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超声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的应用评价

2014-04-26康武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腹部超声误诊临床症状

康武英

【摘要】 目的 对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腹部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于2009年3月~2013年9月诊治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126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 对照组行查体及临床症状检查,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腹部超声检查, 对比两组诊断准确性、误诊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确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误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 腹部超声可大幅提高诊断准确率, 降低误诊率, 为患儿手术治疗提供确切诊断依据,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症状;腹部超声;误诊

小儿急性阑尾炎属于腹外科常见急腹症, 起病急促、病情凶险且进展较快, 容易引发坏疽穿孔症状, 当患儿早期伴随腹泻、发热、腹胀及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时临床诊断并不困难[1], 然而部分患儿由于心理及年龄等特点常缺少典型体征及临床表现, 很容易造成临床误诊[2], 导致小儿急性阑尾炎最佳治疗时机延误。为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有效诊断方法, 作者选取126例患儿, 分别展开常规检查及腹部超声检查, 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09年3月~2013年9月诊治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126例, 其中男74例, 女52例, 年龄为9个月~13岁, 平均为(6.5±2.3)岁;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展开对比。

1. 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通过查体、临床症状检查判断为急性阑尾炎,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展开腹部超声检查:利用SIEMENS ACUSON Antares或GEViVid S6超声诊断仪器展开腹部超声检查, 将凸阵式探头及线阵式探头结合应用, 设定探头频率为3.7~5 MHz, 按照腹部超声结果展开判断。两组患儿均展开手术治疗, 并将临床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1. 3 判断标准 小儿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标准为:经腹部超声检查显示, 阑尾最大直径大于6 mm;患儿阑尾腔可见明显的积液, 或阑尾被组织包围的部分为粪石状。

1. 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 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 二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确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误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具体见表1。

3 讨论

目前小儿急性阑尾炎发病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很多学者认为其致病原因包含多个方面, 主要是神经反射、细菌感染、阑尾腔梗阻及血流障碍等诸多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所致, 具体有腹泻、受惊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导致肠道中细菌向阑尾成功入侵, 最终引发阑尾炎;小儿扁桃腺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可导致阑尾壁增厚, 致使血流受到阻碍, 最终会引发阑尾炎。当小儿阑尾腔被寄生虫、异物及粪石堵塞时, 容易导致阑尾腔中内容物难以畅通引流, 这为细菌繁殖提供了基础条件, 是导致急性阑尾炎常见原因。当阑尾腔在长期下存在阻塞时, 很容易导致阑尾中血液循环出现障碍, 引发组织缺血, 故而患儿阑尾穿孔坏死发生的可能性大幅增加。诸多临床时间证实,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早期准确诊断极为重要。然而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 对疼痛部位无法准确定位, 患儿通常对症状通常无法清楚描述;同时患儿胃肠道具有较大游离度, 在临床检查时存在较大困难, 故而该病临床确诊具有一定难度。

在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检查中, 通常根据患儿体征和临床症状展开检查, 诊断依据主要为患儿麦氏点存在反跳痛及压痛。然而由于部分患儿缺乏典型临床表现, 很容易出现漏诊及误诊现象。为避免因临床误诊造成患儿病情延误, 最终引发腹膜炎或阑尾穿孔等严重症状, 故而很多手术医师主张为患儿尽早展开剖腹查看, 然而积极处理态度会致使阴性结果发生率大幅提高。随着超声诊断技术不断发展, 其在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中也逐渐得到应用。本院在为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诊断时, 对照组采取常规查体及临床症状检查等方法确诊, 而观察组采取腹部超声方法展开检查。腹部超声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检查中的原理为:当阑尾正常时, 在超声检查下其和周围肠管具有十分类似的影像, 分辨时较为困难;当阑尾出现病变后, 在超声检查时病变阑尾和周围组织间的影像有明显不同。腹部超声具有操作简便、非侵入性、患者耐受性高、无辐射、诊断准确率高、诊断费用较低等特点, 可实现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与非阑尾炎所致疾病的有效排除[3]。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63例患儿经查体及临床症状检查后, 有6例患儿未得到明确诊断, 而经腹部超声进一步检查后, 均确诊为急性阑尾炎;而3例在查体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 经腹部超声检查后予以排除。另外, 腹部超声在该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也存在一定不足, 如当患儿阑尾直径在6 mm以下时, 很容易发生误诊及漏诊事件。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63例患儿中有1例患儿为胆囊结石, 经B超检查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对照组63例患儿中有9例误诊, 其中8例经手术探查阑尾均正常, 其余1例为急性肠套叠。

当小儿急性阑尾炎确诊后应及时展开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和成人阑尾炎处理过程相同。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展开手术切除阑尾后均痊愈, 这说明早期手术可对急性阑尾炎发挥显著治疗效果, 而早期诊断作为早期手术的前提及重要依据, 在患者治疗中的重大意义。本次研究证实, 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 腹部超声可大幅提高诊断准确率, 降低误诊率, 为患儿手术治疗提供确切诊断依据,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钱德吉.小儿急性阑尾炎内科误诊65例原因分析.临床误诊误治, 2010,23(11):1035.

[2] 吕海文.小儿急性阑尾炎102例临床诊治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1,8(13):145.

[3] 徐迪. B超声在小儿急腹症的诊断中的应用.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3,1(1):42-43.endprint

【摘要】 目的 对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腹部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于2009年3月~2013年9月诊治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126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 对照组行查体及临床症状检查,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腹部超声检查, 对比两组诊断准确性、误诊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确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误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 腹部超声可大幅提高诊断准确率, 降低误诊率, 为患儿手术治疗提供确切诊断依据,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症状;腹部超声;误诊

小儿急性阑尾炎属于腹外科常见急腹症, 起病急促、病情凶险且进展较快, 容易引发坏疽穿孔症状, 当患儿早期伴随腹泻、发热、腹胀及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时临床诊断并不困难[1], 然而部分患儿由于心理及年龄等特点常缺少典型体征及临床表现, 很容易造成临床误诊[2], 导致小儿急性阑尾炎最佳治疗时机延误。为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有效诊断方法, 作者选取126例患儿, 分别展开常规检查及腹部超声检查, 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09年3月~2013年9月诊治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126例, 其中男74例, 女52例, 年龄为9个月~13岁, 平均为(6.5±2.3)岁;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展开对比。

1. 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通过查体、临床症状检查判断为急性阑尾炎,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展开腹部超声检查:利用SIEMENS ACUSON Antares或GEViVid S6超声诊断仪器展开腹部超声检查, 将凸阵式探头及线阵式探头结合应用, 设定探头频率为3.7~5 MHz, 按照腹部超声结果展开判断。两组患儿均展开手术治疗, 并将临床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1. 3 判断标准 小儿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标准为:经腹部超声检查显示, 阑尾最大直径大于6 mm;患儿阑尾腔可见明显的积液, 或阑尾被组织包围的部分为粪石状。

1. 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 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 二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确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误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具体见表1。

3 讨论

目前小儿急性阑尾炎发病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很多学者认为其致病原因包含多个方面, 主要是神经反射、细菌感染、阑尾腔梗阻及血流障碍等诸多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所致, 具体有腹泻、受惊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导致肠道中细菌向阑尾成功入侵, 最终引发阑尾炎;小儿扁桃腺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可导致阑尾壁增厚, 致使血流受到阻碍, 最终会引发阑尾炎。当小儿阑尾腔被寄生虫、异物及粪石堵塞时, 容易导致阑尾腔中内容物难以畅通引流, 这为细菌繁殖提供了基础条件, 是导致急性阑尾炎常见原因。当阑尾腔在长期下存在阻塞时, 很容易导致阑尾中血液循环出现障碍, 引发组织缺血, 故而患儿阑尾穿孔坏死发生的可能性大幅增加。诸多临床时间证实,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早期准确诊断极为重要。然而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 对疼痛部位无法准确定位, 患儿通常对症状通常无法清楚描述;同时患儿胃肠道具有较大游离度, 在临床检查时存在较大困难, 故而该病临床确诊具有一定难度。

在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检查中, 通常根据患儿体征和临床症状展开检查, 诊断依据主要为患儿麦氏点存在反跳痛及压痛。然而由于部分患儿缺乏典型临床表现, 很容易出现漏诊及误诊现象。为避免因临床误诊造成患儿病情延误, 最终引发腹膜炎或阑尾穿孔等严重症状, 故而很多手术医师主张为患儿尽早展开剖腹查看, 然而积极处理态度会致使阴性结果发生率大幅提高。随着超声诊断技术不断发展, 其在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中也逐渐得到应用。本院在为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诊断时, 对照组采取常规查体及临床症状检查等方法确诊, 而观察组采取腹部超声方法展开检查。腹部超声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检查中的原理为:当阑尾正常时, 在超声检查下其和周围肠管具有十分类似的影像, 分辨时较为困难;当阑尾出现病变后, 在超声检查时病变阑尾和周围组织间的影像有明显不同。腹部超声具有操作简便、非侵入性、患者耐受性高、无辐射、诊断准确率高、诊断费用较低等特点, 可实现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与非阑尾炎所致疾病的有效排除[3]。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63例患儿经查体及临床症状检查后, 有6例患儿未得到明确诊断, 而经腹部超声进一步检查后, 均确诊为急性阑尾炎;而3例在查体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 经腹部超声检查后予以排除。另外, 腹部超声在该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也存在一定不足, 如当患儿阑尾直径在6 mm以下时, 很容易发生误诊及漏诊事件。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63例患儿中有1例患儿为胆囊结石, 经B超检查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对照组63例患儿中有9例误诊, 其中8例经手术探查阑尾均正常, 其余1例为急性肠套叠。

当小儿急性阑尾炎确诊后应及时展开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和成人阑尾炎处理过程相同。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展开手术切除阑尾后均痊愈, 这说明早期手术可对急性阑尾炎发挥显著治疗效果, 而早期诊断作为早期手术的前提及重要依据, 在患者治疗中的重大意义。本次研究证实, 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 腹部超声可大幅提高诊断准确率, 降低误诊率, 为患儿手术治疗提供确切诊断依据,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钱德吉.小儿急性阑尾炎内科误诊65例原因分析.临床误诊误治, 2010,23(11):1035.

[2] 吕海文.小儿急性阑尾炎102例临床诊治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1,8(13):145.

[3] 徐迪. B超声在小儿急腹症的诊断中的应用.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3,1(1):42-43.endprint

【摘要】 目的 对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腹部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于2009年3月~2013年9月诊治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126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 对照组行查体及临床症状检查,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腹部超声检查, 对比两组诊断准确性、误诊率。结果 观察组临床确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误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 腹部超声可大幅提高诊断准确率, 降低误诊率, 为患儿手术治疗提供确切诊断依据,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关键词】 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症状;腹部超声;误诊

小儿急性阑尾炎属于腹外科常见急腹症, 起病急促、病情凶险且进展较快, 容易引发坏疽穿孔症状, 当患儿早期伴随腹泻、发热、腹胀及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时临床诊断并不困难[1], 然而部分患儿由于心理及年龄等特点常缺少典型体征及临床表现, 很容易造成临床误诊[2], 导致小儿急性阑尾炎最佳治疗时机延误。为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有效诊断方法, 作者选取126例患儿, 分别展开常规检查及腹部超声检查, 并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09年3月~2013年9月诊治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126例, 其中男74例, 女52例, 年龄为9个月~13岁, 平均为(6.5±2.3)岁;将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3例, 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展开对比。

1. 2 方法 两组患儿均通过查体、临床症状检查判断为急性阑尾炎,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展开腹部超声检查:利用SIEMENS ACUSON Antares或GEViVid S6超声诊断仪器展开腹部超声检查, 将凸阵式探头及线阵式探头结合应用, 设定探头频率为3.7~5 MHz, 按照腹部超声结果展开判断。两组患儿均展开手术治疗, 并将临床诊断结果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

1. 3 判断标准 小儿急性阑尾炎超声诊断标准为:经腹部超声检查显示, 阑尾最大直径大于6 mm;患儿阑尾腔可见明显的积液, 或阑尾被组织包围的部分为粪石状。

1. 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 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 对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当结果满足P<0.05时, 二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临床确诊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误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具体见表1。

3 讨论

目前小儿急性阑尾炎发病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很多学者认为其致病原因包含多个方面, 主要是神经反射、细菌感染、阑尾腔梗阻及血流障碍等诸多因素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所致, 具体有腹泻、受惊及胃肠道功能紊乱等导致肠道中细菌向阑尾成功入侵, 最终引发阑尾炎;小儿扁桃腺炎及上呼吸道感染等可导致阑尾壁增厚, 致使血流受到阻碍, 最终会引发阑尾炎。当小儿阑尾腔被寄生虫、异物及粪石堵塞时, 容易导致阑尾腔中内容物难以畅通引流, 这为细菌繁殖提供了基础条件, 是导致急性阑尾炎常见原因。当阑尾腔在长期下存在阻塞时, 很容易导致阑尾中血液循环出现障碍, 引发组织缺血, 故而患儿阑尾穿孔坏死发生的可能性大幅增加。诸多临床时间证实, 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早期准确诊断极为重要。然而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 对疼痛部位无法准确定位, 患儿通常对症状通常无法清楚描述;同时患儿胃肠道具有较大游离度, 在临床检查时存在较大困难, 故而该病临床确诊具有一定难度。

在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检查中, 通常根据患儿体征和临床症状展开检查, 诊断依据主要为患儿麦氏点存在反跳痛及压痛。然而由于部分患儿缺乏典型临床表现, 很容易出现漏诊及误诊现象。为避免因临床误诊造成患儿病情延误, 最终引发腹膜炎或阑尾穿孔等严重症状, 故而很多手术医师主张为患儿尽早展开剖腹查看, 然而积极处理态度会致使阴性结果发生率大幅提高。随着超声诊断技术不断发展, 其在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诊断中也逐渐得到应用。本院在为小儿急性阑尾炎患者进行诊断时, 对照组采取常规查体及临床症状检查等方法确诊, 而观察组采取腹部超声方法展开检查。腹部超声在小儿急性阑尾炎检查中的原理为:当阑尾正常时, 在超声检查下其和周围肠管具有十分类似的影像, 分辨时较为困难;当阑尾出现病变后, 在超声检查时病变阑尾和周围组织间的影像有明显不同。腹部超声具有操作简便、非侵入性、患者耐受性高、无辐射、诊断准确率高、诊断费用较低等特点, 可实现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早期诊断与非阑尾炎所致疾病的有效排除[3]。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63例患儿经查体及临床症状检查后, 有6例患儿未得到明确诊断, 而经腹部超声进一步检查后, 均确诊为急性阑尾炎;而3例在查体后确诊为急性阑尾炎, 经腹部超声检查后予以排除。另外, 腹部超声在该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也存在一定不足, 如当患儿阑尾直径在6 mm以下时, 很容易发生误诊及漏诊事件。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63例患儿中有1例患儿为胆囊结石, 经B超检查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对照组63例患儿中有9例误诊, 其中8例经手术探查阑尾均正常, 其余1例为急性肠套叠。

当小儿急性阑尾炎确诊后应及时展开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和成人阑尾炎处理过程相同。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展开手术切除阑尾后均痊愈, 这说明早期手术可对急性阑尾炎发挥显著治疗效果, 而早期诊断作为早期手术的前提及重要依据, 在患者治疗中的重大意义。本次研究证实, 在小儿急性阑尾炎诊断中, 腹部超声可大幅提高诊断准确率, 降低误诊率, 为患儿手术治疗提供确切诊断依据,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钱德吉.小儿急性阑尾炎内科误诊65例原因分析.临床误诊误治, 2010,23(11):1035.

[2] 吕海文.小儿急性阑尾炎102例临床诊治分析.中国医药导报, 2011,8(13):145.

[3] 徐迪. B超声在小儿急腹症的诊断中的应用.创伤与急诊电子杂志, 2013,1(1):42-43.endprint

猜你喜欢

腹部超声误诊临床症状
眼眶组织淀粉样变易误诊临床分析
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分析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经阴道超声及经腹部超声在不同大小包块宫外孕上诊断能力对比
阴道超声与腹部超声联合检查在诊断宫外孕中的价值探讨
腹部超声检查在胆囊炎外科手术治疗前的应用价值
关于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患者的CT磁共振表现以及漏误诊研究
老年人梅毒抗体阳性诊断梅毒易误诊原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