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放一导”阅读教学模式简介
2014-04-26侍行强
侍行强
摘 要:“五放一导”阅读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构建了适应新课改下的现代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适应不同能力的学生,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他们的素质。
关键词:阅读;“五放一导”;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45-2
一、“五放一导”阅读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1.传统教学模式的缺失。中国的课堂教学是“插秧式”——整齐划一的,它试图维护严格的甚至苛刻的教学秩序,来确立所谓的“教师权威”,一个尺度量人才,坚持“知识本位”,远离学生主体活动和“特别学生”的差异性,甚至宣扬“精英主义”。此等不公平的教育价值取向,否定了教学贵在自主探究、沟通与合作的育人本质,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和权利,也不自觉地否定了教师在教学中所具有的真正的指导与合作的作用。
2.《语文课程标准》的导向。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我们坚实地探究合理运用儿童实践层面与心理层面阅读的亲历模式,“眼中有人”,让孩子们都参与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去,而非教师向孩子过分地宣讲属于自己而非孩子们的体验,成就孩子终身成长与发展的能力。
二、“五放一导”阅读教学模式结构图解
三、简析“五放”的途径与意义
1.放开让学生自主确立学习目标。“自主”是创新的前提,放开让学生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显得重要,这是求知欲、内驱力的自发体现;“放”也还要“扶”,教师要引导、提炼符合文本阅读范围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这是认知建构的开始。
2.放开让学生领悟、内化。学生发现问题,通过读、思、问(包括查工具书)等自能方式去分析和解决问题,找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只有留给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的时间,思维的火花才会灿烂开放,从而完成内在知识的初步建构。这是第一次认知达标过程。
3.放开让学生质疑问难。放开让他们问同学、问学具、问周边人,教师要呵护他们提出的有大有小,有难有易,有偏有怪的问题,发现思维的漏洞,并引发心理酝酿效应,再上升到口语表达心声,让他们灵感的火花有喷洒的时间,激情的灵魂有跃动的空间。要努力地创造“问题—试探性假说—批判与检验”的探究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开展“自主思维型阅读教学”实质上就是在建构“质疑文化”。这是第二次认知达标过程。
4.放开让学生合作、交流。一是带着质疑在小组中合作解疑,在合作探究中碰撞思维的火花,诞生新思路、新方法,实现新认知。这是第三次认知达标过程。二是依据上述流程中自悟内化、质疑问难、小组合作弄不清的问题,教师和全体学生一道去交流,寻求、发现、解决问题,充分显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个交流的过程,就是对收集来的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梳理和深加工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内化信息为知识的过程。这是第四次认知达标过程。
5.放开让学生延伸、转化知识。让学生自出习题或谈体会或总结学法,也可采用“相似知识提示法”放开让学生去发现真理,延展和深化认知,打破教材等于教学内容的围墙,给他们自主施展自能的时空。这是第五次认知达标过程。
以上五个梯状层次的螺旋式达标活动,每个学生的问题都在深度思考的基础上得到及时的解决,担任和承受释疑任务的学生更是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6.教师适时“导拨”。导拨是贯穿教学各流程的“经线”,让“经线”充分渗透到学生听、说、读、写这根“纬线”中去,让学生更好地去思、寻、悟、交流……,达到将教师、教材、教学与学生、学具、学法这“三教三学”在课内外协调运作,实现多维互动的最优化的教学作用。
教师的导引就是在“五放”的教学流程中,相机渗入大量信息,打通课堂内外,实现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的有机链接,从而引发学生课外努力拓展知识面的动机。
四、“五放一导”阅读教学模式的创新性与独特性
1.变革教材内容。改变教材就等于改变教与学的内容的
传统陋习,以教材为范例,拓展社会、家庭与周边环境中的阅读资源,包括有字之本与无字之书,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时时要阅读,刻刻须思考。
2.建构学生文化。引导学生搜集知识与处理信息,在阅读过程中逐渐建构自己的文化基础,获得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学生立身安命终生发展铺下坚实的基石。
3.变革学习方式。教师依据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在共同学习与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掌握认知方法与技能,还学生自主释放才艺的权力,发展学生自能探究知识的时空。
4.建构教学模式。告别传统阅读方式,建构阅读教学新模式,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发展之道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