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我国服装出口问题的思考与探索

2014-04-26谢少安邓民生

经济师 2014年3期
关键词:服装出口全球价值链中国

谢少安+邓民生

摘 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但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依然处于不利地位。文章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提出了我国在全球服装价值链中存在“两个缺失”的问题,并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阐释了延长价值链、提升价值链、整合价值链和培育价值链的四大对策。

关键词:全球价值链 中国 服装出口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3-058-02

全球价值链作为一门新兴理论,在短短几十年内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受到各国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1985年美国哈佛商学院迈克尔·波特教授在《竞争优势》一书中首次提出价值链一词,1999年美国杜克大学教授格里芬以纺织服装产业进行研究,提出了全球商品链理论,继而在2003年格里芬和几位学者提出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GVC),以摆脱商品链一词的局限性,更加突出强调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重要性。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分析与思考我国服装出口问题的对策。

一、我国全球服装价值链的问题

全球服装价值链可从出口服装设计、服装设备、服装面料、服装生产、服装出口、服装零售直至服装回收处理以及与之相关的研发、生产、物流、金融、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等相关产业等共同形成的增值活动,本文主要运用数据分析并提出“两个缺失”的问题。

1.我国服装全球价值链的主导主体缺失。服装全球价值链的主导主体是指在服装国际化产业链中具有主导和控制地位的企业或企业集团。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化,我国服装出口中小型企业众多,无一企业或企业集团主导构建全球服装价值链,都是以配角的身份嵌入由国外服装采购巨头控制的服装供应链之中。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服装出口90%或更多的通过贴牌,很少有企业进行服装自主品牌国际营销,更无企业占据服装全球价值链的主导地位。根据对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统计2012年服装出口100强的分析(参见表1),不难发现三个问题,一是服装出口以中小型企业居多,100强中没有一家出口超10亿美元的大企业,其中5亿美元以上5家,4~5亿美元的出口企业2家,3~4亿美元的出口企业5家,2~3亿美元的出口企业22家,没有一家是在国际上极具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知名企业。二是我国目前的服装出口企业有60000多家,大多是集体企业,大多以商贸型的流通企业为主,2012年的中国有30家服装企业入选中国品牌500强企业,但无一进入中国服装出口企业100强。三是2012年服装出口100强企业,总额为209亿美元,约占全国服装当年出口1591.78亿美元的13.13%。宁波申州针织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服装出口企业,出口额也不足10亿美元,而且该公司专注于OEM,只卖产品不做品牌,其它也少有企业做自主品牌出口。

2.我国服装全球价值链动力机制缺失。按照格里芬的观点,全球价值链有两种动力机制,一种是生产者驱动型的价值链,另一种是购买者驱动型的价值链。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生产国、出口国,但在全球服装价值链中存在动力机制缺失的问题,既不拥有生产者驱动型的全球服装价值链,又未形成购买者驱动型的全球服装价值链。生产者驱动型全球服装价值链,是指由服装生产者对外投资来推动市场需求,形成服装全球产业链的垂直分工体系。目前,我国早有品牌服装企业,如杉杉、雅戈尔、红豆等企业在国家“走出去”的政策指导下,在越南、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开办服装分厂,走服装国际化的经营道路。但总体上看,投资规模有限、经营发展缓慢,尚不具备形成生产者驱动型全球服装价值链的实力和管理水平。购买者驱动型全球服装价值链,又称为采购者驱动型全球服装价值链,是指拥有强大品牌优势和国内销售渠道的国家服装巨头通过全球采购和贴牌等生产方式组织起来的跨国商品流通网络,我国的服装出口除波士顿、李宁等极少数服装品牌企业试水OBM外,其它的服装外贸公司、服装工贸企业,服装三资企业主要是通过贴牌,承接国际服装采购商的OEM订单,嵌入全球服装价值链。这种参与国际分工的位阶极低,处于“微笑曲线”低端的产品生产环节,其每件套服装出口年均成交价格极低。从表2可以看出三个问题:一是出口服装的主要是中低档的“大路货”,注重于服装出口的来料加工和来样加工,忽视了服装价值链高端的设计;二是服装出口自主品牌都不敢走过国门,甘为别人作嫁衣裳;三是我国服装出口不做国际市场的终端,只满足于向国外服装进口中间商交货,甚至喜欢按FOB成交,连服装出口的国际物流运输也交给了外方,丧失了服装国际供应链的构建和主动权。

二、我国全球服装价值链的发展对策

全球服装价值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我国服装出口的战略高度,从政府、企业层面,对服装价值链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规划,从而进一步彰显我国服装出口的比较优势、提升服装出口的国家形象和竞争力,向世界展示“美丽中国”。下面侧重从四个方面提出我国全球服装价值链的发展对策。

1.延长全球服装价值链。基于全球服装价值链角度,我国主要集中在服装生产加工环节,其价值增值约占整个价值链的9%~10%,其大量的增值部分在服装设计和服装批发、零售环节。因此,我国服装企业要努力延长我国服装的全球价值链,根据我“微笑曲线”,延长服装全球价值链的方法主要有二:一是向左上方的服装产品研发、服装设计延伸,向耐克、阿玛尼、古奇等国际知名服装品牌学习,生产自主研发、自主设计的发展出口,实现OEM向ODM、OEM向OBM转型。二是向右上方的在国外目标市场上的服装批发、服装零售业延伸,向ZARA、H&M、GAP、优衣库等国际知名品牌学习,积极扩大自主品牌宣传、积极在国外建立精品场、专卖店、专柜,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立线上线下的销售终端,直接与广大的消费者构建一个完整的服装价值链。

2.提升全球服装价值链。在全球服装价值链之中,发达国家失去了服装生产上的比较优势之后,无一例外地都转向服装产业的升级,转向了服装价值链高端。意大利服装转向服装设计、加工或委托加工、销售一条龙的运作体系,构成了很多全球顶级品牌完整的产业链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我国提升全球服装价值链应从四个方面努力:一是定位升级,服装不是一般的传统的消费品,而是时尚产品、创意产品,实现服装“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二是组织升级,实现服装加工环节的经营管理上升到整个产业链的经营管理。三是产品升级,大力发展自主品牌出口,或加快自主品牌国际生产销售的进程,实现服装产品出口向服装品牌国际经营的发展。四是功能升级,增加服装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实现由卖衣裳向卖文化的进化。endprint

3.整合全球服装价值链。资源不断优化整合不仅是21世纪的重要特征,也是全球价值链增值的重要举措。我国要整合全球服装价值链需要从两个方面努力,一是纵向一体化整合,就是服装企业向后通过收购、参股、控股等方式,整合面料、印染、配饰等服装原材料企业,向前在国外收购、参股、控股,拥有或控制服装进口中间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形成服装设计、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全球价值链。二是横向一体化整合,就是服装企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同行业紧密型或松散型的战略合作,强强联合、优势互补,不仅有助于减少同业竞争、同质竞争,还有利于扩大贸易规模、降低贸易成本、巩固贸易的市场地位、提高企业贸易竞争优势。

4.培育全球服装价值链。我国在全球服装价值链中的“两个缺失”,这与中国在服装贸易的国际地位极不相称,因此,政府积极培育我国全球服装价值链,通过政策从四个方面引导服装出口做成、做大、做强价值链。一是产业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发展低碳环保的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服装产品出口。二是金融政策引导,鼓励大中型服装出口企业,积极“引进来”与“走出去”,实施兼并、参股控股,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把企业做大、做强,把服装价值链做长、做强,形成内生拓展型服装价值链。三是通过退税政策。鼓励企业转变出口贸易增长方式,大力发展服装一般贸易出口,大力发展服装自主品牌出口。四是通过人才政策,鼓励高等院校和企业结合,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国际经营管理能力的全球服装价值链的优秀人才。

[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3YJA630108)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马海燕.中国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0

[2] 刘元风.我们离世界服装品牌有多远[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1

[3] 中国服装协会.2012-2013中国服装行业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3

[4] 滕晓梅.基于全球价值链下我国服装业产业升级对策研究[J].理论探讨,2011(2)

[5] 谢少安,邓民生.我国出口服装的品牌生态管理研究[J].时代经贸,2013(12)

[6] 周浪,刘志迎.全球价值链下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升级模式研究[J].重庆与世界,2013(12)

(作者单位: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7;安徽省皖投融资担保公司 安徽合肥 230022;第一作者简介:谢少安,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副院长、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责编:若佳)endprint

猜你喜欢

服装出口全球价值链中国
2020年纺织服装出口逆势增长
1-6月纺织服装出口保持稳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