文化讲座主要是通过对太极拳拳理拳法的普及和推广,让学生掌握习练太极拳的正确方法和步骤,在练习动作中体现太极拳的“阴阳变换”,在习练太极内功的过程中体验功力增长的奇妙,了解太极拳与文化、太极拳与科学、太极拳与医学、太极拳与美学、太极拳与哲学的关系等。太极拳文化讲座,主要是请一些真正的太极拳名家进行讲学,在展示太极拳高深功夫绝学的同时,使学生信服和重视太极拳的修习,真正起到推动太极拳的发展的作用,而不是一味地说教,空谈理论。

四、结束语

太极拳是东方体育文化的一块瑰宝,太极文化是在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发展中孕育而成的,有其独特的拳理、拳法。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文化传承的基地,在高校太极拳教学中,只要切实提高教师队伍的自身素质,继承研究古代太极功法,在自身修炼和传授的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归纳各种功法,使太极功教学更趋于科学化和实用化,高校太极拳教学将为传承与推广太极拳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祝大彤,薛秀英.太极内功揭秘[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

[2]王宗岳.太极拳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1.

[3]马有清.吴图南太极功[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4]李秀.当前中国太极拳的现状及发展思路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1,(10).

[5]柯伟.提升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水平的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2,(11).

[6]凌丽平.太极拳在普通高校传播影响因素研究[J].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6).

(责任编辑:田 苗)

猜你喜欢

新思路太极拳教学
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
探究新媒体时代视觉传达设计新思路
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新思路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光影视界
42式太极拳
整合催生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