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制造”当自强

2014-04-26平/

上海质量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装备制造业

◆ 叔 平/ 文

“中国制造”当自强

◆ 叔 平/ 文

3月13日,李克强总理在答中外记者问时说:“我还想通过各位向中国企业转达一句话:你们可是要尽力啊,我们对中国装备质量等做了承诺,可不要让这个承诺落空啊。”

李克强总理的这番喊话,可谓出其不意,用心良苦,且大有深意。

装备工业,是一个国家的脊梁。一个国家强大,一个国家的实力,体现在这里。

所谓“出其不意”,就是谁也没有想到,在这样一个中外记者会上,一个大国的总理,会说出这番话。而李克强总理则理直气壮地说:“推介中国的产品,维护中国企业在海外的正当权益,这是作为中国总理份内的事。”

他还说:“我去年访问中东欧的时候,曾经跟他们的领导人说,如果你要建高铁、核电,在同等质量下,用中国的装备可能是建设最快、成本最低的,我有这个底气。”

事实上,经过60多年发展,中国工业从无到有、中国装备业从小到大,在高铁、核电等领域,确实已经具备了“在同等质量下,用中国的装备可能是建设最快、成本最低的底气。”

以中国第一家汽轮机制造厂——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汽轮机厂为例,从设计、制造火电汽轮机起家,发展到设计、制造核电汽轮机和重型燃气轮机,创造了中国汽轮机制造史上的“十八项第一”。拥有了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汽轮机、第三代核电技术AP1000制造能力的该企业,已经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再以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为例。这家拥有80多年历史的老船厂,“十年磨一剑”,造出了世界上制造技术要求最高的、被冠以民用造船“皇冠上的明珠”的液化天然气(LNG)船,其附加值堪与“豪华游轮”相媲美。这样一个体现了中国无与伦比的“制造力”的超大型LNG船,所运送的一船燃气,可供上海这座特大型城市用上一个月。这种船用装备不仅对城市用能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一种国力的体现。

上海振华重工,也是装备企业中的佼佼者。当年59岁的管彤贤下海创业,怀揣的是“全球各大集装箱码头,都要有我们中国人制造的工程机械如超大型集装箱起重机”的梦想,走过了“消化、吸收、再创造”的艰难历程,振华重工的港机进入了世界上73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个港口,占领国际市场78%的份额。现在,又开发出了世界水平的海洋钻井平台……

再说汽车。上海大众以德国标准为质量起点,实施国产化率不断提升的赶超战略,带动了280家大型配套企业的崛起。被誉为小巨人的车用风扇配套企业上海日用-友捷有限公司,在总经理马宝发带领下,技术革新不断,风扇系列产品品质已经赶超了德国标准。稍后成立的上海通用,吸纳了创新的文化,创建了联合开发平台。如今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已经双双拥有了自主品牌的汽车。

汽车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配套企业,也带动了国内汽车装备业。上海通用制造现场的高效生产线,羡煞美国福特。现在,底特律老福特生产基地改造后所用的生产线,就是上海通用所用生产线的那家国内装备企业设计生产的。

从为跨国公司品牌生产到为自主品牌生产,是一个飞跃。从汽车生产到汽车装备生产,更是一个大的飞跃。

以2009年国产汽车产销突破1300万辆、乘用车产销首次超过1000万辆为标志,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2010年,中国GDP一举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如今,我们已经来到了互联网、新材料、新能源结合为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导入期。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过去,美国制造业出现了回归潮。奥巴马总统提出:美国需要强大的制造业,需要生产更多印着“美国制造”的商品,并拉动出口和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事实上,美国在“去工业化”后痛失780万个就业岗位。虽然在制造业的产值上,美国制造业的体量与第二的中国不可同日而语。然而,美国却有一种紧迫感,因为实体经济,才是一个国家脚踏实地发展的基础,这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一”,就业、服务业等等,都在这个基础上生发开来。没有实,就没有虚。

痛定思痛,美国制定了“再工业化”计划。然而,美国制造业回归,却不是简单的回归。以苹果、特斯拉、谷歌眼镜等为代表,它是一种引领全球制造业发展的“智造业”模式,是高端制造业。它是思维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体验创新的集成创新产物。

无独有偶,制造强国德国最近提出了“工业4.0”的革命。也就是说,他们要在已经完成的前几次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再出发”,其主攻方向是在信息化基础上的“工厂智能化”,即让网络技术进入制造业,让每一件工业零部件能够具有产生数据的智能,这些大数据足够支撑制造者与用户一起,进行体验式的边设计、边生产、边改进。

总之,随着信息通信、生物电子、纳米等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迅速发展和推广应用,人工智能、数字制造、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现代制造技术的不断突破,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旨在振兴制造业的战略举措。一种基于信息化的机械、知识、管理和技能多重要素有机结合的,不仅实现生产成本大幅下降的,而且实现产品功能多样性和产品性能大幅提升的、新产品开发周期显著缩短的以及产能灵活性明显改善的,从而最终实现企业运营全面优化的变革,正在来临。

由此可见,经过60多年发展,中国装备业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与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要求相比,是远远不够的。最近上海市经信委举办的一次行业协会负责人座谈会也佐证了这一点。如上海新材料协会呼吁:高端装备制造要多用“中国材料”。据悉,上海新材料发展的势头是好的,月球车,“神5”一直到“神10”,以及空间站的建设等用的复合材料、特种纤维等都是上海提供的,部分材料制造水平也不亚于进口。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企业长期使用进口材料的局面依旧,如大飞机90%的材料是进口的,包括飞机、汽车和船舶的发动机,及高端轴承均为进口。上海机器人行业协会则呼吁“要提升在核心零部件产业竞争力”。虽然我国未来机器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但我国机器人制造业目前却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因为中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掌握在他国手里……

加快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化的步伐,与经过二百年工业革命洗礼后“再工业化”的发达国家比拼,中国装备业的“提质升级”是关键。这也正是此番李克强总理“喊话装备业”的“良苦用心”所在。

为了抢占先机,发达国家都在进行战略准备。美国,其战略目标有四:一是大力推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二是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提高能够主导未来产业竞争的人才潜力:三是通过智能创新和智能制造提高制造业生产率;四是建设以分布能源系统、物联网、下一代互联网为代表的全新的工业基础设施体系。日本,其规模编制技术战略图有二个特征:一是政府加大了开发企业3D打印机等尖端技术的财政投入;二是快速更新制造技术,提高产品制造竞争力。如对铝压铸件的生产设备、工艺进行改革,通过机器人、无人搬运机、无人工厂、“细胞生产方式”等突破成本瓶颈。德国推出的“工业4.0”战略,旨在通过现代制造技术的突破和应用,进一步发挥德国在产品创新、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复杂工艺管理等领域的优势,从而维持和巩固其在全球制造业的领先地位。

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我国也制定了五大战略:其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其二,实施“基础支撑”战略;其三,实施“高端引领”战略;其四,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其五,实施“走出去”战略。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说:“中国的经济要升级,出口产品也要升级,我们不能总是卖鞋袜、衣帽、玩具,当然这也需要,但中国装备走出去可以在世界市场上接受竞争的检验,提质升级。”其深意,正在此处。

中国制造,当自强!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装备制造业
好装备这样造
港警新装备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防晒装备折起来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
演习中的阅兵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