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探究

2014-04-26华小琴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信息中心杭州310020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4年5期
关键词:网页个性化数字

●华小琴(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 信息中心,杭州 310020)

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是一种基于用户的信息使用行为、习惯及特点,提供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信息内容与系统功能的服务,强调服务的针对性、连续性和专业性,提倡对用户的人文关怀。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主要包括My library、信息分类定制服务、定制化网页服务、信息推送服务、垂直门户服务、智能代理服务等。[1]本文考察了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具体应用,针对服务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调查分析

1.1 个性化服务的总体调查

笔者以中国知网为平台,分别以“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my library”等为检索词,以2005~2012年为时间跨度逐年进行模糊检索,旨在了解该主题的历年研究情况。结果表明,该主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虽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小,从2005年至2012年每年发表文献数量分别为1篇、4篇、5篇、7篇、11篇、12篇、11篇,共计55篇。

对这55篇文献的内容进行深入分析,发现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个性化服务系统研究等方面,其中,研究综述1篇、馆员素质1篇、远程教育2篇、国内外对比3篇、信息检索服务4篇、问题及解决措施7篇、门户服务框架7篇、数据挖掘技术9篇、个性化服务系统10篇、理论研究11篇。笔者进一步对文献所属期刊进行归类,数据显示核心期刊所占的比例较小,以普通期刊和博硕士论文为主。所属核心期刊包括《情报杂志》《图书馆建设》《图书与情报》《情报科学》《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各载文1篇,共5篇文献,普通图书馆学期刊共载文43篇,博硕士论文载文7篇。

随着各类先进数字图书馆技术的应用,高校图书馆更加注重通过开辟个性化服务系统、构建门户服务框架等完善服务体系。笔者采用网站调查法和询问学科馆员等方法,对“985工程”39所高校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方式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高校数字图书馆已应用My library(27所)、信息分类定制服务(21所)、定制化网页服务(4所)、信息推送服务(28所)、垂直门户服务(28所),只有清华大学图书馆涉及智能代理服务(见表1)。可见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重点在于信息推送服务(71.79%)、垂直门户服务(71.79%) 和My library(69.23%)。

笔者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方式达到3项及以上的高校进行地区分类,发现京津地区(10所,占44%) 和东南沿海地区(7所,占30%) 的高校图书馆更加注重开发多样化的个性化服务方式,东北和西北地区各占2所(各占9%),西南和中部地区各有1所(各占4%)。

1.2 个性化服务方式的具体调查

1.2.1 My library

My library是基于web数据库平台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系统,是一种用户可操作的、组织网络信息资源的服务平台,在当前开发应用较为成熟。例如,浙江大学图书馆与武汉大学图书馆的My library系统,中国人民大学的“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等,通过构筑网络信息时代的“私人藏书楼”,使用户通过对系统界面、资源集合、系统服务等环节的高度定制来创建个性化界面,实现对图书馆资源与服务的链接。

表1 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主要方式

个人图书馆系统在国外已被普遍应用,典型的有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图书馆的My Library@NC State系统[2]和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My Library@Cornell系统。[3]My Library@Cornell主要提供我的链接(My links)、我的更新(My updates)、我的内容(My contents)、我的目录 (My catalog) 和我的文档传送(My documentary delivery) 服务。其中,My links主要用于用户个人搜集和组织数字化资源,My updates将图书馆新到资源及时通知用户。该模式为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提供了重大的借鉴意义。

1.2.2 信息分类定制

信息分类定制是基于用户细分和网站内容分类,使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设定信息的资源类型、表现形式、选取特定的服务功能等。以天津大学图书馆为例,该馆根据市场细分化原则将用户划分为多个具有相似性信息需求的用户群,分别提供新生、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及校外读者等个性入口,形成不同资源与服务模板,用户只要键入账户名与密码,服务器就会根据用户数据库将查询结果主动递送给用户,用户只看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内容。目前,基于分类定制的服务还是高校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主流。

1.2.3 定制化网页

定制化网页是依赖数据库技术和动态网页技术,使用户可以根据喜好在模块内定制个性化图书、论文、Audio/Video、网络搜索引擎以及个人访问网站、数据库、电子期刊、参考工具等。[4]以重庆大学“我的书斋”为例,它允许用户组建自己的资源栏目,将其名称、网址等信息编辑在列表中并定制到网页上,还设置“买书卖书”、“写写文章”、“迷你博客”、“相册”等模块,通过开发igoogle小组件,保障用户构建个性化空间。高校图书馆通过定制个人数字化平台,与各类用户群体建立联系,也是最直接的个性化服务方式。

1.2.4 信息推送

信息推送服务是运用推送技术实现用户一次输入请求,定期不断地接受最新信息的个性化主动服务,在国内高校图书馆中被普遍应用。例如,厦门大学图书馆设置了“图林网志聚合”,集聚近300个和图书馆学、情报学相关的博客,利用RSS技术对统一界面进行集中管理,采集最新内容来提供一站式服务,读者可以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订阅内容。[5]

1.2.5 智能代理

智能代理是一种完全委托任务、模仿人的行为执行任务的计算机系统。通过跟踪用户在网络空间的活动,自动捕捉用户的兴趣和爱好,主动搜索可能引起用户兴趣的信息并提供给用户。清华大学图书馆创造了聊天机器人“小图”,根据CBR原理,通过访问知识库中过去同类问题的求解,从而获得当前问题解决方案的一种推理模式。不用添加好友、不用自行创建,只要打开网页链接就自动弹出了与“小图”的聊天对话框。例如通过“小图”查询书籍资料时,它会自动调转到图书馆的查询系统,并迅速给出答案。

1.2.6 垂直门户

垂直门户服务是通过汇聚某一特定专题信息资源进行挖掘,组织目录式索引,提供源站点地址,并带有专业搜索引擎,满足用户专业的、深入的信息需求。机构知识库作为一种特色资源,是高校数字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知识服务创新的重要途径。[6]以厦大、浙大、北大为代表的机构知识库,体现了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综合性垂直门户建设的水平(见表 2)。

表2 高校典型机构知识库

2 高校数字图书馆在实践个性化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2.1 My library系统功能单一

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My library系统功能普遍单一,主要集中于提供借阅信息、图书荐购、电子资源、电子书架等。而国外高校的My library系统则提供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例如,My library@Cornell系统不仅允许用户定制图书馆资源及网页资源,还能实现资源自动更新、用户教育、参考咨询,并提供最新资源通告,保证图书馆目录查询服务,实现个人图书馆管理。[7]

2.2 信息分类定制意识较为薄弱

我国仅有个别高校数字图书馆针对不同需求的用户提供差异化服务、不同的检索入口以及相关资源项目服务,而大部分高校数字图书馆不能准确地定位用户,信息分类定制服务意识比较薄弱。美国大部分高校数字图书馆都设立了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工作人员、校友、访客及残疾用户等个性化入口,麻省理工大学图书馆除了提供常规的信息资源服务,还提供了学术出版播客、数据库对外访问等定制内容,并对馆藏资源中的专业学科类目及其下设的细类提供定制服务。[8]

2.3 信息推送服务处于初级阶段

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的信息推送服务主要运用RSS传递信息,向用户推送资源与服务,包括新闻公告、讲座信息、电子资源等,推送的资源内容传统单一,缺乏特色资源和个性化的学科订阅服务。而国外高校数字图书馆则注重综合利用频道式推送、邮件式推送、网页式推送、专用式推送、提要式推送等多种推送技术,如俄亥俄大学图书馆在网页中介绍了在CSA Databases、ProQuest等数据库中实现信息推送的步骤,使读者不必频繁进出多个数据库就可以了解学科领域资源的更新状况。[9]

2.4 缺乏智能代理服务

目前高校数字图书馆缺乏智能代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基本属于需要干预和指导的服务类型,很少能从用户信息、资源信息以及历史访问信息中获取用户感兴趣的知识,未能从大量的历史数据中获取尚未被发现的知识、关系、趋势等信息,制约着数字图书馆的知识含量。而国外高校数字图书馆则注重用户兴趣建模、网页信息分析及用户反馈等问题,基于用户需求创建接口模块,实现信息提取和网站监控。[10]

2.5 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

数据表明,分布在京津地区和东南沿海的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开展较为多元化,这些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较高,直接影响着个性化服务开展的程度。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其软硬件设施的建设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如人员培训、工程开发、数字资源的管理、技术维护等,往往会给高校图书馆带来巨大压力,牵制着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建设。

3 改进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对策

3.1 丰富My library功能

高校图书馆应致力于扩展My library个性化功能,除了提供书签功能、查询流通记录、馆际互借和原文传递服务外,还应保证用户能够将图书馆网站所有资源直接添加到我的图书馆中,实现个人链接收藏、用户配置和个性化显示等,拓展动态消息内容与地区范围,实现个人图书馆的共享与管理。

3.2 注重信息分类定制

高校图书馆应充分重视信息分类定制服务模块,使用户能根据兴趣和需求来设定信息实现方式、版面风格、信息来源、常用的搜索引擎等,允许用户定制符合个人意愿的个人信息主页、信息分类栏目、信息专题等。此外,浏览信息、个人收藏、通讯薄、日程管理、个人信息等应用功能也应该得到扩展。

3.3 深化信息推送内容

高校数字图书馆应综合应用多种推送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强化资源聚合的层次性与系统性,完善读者信息推送、专题信息推送、推广信息聚合等服务项目,扩大特色资源的整合与推送。鼓励馆员树立知识服务的理念,主动了解服务院系、专业的培养目标,紧贴课程设置和科研课题主动推送馆藏信息资源。

3.4 利用智能代理技术开展主动信息服务

高校应充分重视智能代理技术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作用,为用户与系统的交互提供一个接口注册、登录与查看系统,对信息变化实施实时监控,将信息中的主要关键词按出现频率、段落频率、出现位置等提取出来,自动搜集用户所需的更新信息并贮存下来,在用户登录时主动将信息推送到用户桌面,并接受用户的反馈信息。

[1]房敏.高校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综述[J].科技创新导报,2012(33):219-220.

[2] NorthCarolinaStateUniversity Library.My Libraryversion2.5[EB/OL].[2013-02-18].http://my.lib.ncsu.edu/.

[3] CornellUniversity Library.My library@Cornell[EB/OL].[2013-02-18].http://mylibrary.cornell.edu/My Library/Main.

[4] Morgan,Eric Lease.My library@NCState:The implementationofauser-centered,customizable interface to a library’s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EB/OL].[2013-03-05].http://dewey.library.nd.edu/mylibrary/sigir-99/.

[5]厦门大学图书馆图林网志聚合[EB/OL].[2013-03-09].http://wiki.xmulib.org/rss/.

[6]杨勇.基于高校数字图书馆的机构知识库建设与服务模式 [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2):13-14.

[7]王欣,江芸.国内外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剖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11):63-64.

[8] 麻省理工学院图书馆 [EB/OL].[2013-04-02].http://news-libraries.mit.edu/blog/rss-feeds/.

[9] 俄亥俄大学图书馆 [EB/OL].[2013-04-03].http://www.library.ohiou.e-du/serv/rss/.

[10] NSHarinarayana,NVasanthaRaju.Web2.0 features inuniversity libraryweb sites[J].Electronic library,2010(1):69-89.

猜你喜欢

网页个性化数字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基于CSS的网页导航栏的设计
答数字
基于URL和网页类型的网页信息采集研究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数字看G20
网页制作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10个必知的网页设计术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