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络活血止痛汤治疗瘀血型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2014-04-26顾晓群
顾晓群
(如皋皋南医院,江苏 如皋 226553)
通络活血止痛汤治疗瘀血型偏头痛临床疗效观察
顾晓群
(如皋皋南医院,江苏 如皋 226553)
目的:观察通络活血止痛汤治疗瘀血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6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口服通络活血止痛汤,对照组采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活血止痛汤治疗瘀血型偏头痛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偏头痛;通络活血止痛汤;临床研究
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头痛综合征,疼痛多发于头偏侧部位,常呈中度或重度血管搏动样头痛,因疲劳、情志不遂或不明原因而突发,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发病率逐年升高[1],尤其中青年患者越来越多,偏头痛已成为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偏头痛发病虽不能猝然致命,但长期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几年笔者从瘀血论治以通络活血止痛汤治疗偏头痛,疗效颇佳,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瘀血头痛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8例。治疗组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为(32.10±9.32)岁,病程0.5~8年,平均病程为( 4.46±2.13) 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5例,年龄22~52岁,平均年龄为(31.64±8.21) 岁,病程0.5~10年,平均病程为(4.59±2.5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纳入与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采用病症结合双重诊断标准。西医参照《实用内科学》[2]诊断为偏头痛;中医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诊断为瘀血型头痛。纳入标准:①符合瘀血型头痛诊断标准者;②年龄为20~60岁;③能坚持治疗并配合随访。 排除标准:①不符合纳入标准;②高血压病、急性脑血管病、颅内肿瘤、感染性疾病及五官科疾患所致头痛者;③合并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不适宜进行临床观察者;④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及对治疗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通络活血止痛汤。药物组成: 羌活15g、延胡索30g、川芎30g、白芷12g、当归15g、赤芍15g、桃仁10g、红花15g、全蝎3g(研粉冲服)、蜈蚣2条(研粉冲服)、白蒺藜20g、蔓荆子12g、麦冬15g。每日1剂,用水煎2次,混合后共取汁4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对照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次10mg,每日1次,晚睡前口服。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随访,同时复查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治疗期间注意饮食,忌烟酒、生冷、辛辣刺激之物。
1.4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症状改善情况。疼痛程度评分按照10级评分标准划分疼痛级别:0级表示无痛;1~10级表示轻度到重度疼痛。让患者自行记录治疗前后能准确反应当时疼痛程度的分值。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判定疗效。临床痊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6个月以上无复发;显效:疼痛强度减轻两级,伴随症状减轻,或发作次数,或疼痛持续时间减少2/3以上;有效:疼痛强度减轻1级,或发作间隔延长,或头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2/3;无效:疼痛强度减轻不足1级,或疼痛持续时间缩短不足1/3,或疼痛加重,持续时间延长。疼痛度=(治疗前疼痛程度评分—治疗后疼痛评分)/治疗前疼痛评分×100% 。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头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头痛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头痛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头痛积分比较 ±s)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临床痊愈12例,显效9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43% ;对照组临床痊愈9例,显效4例,好转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 (n)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不良反应和药物副作用
治疗组有3例出现轻度上腹闷胀不适,对照组有4例出现轻度嗜睡和疲惫感不适,但均未影响临床观察过程,显示出良好的药物依从性。56例患者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各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变化。
3 讨论
偏头痛又称偏头风、血管神经性头痛,常因疲劳、情志不遂或不明原因突发,头痛可持续几小时至几天。我国偏头痛患病率为985.2/10万人,年发病率为79.7/10万人。多数患者伴有家族遗传特征,且发病群体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集中在25~55岁[4]。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偏头痛与四肢瘫痪、精神障碍和痴呆均已成为最严重的慢性功能障碍性疾病。西医对偏头痛的病因尚未充分阐明,其发病机理比较复杂,有研究认为,多种原因造成的血管舒缩功能障碍、血管神经功能失调是其主要病理改变。中医学认为偏头痛是脉络瘀阻不通而引发,属于“头痛”“头风”“偏正头痛”“夹脑风”等范畴。《素问·举痛论》云:“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偏头痛具有起病急骤、来去突然、头痛剧烈有风之特性,其病机为风扰瘀停、寒客瘀阻,因此改善血管舒缩功能、舒经活络是治疗偏头痛的根本。据此机理拟方通络活血止痛汤: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有解表散寒、胜湿、祛风止痛作用,有较强的发散风寒止痛效果,尤其对头痛效果较好;延胡索辛苦温,归心肝脾经,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秉辛温散通之性,既能活血,又能行气,具有良好的止痛功效,为止痛药,其主要成分有镇静镇痛作用;全蝎、蜈蚣为虫类搜剔之品,擅于解毒消肿止痛,又可深入病所,疏通经脉,并可助化瘀药通络逐瘀而止痛,对神经性头痛效果尤佳;白芷辛温,温通经脉而止痛,尤其是对头风头痛、阳明经头痛有较好止痛作用,其挥发油和香豆素类成分可解热、抗菌、抗炎、缓解平滑肌痉挛;当归补血防止温散太过;白蒺藜、蔓荆子搜风疏肝、清热止痛;麦冬养阴,防诸药耗气伤阴。诸药合用起到通络活血、化瘀止痛之功,佐以补虚。临床辨证施治疗效甚佳,且无副作用。综上所述,活血通络止痛汤是治疗瘀血型偏头痛的有效方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廖美媛,樊光辉.偏头痛的中医治疗近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2):215-217.
[2]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0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242-2243.
[3]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第1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 付秋菊,杨德功,徐重白.中医药从瘀血论治偏头痛研究近况[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20(1):114-116.
(责任编辑:魏 晓)
2014-04-11
顾晓群(1972-),男,江苏省如皋皋南医院主治医生,研究方向为神经内科。
R747.2
A
1673-2197(2014)15-009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