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饶迪如冰川、打鲁迪如冰川、姜古迪如冰川

2014-04-26税晓洁编辑

中国三峡 2014年7期
关键词:冰川长江

文、图/税晓洁 编辑/任 红

吉饶迪如冰川、打鲁迪如冰川、姜古迪如冰川

文、图/税晓洁 编辑/任 红

打鲁迪如冰川。

2006年,我又一次来到各拉丹东,这次我们是沿着长江正源沱沱河逆流而上,绕到了雪峰的西南坡。8月28日,历经艰险终于到达一个山坡的顶端,俯瞰前方,让人心花怒放。左边的雪山怀抱里就是亮晶晶的冰川。顺着冰川往下看,切苏美河谷清清楚楚展现在我们眼前,网状河系亮晶晶的,随着太阳光芒闪着变幻色彩。按照我们的习惯做法,不走路了,开着车子爬山,到高处看个仔细,车子爬不动了,就徒步前进。帮他们建造的,花了一万五千块钱,工钱是七头牛。

在这里,牛的价格是每头2000元左右,羊300多元一只,那那用牛羊换来了一台东风卡车、一台吉普车和一辆摩托车。那那热情地为我们腾出了一顶帐篷,这里是他们的夏季牧场,冬季,他们就住在更靠近冰川的土木房子里。房子是1999年来自日喀则南木林县的6名工匠

一直到太阳落山,我们才顺着山腰下山,绕到了冰川下的一顶帐篷前。

这是一个七口之家,男主人是41岁的那那。他和47岁的妻子苏蒂有五个孩子,18岁的大女儿次央措姆和14岁的二女儿德兴旺姆以及16岁的大儿子才仁旺堆在家放牧,12岁的小女儿卓玛观琼和9岁的小儿子尤拉在玛曲乡上学。这里的孩子,比内地的小学生享有更好的待遇,不但学杂费全免,书本费和部分伙食费都由政府承担。

那那家有牛120头,羊700多只,显然比村长格刀要富裕一些。在这里,牛的价格是每头2000元左右,羊300多元一只,那那用牛羊换来了一台东风卡车、一台吉普车和一辆摩托车。那那热情地为我们腾出了一顶帐篷,这里是他们的夏季牧场,冬季,他们就住在更靠近冰川的土木房子里。房子是1999年来自日喀则南木林县的6名工匠帮他们建造的,花了一万五千块钱,工钱是七头牛。

那那告诉我们,这个地方他们叫格尼,冰川称作吉饶迪如。他还有一个双胞胎兄弟热勒,住在旁边另一条山沟的冰川下。

在伟大的长江源各拉丹东雪山,众多的冰川和雪山融水以及泉眼形成母亲河的最初水流,其中正源姜古迪如冰川据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1976年测定南侧冰川达12.6公里,北侧冰川长10.1公里。

至于各拉丹东地区冰川的确切数目,目前似乎还是个谜,有资料说是69条,然而安多县的一份资料说“在南北长50公里,东西宽达15-20公里的范围内,有30余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峰,冰雪覆盖面积达790平方公里,有冰川130余条。”——这可能与人们的认识水平有关,也可能与冰川的此消彼长有关,目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冰川水资源课题组正在进行第二次冰川编目。

47岁的苏蒂和她的女儿。

1996年考察长江源头岗加曲巴冰川。

爬到那那家附近的高岗远看,对面的一列列雪山银光闪闪。长江正源——沱沱河,不仅接纳了各拉丹东雪山融水,这些雪山冰川汇集的河流也是重要的水源。

8月29日,在吉饶冰川下一户名叫那那家的夏季游牧帐篷(GPS实测北纬33度38分944,东经91度07分396,海拔5190米)向姜古迪如冰川进发。

过切苏美曲还算顺利,小心翼翼顺着河滩按照老经验一次冲过。再向西,是一大片水草丰美的山下平坡,全是沼泽地。走了一两个小时,大约一二十公里的样子,车子又被陷住了。

到天黑也没能把车子救出来,一干人马只好心平气和就地扎帐篷宿营,明日再战。

次日睁开眼,大地一片白茫茫,昨夜的一场大雪让周围的一切都银装素裹。顾不上吃饭,先把车子弄出来要紧,昨日大半天捡石头、垫木板、打千斤顶的辛劳没有白费,加上气温骤降大地封冻,车子很快就被救了出来。

继续前进,不久,左侧的山沟又出现一个冰川,老习惯,停车细看。

一个叫阿布的当地牧民走了过来,告诉我们冰川的名字叫打鲁迪如冰川。

车子在沼泽的大小草甸间,蹦蹦跳跳走得实在很艰难,走到实在没法前进的时候,改为徒步。

走向打鲁冰川的这一段路,显得很漫长。记忆里超过1个小时,才到达冰舌。走到近前,有点失望,没有渴望中的冰塔林之类的奇观。考察队长杨勇1986年“长漂”和以后的日子,曾多次来过这里。他说,“直观看来,这个冰川似乎退缩的没有姜古迪如明显,整个各拉丹东地区的冰川,因为小气候和具体位置不同,也许并不是每个都缩减,总量上还在保持相对平衡。

河滩里满是乱石,横七竖八,尖石耸立,难走极了,一直在担心扎破轮胎。好在杨勇和李国平车技高超,顺利通过。

继续前进的沼泽和烂泥滩使我们伤透了脑筋,不时被困。向导次仁扎西裹着军大衣在前面找路,找得也有些发晕,不时遭到杨勇半开玩笑地破口大骂。这一段大约二三十公里的路,我们走了整整一个下午。倒没出什么大问题,除了在沼泽和烂泥滩陷了几次车。

沿途山沟里冲下的一条条乱石滩,也给了我们很大的考验。这么宽而且深的河沟以及这么多的大石头,是杨勇前几次在这里考察时所未曾见到的。他认为,这应该就是雪山、冰川融化的速度这几年在明显加快,以致形成冰川型泥石流或冰湖溃决型洪水的一个例证。

天气的变化在这一天丰富多彩,忽阴忽晴,云层翻动,也使得我们对面的尕恰迪如岗怀抱中的众多冰川蒙上了一层神秘感。美极了,光线好的时候,我们的镜头里同时能拍到四条冰川。

2006年8月30日19时,我们终于看见了姜古迪如冰川。车子越过牧民的土木房子,一直开到了冰川脚下一两公里的一处高地,才停了下来。

很不错的一处营地,虽然搭起的帐篷有些倾斜,晚上睡觉不是很舒服,打水要走很远,但南北两条冰川都能看见。月亮升了起来,朦朦胧胧的冰川白花花的,也似乎触手可及。

安顿下来,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学生刘砚气喘吁吁地打来了清水,杨勇大厨开始做这一天的第一顿饭。点起煤气灶,切菜配料,烧菜炖肉,杨勇在野外拥有的佐料总是远远超过我们家厨房。和这家伙在一起的最大好处就是做饭不用我们操心,总能吃到有滋有味的正宗川菜。这家伙在家,恨不得袜子都要人脱,野外做饭却是他的专利,不容别人剥夺,这正对我等从不进厨房之人的胃口。这几个月的野外生活,我们的正常饮食是早晚各一顿饭。今天因为早上急着救车,接着就是看冰川和赶路,早饭也就省略了,野外生活就是这样。

次日起来又是大雪,天混地沌,我们只好蜷缩在帐篷里无所事事。正有些觉得沉闷,村长格刀介绍过的冰川下的那两户牧民拉西和南扎以及南扎的弟弟各扎来访。

两家的大致情况为:南扎家7口人,有牛80头,羊300只;拉西家也是7口人,牛80头,羊200只。冰川下的土房子,现在他们没有住,一个原因是要在更下游的夏季牧场放牧;另一个原因是前不久一只老熊竟然破门而入,跑进了屋子里折腾得一塌糊涂。一个月前,在通天河畔的曲麻莱县勒池村,我们还得知有人被熊吃掉,看来,野生动物多了以后,事情的另一面,也值得重视。

风雪中,大家还是雅兴大发,这几个江源牧民和我们在一块光滑的岩石壁上写了“长江源”几个红色大字,合影留念。

没有找到媒体上提到的其他各种各样的探险队留下的纪念碑,估计它们也被冰川后退留下的乱石冲得不知去向。唯一见到的是2005年和2006年杨欣的“绿色江河”在冰舌前新立的标志碑,位置和坚固程度似乎也成问题,冰川继续退缩的话,也有被冲走的危险。

上:长江源头切苏美冰川下,作者与男主人那那合影。下:我们的向导扎西和男主人那那。

长江源头切苏美冰川下的一顶帐篷,那那家的所在。

下午,天似乎在一瞬间放晴了,我们抓紧时间爬向冰川左侧的一个高坡。山陡峭海拔高,走得人累极了,也没什么,多休息几次慢慢爬。

走到高处,只见脚下的冰川像一条龙,一直伸向我们视线尽头的山谷深处,和雪粒盆融为一体。这天的云彩很丰富,照得冰川像一个大舞台,给我们展示各种各样的白,原来白色也可以这么丰富。

等我们下山走到冰舌前的时候,天色已经不知不觉暗了下来。赶快返回营地,野外还是要安全第一。

坐在夜幕下的姜古迪如营地,在月光下闪着银辉的冰川掩映下听水声,哗哗啦啦的水声改变了我原先以为是涓涓细流的印象,和我们一个多月前在南源当曲的印象截然不同,最初的沱沱河已经俨然一条大川。

又是新的一天,天气还是直到下午才放晴。在这个季节,这里就是这样,前半天基本都是阴天雨雪,后半天才放晴。这一天,我们不管风雪,又早早再次来到南侧冰川前的冰舌仔细观察,还是没有看到冰塔林之类的奇观,冰碛湖也没有找到。杨勇他们1986年“长漂”竖立的纪念碑,也不见踪影。

2006年9月1日,我们这支南水北调西线考察队在姜古迪如南侧冰川前活动时,向导次仁扎西在冰舌前的一块巨石表面发现了一层金粉,真正的金子,亮晶晶的,应该也是冰川后退留下的痕迹,被我们视为奇观。

杨勇指着冰舌以下几百米处的乱石滩说:“原来应该就在那里,现在谁知道冲哪里去了。”我们没有找到媒体上提到的其他各种各样的探险队留下的纪念碑,估计它们也被冰川后退留下的乱石冲得不知去向。唯一见到的是2005年和2006年杨欣的“绿色江河”在冰舌前新立的标志碑,位置和坚固程度似乎也成问题,冰川继续退缩的话,也有被冲走的危险。

有人担心姜古迪如冰川的退缩,是否影响到整个长江的长度?

那么,万里长江的起点,究竟是从哪里算起的?万里长江到底有多长?

1976年那次划时代的江源考察之后,长办确定以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东经91度07分、北纬33度28分为长江源头。1978年再次考察江源后,又确定了以唐古拉山脉各拉丹东雪山西南侧的姜古迪如南侧冰川5820米高程处为长江源头。1980年长办水文局为彻底弄清长江长度决定重新量算,并确定以河口位置为长江口50号灯浮处。定位方法重庆以上江段按几何中线,重庆至浏河口按最低水位时之几何中线,浏河口以下按主航道中线量算。量算方法以读图仪为准,用手工量算考核。河道弯曲系数按前苏联《河道水文地理察勘规范》进行。据此,长江以沱沱河为源总长度为6397公里。之后,在1987年定稿的一份《考察报告》在结语中又指出:“根据长办最新量算成果——以长江“三源”(正源沱沱河、南源当曲、北源楚玛尔河)各源头分别算起,截至同一点——长江口50号灯浮,长江干流长度分别为以沱沱河为源全长6397公里,以当曲为源全长6403公里,以楚玛尔河为源全长6288公里。”

这份权威的报告说:“我们认为,今后有关出版物或正式文件,应以此数据为准,一般提到长江长度,仍以沱沱河为源,全长6300公里,涉及具体长度,可采用6397公里。”

实际上,目前全世界著名的各大河的河长,普遍也都是很难说有精确数字。非洲国际河流尼罗河在不同文献记载中,在6700公里上下浮动;密西西比河既有美国密西西比河委员会公布的长度6415公里,也有美国陆军工程兵团公布的6262公里、6020公里等不同数据;南美洲国际河流亚马孙河在全球万里长河中河长最富争议,其长度数据有介于7025公里与6275公里间的多种。依据前者,亚马孙河为世界第一长河,并且是世界上惟一超过7000公里的河流;依据后者,该河长度则不仅不及尼罗河,而且不及长江与密西西比河,仅列全球第四。

2006年9月1日,我们这支南水北调西线考察队在姜古迪如南侧冰川前活动时,向导次仁扎西在冰舌前的一块巨石表面发现了一层金粉,真正的金子,亮晶晶的,应该也是冰川后退留下的痕迹,被我们视为奇观。

我们这天的主要任务是爬南北两侧冰川间的一座高山。离开冰舌向上,远看并不高峻的山体其实很陡峭,脚下全是大大小小的乱石,前面行走的人必须走得小心翼翼,要不然,踩飞的石头就可能砸到下面人的脑袋。海拔已经是5800米以上,走得却是比昨天轻松。眼前的景色也要比昨日开阔很多,越爬越高,脚下的沱沱河网状水系越来越清楚,阳光也是时强时弱,眼前的一切都似流动的画卷。一直爬到了雪线以上,GPS数据已经达到海拔6000米。成都理工大学影视学院大学生杨帆还不死心,要继续向上,一直走到雪深过膝,没有办法走了才罢休。

在这个高度,南北两侧的冰川都能看得很清楚。冰川作用于自然界,形成独特的景观。这时我们能够很清楚地看到,这条山地冰川的积累区与消融区两大部分。其分界线,科学家称为平衡线。

下山的时候,大家觉得对面的一个高坡也许角度更好,打算下到河谷再往上爬的时候,却是太阳已经西下,只有向营地的方向走。

这时,我们的位置在南北两侧冰川之间,要返回营地,就必须过南侧冰川下的河流。没想到,水已经大到要难以涉过。只好绕来绕去,寻找和水分岔较多的地方,结果还是鞋子尽湿。

相关链接》》》

平衡线高度(Equilibrium-line altitude,ELA)处的年积累量与年消融量处于动态平衡,通常所说的平衡线是指冰川零平衡线的多年平均值。

平衡线以上部分为冰川积累区,也是整个冰川的补给区,年积累量大于年消融量;平衡线以下年积累量小于年消融量,为冰川的消融区,以融化为主。一般而言,随着高度的降低,消融增强,冰川的流速也逐渐减弱,最后无力前进而停顿下来,停顿处即为冰川的末端,也称为冰舌。

冰川冰通过不断地运动,将积累区(粒雪盆)逐年累积的冰雪输送到消融区以完成冰川的物质循环。某个地区能否发育冰川,取决于所在区域诸多自然因素的组合,其中气候、地势、地形是冰川发育的三个决定性因素,尤以气候影响最大。

气候是某个地区能否发育冰川的充要条件。在气候因素中,对冰川发育影响最大的是平衡线所在高度处的气温(夏季6~8月平均气温)与降水(固态降水,主要指降雪)。固态降水决定冰川的积累,高于0℃的气温决定消融,两者共同决定冰川平衡线的高度。中国西部山区现代冰川平衡线处的年平均气温约在-15℃至-4℃,夏季6~8月变化-2.5℃至4.2℃之间。

目前,人类赖以生存的淡水资源约80%储存在冰川和冰盖上。在地球漫长的历史中,气候变化深刻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在地球环境的各个方面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人类正生活在已延续二百多万年的第四纪中,冰期与间冰期旋回是第四纪最基本的气候特征,其变幅之大、频率之高、影响之深远远超出我们大多数人的想象。

虽然中国冰川面积仅占全球冰川总面积约0.4%,但却占亚洲山地冰川面积约47.8%,是中低纬度冰川最发育的国家。这些冰川是中国巨大的高山固体水库,特别是在干旱、半干旱的内陆区,冰川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维系绿洲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中国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西部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区,北起阿尔泰山,南迄喜马拉雅山,西自帕米尔高原,东至四川西北部的雪宝顶,共14条山脉都有冰川分布。所有冰川中,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大冰川共33条。位于羌塘高原东部的普若岗日冰原面积最大,达422.85平方公里。

尽管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8844.43m),而且附近还有8000m以上高峰4座。但由于山体陡峻狭窄,在面积达5000km2的高峰区仅发育1600km2的现代冰川,其中最大的绒布冰川也仅有85.4km2,未能进入面积超过100km2的大冰川之列。

猜你喜欢

冰川长江
绒布冰川的内心独白
长江,你从哪里来
回不去的格陵兰岛冰川
长江之头
为什么冰川会到处走?
冰川会发出声音吗?
游长江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冰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