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向一流地勘名企迈进
——访中国建筑材料工业集团地质勘查中心江苏总队总队长王伟

2014-04-26

江苏建材 2014年1期
关键词:总队江苏

本刊记者

向一流地勘名企迈进
——访中国建筑材料工业集团地质勘查中心江苏总队总队长王伟

本刊记者

记者:王总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采访。近年来,中国建筑材料工业集团地质勘查中心江苏总队(下文简称江苏总队)各项业务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精细化管理及立足主业发展方面取得了重要经验。为了让广大读者对江苏总队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先请您介绍一下江苏总队的基本情况。

王伟:好的。江苏总队成立于1979年,单位驻地南京市江宁区麒麟街道。江苏总队是一支专门从事资源勘查、矿产评价、矿山开采、灾害环境地质评估与设计、矿山监测、岩土工程勘察、水文地质、工程测绘、基础工程施工、坑基支护设计施工与监测等业务的综合性专业单位,涉及的业务面很广。

江苏总队现有技术人员111人,占全部员工65%以上,其中高级技术人员43人,其中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1人,教授级高工10人。技术人员是江苏总队最大的的财富,也是保证江苏总队快速稳健发展的最重要支撑力量,就是因为有了一批在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专家,有了一支技术过硬敢拼敢闯的优秀技术团队,我们才能够做到业务拓展有力,企业持续发展。

目前,江苏总队拥有固体矿产甲级、工程勘察综合甲级、基础施工一级资质,一级区域地质、钻探施工、水文地质、工程测绘等十多个乙级资质。

自江苏总队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1000多项地质勘查、工程勘察及水文凿井项目,累计探明矿产储量约23亿吨,涉及16个矿种,为江南、中国、淮海、苏州金猫、镇江京阳、天山等一大批大中型水泥厂勘探了水泥原料配料矿山,为中国高岭土公司勘探了高岭土原料基地,为江苏玻璃厂、金陵玻璃厂勘探了硅质原料基地,对推动江苏建材行业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促进江苏建材企业做强做大做优发挥了积极作用。2012年,江苏总队获得了“江苏省建材行业先进集体”称号。

由于江苏矿产资源相对贫乏,为了规避单一依靠资源地质主业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江苏总队适时进入了岩土勘察及施工领域,成立了江苏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和江苏华建岩土工程有限公司,专攻工程勘察及桩基础施工领域,通过20多年的拼搏进取,这两个企业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江苏总队在南京地区拥有了较高的美誉度和较强的竞争力。另外,为了延伸和拓展资源地质业务,2007年在江苏盱眙成立了盱眙县中材凹凸棒石粘土有限公司,专攻凹凸棒石粘土的开采及加工业务,公司成立以来业务发展很快,前景看好。

记者:业内一直称赞江苏总队是“精细化管理的先行者”,请问总队的管控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伟:过奖了。说实话,企业的发展必须要有好的管理平台、完善的制度和严格执行制度的措施,否则企业的发展就难以得到保障。我们的管理工作制度,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和不断完善,已经较好地适应了总队的管理需求。制度很难以好坏来简单界定,关键是制度能否适应需要,能否切实执行。制定设计一定要量体裁衣,要契合及匹配实际情况,才能收到较好的成效。在不违反法律规范的前提下,最切合实际、最能出效果的制度就是好制度。

国企在制度建设上一直比较重视,制度涵盖企业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这对于规范管理、降低运营风险大有好处。我接手管理江苏总队后,在制度执行力及执行效率上下了不少力气,“我们一直在努力”。刚接手的感觉是“亚历山大”。此前的计划经济时代,业务由上面安排,每年按计划完成任务就行了,领导班子压力小。转轨初期大家都还没有适应新形势,“等靠要”的旧观念还没有完全消除,向市场找业务的意识还没有形成,一年下来江苏总队全部的产值也就100万元上下,利润是负数。面对这个局面,领导班子的压力可想而知。好在我们领导班子成员都比较年轻,血气方刚,压力面前都还有一股不服输的勇气和奋发向上、敢闯敢拼、敢于挑战的精神。于是,江苏总队领导班子从管理体系入手,在深入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向同行学习、到兄弟单位取经,搭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内部管理体系框架,尽管修订和完善了多次,但是其核心内容一直没变。

江苏总队的管理内容概括起来有四个核心:内部银行体系、内部价格体系、内部责任制体系和内部考核体系。四个体系互为制约与补充,构成了江苏总队管理架构的基础。

内部银行体系和内部价格体系构成了基本的结算体系。江苏总队针对生产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制定了相应的内部价格,各部门按照工作量以及内部价格进行工作费用结算,部门收入与支出清清爽爽,彻底扭转了过去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通病,实现了付出与回报的较好匹配,也提高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责任心,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利润,发挥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责任制目标体系与考核体系是开展经济运营必不可少的手段。每年江苏总队将全年工作目标进行分解,与各部门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重点、工作质量、部门经营管理质量、团结协作要求等考核措施、考核标准及考核要点。

在考核方面,具体做法是推行百分制考核,员工之间、领导与员工之间、中层干部之间都要开展测评和对比考核,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加权统计考核分值。与此同时,江苏总队考核委员会对各部门按季度考核、年终全面考核,考核与绩效挂钩,与评先评优挂钩,确保了考核工作的客观公正。

以上管理体系,可以说非常精细,比如办公场所用电、部门差旅费、招待费控制,基本上不需要总队管理层干预。因为费用已核算到部门,花费多了人员的奖金就少,部门经营亏损了,年终考核成绩就会受影响。当然,我们的考核标准也会与时俱进进行调整,如果真的出现亏损,我们可以通过与往年度费用进行对标,找出新增开支项,实事求是进行增拨,前提就是该花的费用一分不少,不该花的费用一分不增。

记者:据了解,如今一般企业的人才流动都很频繁,员工跳槽现象也很普遍,请问你们是如何培养和打造核心管理团队的?

王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一个优秀的企业,也必须有一个优秀的核心团队,才能保证企业稳健发展。多年来,江苏总队在管理层面上,首先是班子成员做好表率,加强交流与沟通,增进理解与信任,充分发挥班子的引领作用和核心力量。在中层管理团队上,充分引入竞争机制,举贤任能,不拘一格用人才,通过不断优化组合,形成了一个具有较强开拓能力、较强创新意识、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梯度合理的精英团队。

在技术团队打造上,江苏总队立足自身培养,推行老中青对接传统,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让一大批中青年专业骨干脱颖而出,成为经营管理和技术研究的中坚力量,保证了人才的储备。

地勘行业属于艰苦行业,对年轻人的吸引力相对要差一些,为了吸收到最优秀人才,我们实行了学费补贴。比如,野外工作为主的大学毕业生来队后,我们给予学费补贴,也就是说他大学四年的学费我们包了。再比如,2000年为了引进一名工程勘察方面的技术精英,我们给出的条件是其薪酬与总队班子成员看齐。我认为,对人才要舍得投入,要发挥其价值,没投入如何能有产出?不能发挥人才的特长,人才又怎能安心服务?引进人才关键是看成效,看投入的回报,留住人才关键是给其创造发展平台,让其能够有一个发挥和展示其价值的空间,让人才有成就感。

记者:近年江苏总队在国外开展资源地质工作红红火火,能否介绍一下积极实施“两个走出、两个加强”这方面的经验?

王伟:我们在国外开展业务也就五年多,积累了一点国外业务的经验。促使我们到国外开辟新战场其实也是形势所逼。大家都知道,去国外开展业务困难很多,政策方面、技术方面、安全方面、后勤保障方面,可以说在国内不算困难的问题,在国外就很可能是大问题。比如资源勘探施工中,国内带出去的设备,遇到某个部件出现小故障,在国内修理工很快就可以搞定,可是到国外如果缺乏配件,那就是大问题了。在国外最担心的就是安全问题,特别是在政局不稳的国家,开展业务的风险较大。再则,医疗问题也很棘手,特别是非洲部分国家,医疗水平有限并且还容易感染疟疾、黄热病等,这些都必须做好风险评估和应急预案,否则一旦出现突发情况肯定难以应对。我们2009年在几内亚开展工作时,为了做好医疗保健和防护工作,就专门为项目组配备了医生,做到有备无患。

江苏是经济大省,矿产资源相对匮乏且勘探程度高,地勘队伍多,竞争很激烈。不仅如此,江苏总队是驻地方的地勘单位,在相同条件下与地方地勘单位竞争基本上也没有优势可言。五年前亚洲金融危机,地勘行业形势严峻,在国内我们基本上找不到合适的项目。在此情形下,江苏总队班子通过调研论证,提出了“两个走出,两个加强”的突破思路。

“两个走出,两个加强”就是走出建材、走出国门,加强横向联合、加强内部管理。具体说就是在服务领域走出建材,拓展到资源评估、安全检测、灾害治理、环境评价、水土保失等领域;服务区域上走出南京,走出江苏,走出国门;服务对象上,加强联合;内部管理上,加强管理流程再造和管理精细化。

随着“两个走出,两个加强”战略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取得的成效也越来越明显。这几年,我们先后承接了印尼苏拉威群岛镍矿地质调查、卢旺达水泥有限公司1500T/D水泥生产线勘察、尼日利亚拉戈斯水泥生产线桩基超前钻、几内亚水泥灰岩矿区勘查及水泥厂区勘察、莫桑比克海滨砂矿、赞比亚钻石矿、祖母绿矿调查等30多个项目,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收益。为了进一步拓展业务渠道,打造国外业务的信息平台,2012年,江苏总队与有关单位在赞比亚合资成立了矿产资源公司,已平稳运作一年。

记者:你们在拓展国外业务的同时,是如何巩固和拓展国内市场的?

王伟:国内市场是我们的根,我们一直在坚守并不断巩固。国外项目风险大、战线长、不可控不确定因素多,目前我们只能将其定位成业务的补充和延伸,国内业务仍然是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的基础。就以近三年来说,我们的国内业务面已经有了较为可观的拓展,重点主攻地质矿产的延伸服务以及西部省份和内陆省份的业务拓展,我们先后在安徽、山西、内蒙古等省区开展了地质工作,并且将业务拓展到金属矿产的勘查,同时我们也在不断强化地质找矿手段(如物化探),不断培养和提升技术团队的实力,提升我们的综合竞争力,练好内功才能谋求更大的发展。

记者:前几年许多企业矿业运作非常热,听说江苏总队拥有一个很有前途的矿山,并正在实施项目建设,请王总简单介绍一下?

王伟:没错,前些年一提起矿产大家就眼红,觉得这是个好买卖,大家扎堆一窝蜂投入,结果有的赚了个盆满钵满,但更多的在矿业方面翻船,赔得家底空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矿业投资风险很大。有些企业主业与矿毫不相干,认为矿业开发前途无限,好像这是个可以获取暴利的行业,仅仅依靠一个矿区的初步地质调查结论,就想当然给一个矿区估价并投资,这种赌博,其结果可想而知。

我认为,凡是切入到一个新领域,前期的调查论证最为关键,否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不仅要对行业的现状、国家政策、发展趋势、产品定位、产品市场空间以及市场竞争力进行全面调查论证,而且也要对自身的经济承受力、人才储备及管理能力进行评估,有了足够的把握才能启动,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我很赞同一个观点,那就是越是大家都看好、越是观念趋同的产业,你越要慎重再慎重。第一个吃螃蟹、剑走偏锋、另辟蹊径、不随波逐流的企业往往能够取得成功。

江苏总队一直以非金属矿勘查为主业,对矿业的认识与理解算是“专业户”。过去对矿业的开发利用也不重视,总是被动找矿,找到矿就是国家的。随着形势的发展和市场的转变,我们也逐渐对拥有矿权有所重视。一个矿区的勘查费用可能也就几百万到上千万,但资源价值也许上亿甚至更多,收益也更高。依托专业优势,我们对某些矿山的矿权也逐渐产生了兴趣。通过对盱眙县凹土矿产的调查,我们拿下了一个凹凸棒石粘土矿区的采矿权。自2007年起,江苏总队成立了中材盱眙凹土有限公司,并开始了试验性的小规模开采,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江苏总队拥有的矿山,资源品质、已探明的保有资源量都占有较大的优势。目前我们销售的凹凸棒石粘土原矿在盱眙地区占绝对优势。

记者:凹凸棒石粘土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王伟:凹凸棒石粘土矿,简称凹土,在中国分布很少,已探明的资源量更少,根据现有资料,苏皖地区主要分布在盱眙、六合和安徽的明光等地。凹土原矿干燥后呈白色,所以老百姓俗称其为“白土”。目前全世界探明的凹土资源主要在中国,盱眙县已探明的储量为8.9亿吨,占全国70%、占世界50%。我们的矿是盱眙资源量最大、品质最好的。

凹土被评价为“千土之王”,可以说是非金属矿中的稀土,凹土矿物具有纳米材料的属性,是具有纳米通道结构的天然纳米结构矿物材料,由于它具有非常大的比表面积和一定的离子交换性,因此广泛用作干燥剂、防潮珠、吸附剂、催化剂载体和抗菌剂载体等。随着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凹凸棒粘土》、国家建材行业标准《凹凸棒石及试验方法》的获批,凹土产业走上了高端发展之路,其开发应用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如今,江苏省已将盱眙县的凹土产业列为特色支柱产业予以培育和支持,预计到“十二五”末,盱眙县有望实现凹土产业销售收入50亿元,税金4亿元,1-2家企业上市,并将逐步打造成百亿级产业。2012年4月,盱眙县政府为发展凹土产业,打造“凹土之都”,专门成立了盱眙县凹土产业发展战略委员会,加大对凹土产业的管理,成立凹土产业集团,可以预见,凹土产业开发将迎来黄金时期。

基于对行情的判断,对产业政策的理解,江苏总队审时度势,通过审慎调研与分析,2012年启动了凹土深加工项目,2013年7月28日项目正式开工,目前土建及设备安装已经接近尾声,预计2014年一季度就可以试生产。

我们的目标是做凹土产业的领军企业,初期产品为脱色剂,产能每年3万吨。我们希望通过滚动发展,通过加强产品研发,加强科技创新,逐步向高端产品延伸。江苏总队也有一个很大的梦想,那就是在做大做强凹土产业的同时,充分利用好矿区的玄武岩资源。凹土原矿的上部覆盖着丰富的玄武岩资源。玄武岩资源的利用价值很高,现在这部分资源作为建筑石料出售很可惜。我们初步设想在对矿区玄武岩资源的勘查和分析基础上,对玄武岩资源开发岩棉产品开展可行性分析,向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发展。

记者:王总,请简单介绍一下江苏总队未来几年的发展方向。

王伟:好的。现在我们正在推进江苏总队“十二五”规划目标的落实。下一步,江苏总队必须围绕地质找矿这个主业发展,做熟悉的、做擅长的、做有把握的;眼界可以放宽,观念可以超前,但措施必须实在,风险必须可控。工作重点一是全力以赴做好凹土产业发展,要通过3-5年的运作,把“中材凹土”打造成凹土行业的一流品牌;二是毫不动摇地强化地勘主业,目前正在进行调研与论证,初步设想从强化地质找矿的手段入手,就是物化探方面加强投入,提升地质资源勘探的综合能力。物化探就好像医院的B超设备,间接察看地下资源,靶向性强、费用低;三是不断壮大岩土施工板块,创品牌,树标杆。四是进一步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加强管理创新,加强信息化管理与风险管理。

记者:感谢王总在百忙中接受我们的采访,相信江苏总队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猜你喜欢

总队江苏
2022年武警部队刊稿情况统计
Changes in China in the eyes of a foreigner
2021年《武警医学》刊稿情况统计
数读江苏
2020年《武警医学》刊稿情况统计
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2019年《武警医学》刊稿(含照片)情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