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军人职业素养与战斗精神的内在关联

2014-04-26曾军华

学理论·中 2013年12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

曾军华

摘 要:军人职业素养包括军人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三个层面,三者紧密联系,在培育战斗精神中具有重要作用。有效培育战斗精神的三种途径如下:用“军人生来为打赢”的职责意识孕育官兵的激越之情;用“忠诚、爱国、尚武”优良传统强化军人职业道德情感;用“为战而练”的实践舞台锻造军人过硬的本领。

关键词:职业素养;战斗精神;内在关联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35-0021-02

战斗精神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培育强大的战斗精神、进一步提高我军核心军事能力是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目标,也是有效履行我军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迫切需要。良好的军人职业素养是培育战斗精神的必备条件和核心基础,为战斗精神培育提供内在动力、道德评价和物质支持;战斗精神是军人职业素养和官兵士气的集中体现,同时反过来进一步强化军人职业素养的形成。二者这种相互促进、辩证发展的过程,要求我们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提升军人职业素养,推动部队战斗力的提高。

一、军人职业素养在战斗精神培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战斗精神作为军人在敌我对抗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力量,是广大官兵思想、情感、意志、信念、作风、气节等的外在反映,它作为军人一种特殊精神表现,并不是天生就有的。物质决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正如毛泽东指出的那样:“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1]战斗精神的培育依赖于军人职业意识的确立、职业道德的提高和职业能力的支撑,三者在战斗精神培育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分别表现为激励作用和支撑作用。

(一)军人职业意识为战斗精神的培育提供导向功能

任何一种社会职业意识的确立都是人们对自身从事职业的认识、评价、情感和态度等心理成分的综合反映,作为一种身份与其他职业区分开来,对职业人具有定位、导向功能,有助于职业人目标和责任的确立。军人职业意识作为社会职业意识的一种,既有其共同性,也有其特殊性,这是由军人职业特殊性所决定的。首先,军人职业特点具有鲜明的社会公益性和义务性,具有最彻底的牺牲奉献性,这就意味着,选择军人这个职业,就选择了艰辛与默默付出,就要承担一般社会职业所不具有的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神圣使命。其次,从我军的性质来说,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军的唯一宗旨,这也就意味着社会大众对军人职业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待,职业军人必须把自己的事业和党的事业、和服务人民完全统一起来。再次,现代战争实际上是以军人综合素质为核心的各种力量的比拼,战场环境瞬息万变、生存条件异常残酷,给军人生理和心理承受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军人具有勇猛顽强、不怕牺牲的豪气和斗志,“军人生来为打赢、军人生来为战胜”、“军人的字典里没有失败”,这是军人主体意识所要求的,军人具备这种主体意识,就能够永远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永不言败的坚强信念和渴望战斗挑战困难的热情。最后,军人职业意识的核心是职能意识,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保卫人民和平劳动,是宪法赋予我军的根本职能。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军历史使命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我军担负着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职能使命,既有战争军事行动,也有抢险救灾、反恐维稳、安保警戒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军人职能意识是战斗精神的本质内涵,也是形成战斗力的直接动力。

(二)军人职业道德为战斗精神的培育提供情感激励

军人在职业意识确立之后,就会形成相应的军人职业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如忠诚品格、爱国意识、尚武精神等我军优良传统都是军人职业道德的组成部分,当前,我军职业道德集中体现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战斗精神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军人战斗精神产生的心理基础来说,它是军人认知、情感、意志三种心理因素的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而三者之中,道德情感的作用又非常突出,离开了爱恨情仇和深厚的道德力量支持,战斗精神充其量也只能是一时兴起的激情罢了。

(三)军人职业能力为战斗精神的培育提供物质支持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枪是自己不会动的,需要勇敢的心和坚强有力的手来使用它们”[2],“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3]战斗精神是一种精神力量,他不能脱离物质因素单独发生作用,现代战争不仅要求军人具有过人的胆识和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还要求军人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意识和娴熟的作战技能,“勇而无谋”、“只要革命热情,不要革命本领”,注定会被现代战争所淘汰。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和战争的机械化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军事职业的专业性技术性越来越明显,对从业者的军事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军人需要毕其一生的智慧和精力才能掌握军事知识及作战技能。所谓“艺高人胆大”,只有军事实力和军事技能足够强大,才会在强敌面前临危不惧、应对自如,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大力培育战斗精神,另一方面应该树立科学求实的态度,牢固树立军事训练中心地位不动摇,以实战的标准从难从严要求部队,如果光说不练,不但败坏了部队风气,更严重影响战斗力的生成,履行历史使命也将是一句空话。

二、当前军人职业素养现状对战斗精神培育的影响

应该承认,经过近几年部队大规模的战斗精神教育和军事斗争实践准备,当前我军官兵在爱岗敬业、爱军精武、牺牲奉献等方面较之20世纪90年代有了很大改观,广大官兵想打赢、谋打赢的战斗队思想树得比较牢。但是也不能否认,受长期和平环境及军人职业化进程的影响,当前我军战斗精神和整体合力还远远没有激发出来,特别是与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方面,由于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环境,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和发展,各种价值观念相互激荡,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并存,各种社会职业日趋多样化,特别是在收入分配、社会地位、就业方式等方面的反差不断拉大,我军在强化军人的职能意识和军事职业观念方面有所淡化,少部分官兵把军营当作一块捞取政治资本与谋求公务员岗位的“跳板”,少数官兵不能正确认识军事职业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把军事职业等同于一般社会职业,视军营生活为一般社会生活,片面强调个人价值,盲目崇拜金钱至上,热衷追求享乐思潮,而军人的义务观念和职责意识、军队建设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比较淡薄。“当和平兵、当和平官”、“身在军营心在市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不良现象客观存在。另一方面,我军职业化改革步伐推进缓慢,“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不管是军官还是士官,大部分会面临脱下军装退伍转业的那一天。举例来说,作为基层部队的领导和攻坚力量,正营职和副团职干部正处在事业爬坡期,但同时又处于观望期,因为他们既要承受来自家庭工作生活的三重压力,又要做好随时面临“被转业”的准备。“年轻的同志想走,年纪大了想留,想走的走不了,想留的留不了”,军事职业这种金字塔模式和当前军人转业安置政策之间的矛盾已经非常突出,严重影响了军人职业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势必给部队管理教育和训练效果造成很大冲击,直接影响到部队战斗精神的提高和战斗力的跃升。

三、在提升军人职业素养中培育战斗精神

军人职业化是现代战争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也是提升军人职业素养的根本途径。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果和军事变革的广泛深入,我军职业化已经迈开了缓慢的步伐,但是受编制体制、人员结构、配套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军人职业化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当前,我们应该立足现有条件,超前培养军人的职业素养,提高部队战斗精神。

一是用“军人生来为打赢”的职责意识孕育官兵的激越之情。战争是两军实力的对抗,是人和武器最佳结合后形成的综合实力的比拼,战场无亚军,失败意味着军人生命的终结和整个国家民族的覆没,正如金一南教授在他的著作中写到的那样“军人生来就不是为了承受失败的……军人的天职就是生来为战胜。[4]”因此,必须强化军人的主体意识和职能意识,不断激发官兵想打赢、谋打赢的精神动力。

二是用“忠诚、爱国、尚武”优良传统强化军人职业道德情感。军人职业道德教育是培育军人作风、规范军人行为、激励官兵发扬团结战斗精神的基本教育。一要培育军人的忠诚品格。军队是执行特殊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具有高度集中统一性,一支军队不具有忠诚品格,就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我军是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忠诚于党、听党指挥是全军官兵永远不变的军魂,只有每名官兵都保持对党的绝对忠诚,才能使我军保持高度纯洁和集中统一,才能在关键时刻听从指挥、浴血奋战,才能保持旺盛的战斗精神。二要大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战斗精神的根源。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爱国主义是全国人民最朴素的集体主义感情,但对军人来说,爱国主义不仅是一种朴素的情感,而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产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荣辱感和民族责任感,离开了爱国主义情感的基础,战斗精神就像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三是大力弘扬爱军尚武精神。爱军尚武就是热爱军营、热爱本职工作、珍惜军旅生涯,苦练军事技能,爱军精武是军人的基本道德义务,也是培育战斗精神的直接因素,更是战斗精神品质境界的体现。军事职业具有高度的警惕性,必须把时刻准备打仗作为加强军人职业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当前我军最紧迫的就是要加快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完成祖国统一使命的能力。军人作为军队的主导和决定因素,是国家尊严和民族力量的象征,一定要有很强的忧患意识和敌情观念,时刻保持高度的警惕性,牢固树立“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的观念。

三是用“为战而练”的实践舞台锻造军人过硬的本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目的和动力。战争是敌我双方精神力量最高强度的对抗,战争的胜利要靠真枪实弹去取得。战斗精神的培育离不开艰苦训练的洗礼,只有经过长期刻苦的训练,才能锻造出军人忍受各种艰难困苦的耐力、毅力和体力,沉着冷静的心理素质,协调一致的战术和技术动作以及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从而经受住战争的严酷考验。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指出:“军队经常经受极度劳累和困苦是培养战斗精神的重要途径”,“因为只有经过劳累和困苦的军人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力量”[5]。

参考文献:

[1]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211.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207.

[4]金一南.苦难辉煌[M].北京:华艺出版社,2010:12.

[5][德]克劳塞维茨.战争论[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实践教学中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先生”该如何做才好
教育国际化视阈下来华留学生管理干部之职业素养培育
职业素质培养下的大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构建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基于职业素养提升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