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例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2014-04-26肖红
肖 红
64例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肖 红
目的 研究分析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将本院收治的210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收集整理, 选取其中64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 出血性脑梗死占同期脑梗死患者的3%, 心源性脑梗死是比较多见的出血性脑梗死类型, 达到48例, 占全部64例患者的75%。根据临床CT以及MRI片的资料, 患者分为血肿型脑梗死以及非血肿型脑梗死, 其中非血肿型脑梗死患者比例达到81.3%。结论 心源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出血性脑梗死疾病的病因;闭塞血管再通以及脑梗死的面积, 侧枝循环几方面因素关系到出血性脑梗死的形成结果。
出血性脑梗死;脑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是由于脑梗死病灶内的动脉血管同时缺血, 导致动脉血管壁出现损伤以及坏死, 当血管内的血栓溶解或者侧枝循环发生开放等原因令已经发生损伤的血管内血流恢复流动, 则血液会从已经破损的血管壁流出, 引发出血性脑梗死, 出血性脑梗死常见于大面积的脑梗死发生后。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心医院自2008年5月~2012年10月共收治2100例脑梗死患者, 其中确诊为出血性脑梗死患者64例,占全部脑梗死患者的3%。现对64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2008年5月~2012年10月共收治2100例脑梗死患者, 其中确诊为出血性脑梗死患者64例,其中男性患者38例, 女性患者26例, 患者年龄为45~79岁,平均年龄63岁。
1.2 病因病史 64例患者中, 有47例被确诊为心源性脑梗死, 占73%, 其余17例为脑血栓形成, 占27%。合并有冠心病的患者有35例, 占55%, 合并高血压的有32例, 占50%,合并高血脂的有40例, 占63%, 合并糖尿病的有25例, 占39%, 合并不明确心脑血管疾病的有3例, 占5%。
1.3 临床症状表现 64例患者中, 有30例出现头晕头痛、有19例出现恶心呕吐、有40例出现半身不遂偏瘫、有2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有9例出现失语症。
1.4 临床检查 全部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临床CT检查或者MRI检查, 平均每位患者检查两次以上。检查结果显示:脑梗死病灶方面, 有48例为大脑中动脉的供血区域, 占75%;有9例为大脑前动脉的供血区域, 占14%;有40例为大脑后动脉的供血区域, 占63%;出血形态方面, 有15例为血肿型, 占23%, 49例为非血肿型, 占77%。
1.5 临床治疗方法 本组全部患者在经入院的临床诊断确诊为出血性脑梗死后, 停止所有患者应用的抗凝、血管扩张剂类的药物, 给予患者进行脱水治疗, 并给予应用脑细胞保护剂和神经系统营养类的药物进行治疗。
1.6 临床疗效评定 根据我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关于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本组64例患者中, 有16例基本痊愈, 有27例病情有明显的改善, 有18例病情改善, 有3例死亡。
1.7 统计学方法 本组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 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讨论
2.1 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发率 国内相关研究报道其发病率是脑梗死的4%左右[1], 而本组研究中, 出血性脑梗死(64例)占全部脑梗死(2100例)的3%, 偏低于报道数据, 有可能是因为临床中脑梗死患者的症状表现不明显, 未对其进行CT检查, 或者因患者的出血点小, 没有诊断出来, 造成的遗漏导致。
2.2 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 本组的64例患者中, 有47例被确诊为心源性脑梗死, 占73%。结合其他研究报告数据指出, 出血性脑梗死最主要最常见的病因是心源性脑梗死[2]。
2.3 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理 经过对本组资料的分析研究, 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几点因素有关:①闭塞的血管再通。在运用动态脑血管的造影观察中可以发现血液内栓子向远处迁移, 因血液流向的血管坏死, 堵塞, 在持续的或急剧升高的血压作用下, 血管会出现破裂出血的问题,形成出血性脑梗死。②侧枝循环问题。在脑梗死发生后, 病患会出现大面积水肿, 在水肿消退后侧枝循环重新开放, 造成周围毛细血管的再次损伤, 梗死周围出现片状出血问题。③患者脑部区域内出现了大面积的脑梗死现象或者因梗死而出现了大面积的水肿。④血压的波动、高血糖以及血脂高等问题也是造成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因素。
2.3 出血性脑梗死的病变位置 在CT以及MRI影像学图片中观察, 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位置大多为大脑皮质层表面,影像学阴影一般较小者显示为斑点状、较大者显示为片状。在大脑皮质层表面动脉供血区域位置多有发生。本组64例患者中, 有48例患者的出血区域在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 比例达到75%, 与其它医学资料所描述的71%~78%相符合[3]。
2.4 出血性脑梗死的预后调理 根据分析64例出血性脑梗死病例的临床资料发现, 出血性脑梗死的预后情况与出血性脑梗死发生的早晚以及出血性脑梗死出血类型有比较大的关系。早发型出血性脑梗死由于栓子发生迁移, 一般来讲预后效果差;晚发型出血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为侧枝循环, 因此预后效果较好;非血肿型出血性脑梗死相对血肿型出血性脑梗死预后效果更好。
[1] 李永安.出血性脑梗死21例临床分析.中国医疗前沿, 2011(13): 189.
[2] 李建设,车振勇.出血性脑梗死58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04):253-254.
[3] 琚冬梅,李仙松,孙巧丽,等.出血性脑梗死46例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13):306-307.
136100 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