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QC案例:近红外分析仪在原辅料单件鉴别中的应用

2014-04-26超越QC小组

上海质量 2014年1期
关键词:单件水合乳糖

◆超越QC小组 / 文

QC案例:近红外分析仪在原辅料单件鉴别中的应用

◆超越QC小组 / 文

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医药企业。公司拥有固体制剂、液体制剂两个生产车间,目前均已通过我国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认证。为了进一步增加公司的竞争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高企业自身的产品质量要求,目前固体制剂车间已申请2008版欧盟GMP的认证,该标准核心是风险控制,并将质量风险管理系数放在了与生产管理规范同等重要的位置。

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超越”QC小组成立于2012年6月,共有小组成员7名,集合了质量部QA和QC的精英力量,课题类型为创新型,活动时间从2012年6月至2013年的3月,活动次数达60余次。小组活动严格按照PDCA的循环展开,在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

一、选题理由

2010年版GMP第一百一十条规定“应当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采取核对或检验等适当措施,确认每一包装内的原辅料正确无误。”

2008版欧盟GMP附录8《原辅包装材料的取样》中规定:“只有对每一个包装容器中的样品都进行鉴别试验后,才能确认整批物料的鉴别正确无误。只有通过验证建立了规程,能确保原辅料的每一个包装的贴签不可能出现差错时,才允许对批的一部分容器进行取样。”

可见对物料进行单件鉴别是欧盟GMP认证的必要条件,也是我国GMP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设定目标

目前,公司已通过严格的质量审计,与供应商签订质量协议,进库时逐件核对标签、检查包装完整性和密封性,按取样规则抽样检验,评审放行等一系列的措施,来避免物料的混淆和误用,但是,这还不能完全满足欧盟认证的要求。为了配合固体制剂车间的欧盟GMP认证,也为了提高公司对原辅料检验的质量标准,进一步提高原辅料单件鉴别工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合格的物料投入生产,我们选定本次的QC活动课题为“建立原辅料的快速单件鉴别方法”。希望通过本次QC活动实现以下两个目标:1)建立一种能对原辅料进行100%单件鉴别的方法。2)该鉴别方法快速有效。

三、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1. 提出方案并确定最佳方案

运用头脑风暴法,“超越”QC小组成员提出了化学法、TLC法、传统仪器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HPLC等)、近红外分光光度法4种常用原辅料的鉴别方法,并从人、机、料、法、环、检验这几个方面分别对它们进行了评估和筛选。随后又从适用性、操作性和经济性三方面进行了评分。

通过综合评估这五种分析方法,可以看出,近红外分光光度法具有如下优点:

1)适用性广,可以分析几乎所有含氢基的样品,广泛用于定性分析; 2)分析速度快,可在数十秒内获得一个样品的全光谱图,快速高效;3)操作简单,操作上不需要专门技能和特别训练;4)无污染和损伤分析,无需取样和样品处理,可以透过透明包装袋直接对样品扫描,避免物料污染,对贵重物料的检验尤其有优势;5)操作环境要求低,设备维护简单。

虽然近红外分光光度法的前期仪器购买、建模、验证成本比较高,但是操作时它仅消耗少量电能,无需使用有毒有害试剂,长期的分析成本低,非常适用于大量原辅料的快速单件鉴别,符合小组预定目标。因此选择近红外分光光度法作为最佳方案,予以采用。

2.目标可行性分析

1)技术成熟:近红外分析仪在国外的食品、医药、化工、石油等领域均有应用,技术比较成熟。

2)人员保证:超越QC小组由质量部QA和公司QC骨干力量组成,队伍技术过硬,工作经验丰富。

3)领导支持:公司领导对本次的QC小组给予了大力支持,为活动提供必要的资金、场所等硬件方面的支持。

四、制定对策表

在确立了最佳方案以后,小组成员参照中国药典、欧盟药典和美国药典中的《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指导原则》,根据5W1H的原则制定了详细的对策表(参见表1)。

五、对策实施

实施一:仪器选购

目前市场上常用的近红外分析仪有两种:一是台式近红外分析仪;二是便携式近红外分析仪。我们根据自身工艺需求,进行设备调研。台式近红外分析仪分析能力强,但体积比较庞大,更加适用于定量分析。而便携式近红外分析仪具有操作简单,检验速度快,携带方便的优点,更加适用于大量原辅料快速单件鉴别的目的,因此根据最终调研结果,小组决定选购便携式近红外分析仪。

实施二:设备验证和校验

1. 设备验证

在设备厂家的协助下,小组完成了近红外分析仪的IQ、OQ和PQ验证。

2. 设备校验

根据药典的《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指导原则》,请厂家有资质的人员对近红外分析仪进行校验,经公司计量室确认后,出具了计量合格证。

实施三:人员培训

由厂家培训人员对小组成员进行了理论和操作方面的相关培训,相关操作人员在经考核合格后获得了近红外分析仪的上岗证。

实施四:修订相关SOP

根据公司文件规定,小组建立了一系列近红外分析仪相关的仪器操作、仪器确认、建模操作等SOP。如:《近红外分光光度法标准操作规程》SOP-QMP104;《MicroPHAZIR RX手持近红外检测仪确认操作规程》SOPCMP103;《MicroPHAZIR RX手持近红外检测仪标准操作规程》SOP-EMP839;《MciroPHAZIR RX手持近红外检测仪建模标准操作规程》SOP-EMP843;《近红外分析模型管理程序》SMP-QMP081及相关的记录和表格等。

实施五:建立模型

根据公司物料的进库数量和生产需求情况,制定近红外分析模型的验证计划,优先对欧盟辅料一水合乳糖进行近红外定性分析模型的建立。

1. 收集光谱

在QC留样室选取5批不同批号的一水合乳糖(生产商:DMV)收集近红外光谱图,每批物料收集至少5个点,并做好建模记录。

2. 光谱处理和模型建立

利用计算机软件对所采集的图谱进行处理,建立一水合乳糖的定性分析模型。

实施六:模型验证

对所建立的一水合乳糖的模型,根据批准的验证方案,进行相关验证。

1. 专属性验证

(1)阳性验证

在QC留样室取5批不同于建模批号的一水合乳糖(生产商:DMV)作为阳性验证样品,要求阳性检出率达到100%。

表1 对策表

经验证,阳性验证检出率为100%,符合规定。

(2)阴性验证

取一水合乳糖的同系及同类化合物葡萄糖、果糖和淀粉各三批为阴性验证样品,要求阴性检出率达到100%。

经验证,阴性验证检出率为100%,符合规定。

2. 耐用性验证

(1)不同操作者的影响

由另一个操作人员,在不同的时间,用建模的5批样品,每批样品采集一次光谱,对模型进行验证,样品的检出率为100%。

经验证,样品的检出率为100%,符合规定。

(2)环境的影响

由同一个操作人员,在车间脱包间,用建模的5批样品,每批样品采集一次光谱,对模型进行验证,样品的检出率为100%。

经验证,样品的检出率为100%,符合规定。

实施七:近红外分析仪的试运行

模型验证合格后,经公司领导批准,小组将近红外分析仪投入试运行,用于一水合乳糖的单件鉴别。

运用头脑风暴法,小组成员对于近红外分析仪在哪个环节使用,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三种方案,分别为:物料入库前使用、进入洁净区前使用和投料前使用。

综合分析各种使用方法的优缺点以后,小组成员得出最佳方案:

对于可以直接透过内包装进行检测的物料,在车间的脱包间对物料进行脱包后使用,可减少脱包时样品贴错风险,检测合格后直接进入车间洁净区待使用,物料受污染的风险低,分析人员的工作量也可大大减轻,减少重复劳动。

对于无法透过内包装进行直接检测的物料,比如蓝色不透明桶装的液体物料,在配料时,由现场QA取样后,送至车间脱包间进行检测,减少分析人员和近红外分析仪在车间的进出,减少对洁净区造成的污染。

表2 一水合乳糖鉴别方法鉴别耗时对比

六、效果检查

1.有形效果

小组运用所建立的一水合乳糖近红外定性分析模型,在车间脱包间,对一个月内生产中使用的一水合乳糖进行了单件鉴别,其间:

1)实现了对一水合乳糖的100%单件鉴别。

2)检测效率高,每袋物料耗时约30秒,与传统的红外法、TLC法及化学法相比,耗时非常短,优势非常明显。

因此,本次课题“近红外分析仪在原辅料单件鉴别中的应用”获得成功,目标均得以实现。

2.无形效果

1)本课题的成功,提高了对投产物料检验的准确性,大大降低了物料混淆风险,增强了用药安全。

2)在活动中充分利用PDCA循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增强了小组成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此次活动的开展充分调动了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七、巩固措施(标准化)

1. 制定文件《原辅料单件鉴别管理程序》SMP-QMP082及相关记录表格,将近红外分析仪用于原辅料单件鉴别的方法制定成文件,形成企业内控方法,规范标准化操作。

2.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理论和实践操作的培训,以提高操作技能。

八、总结与打算

通过此次QC小组活动,成功将近红外分析仪运用于原辅料的快速单件鉴别中,提高了物料检验的质量标准,降低了物料混淆的风险。同时,充分调动了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小组下一步的打算是:近红外分析仪在中间产品过程监控中的应用。

(作者单位:扬子江药业集团上海海尼药业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单件水合乳糖
小儿乳糖不耐受咋回事
现场电子音乐与单件乐器结合时的功能及其实现方式
西门子推出紧凑型视觉单件分离器
号称能告别“乳糖不耐受”的牛奶靠谱吗?
垂直层3D打印新技术助力波音制造单件大尺寸工装
红球菌菌株腈水合酶提取方法优化
舒化奶“终结”不了乳糖不耐症
同中求异
花生蛋白水合性质的研究进展
二水合丙氨酸复合体内的质子迁移和氢键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