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官架子说到花架子
2014-04-25毛志成
毛志成
官架子与花架子不完全是一回事。前者往往单指官场行为,俗称“摆官架子”。而后者所指的行为在类别上就很多了。如古戏舞台上演武将的角色中专门有一个行当叫“架子花”,是“花脸”的一种,观众所欣赏的重点之一就是他的功架(也称“架式”),即看他像不像武将。除了戏台之外,现实生活中所说的花架子,往往指一切专搞形式主义而不务实的人。这样的人中,也包括既有官架子也有花架子的官员。而且,官员若是有官架子也必然喜欢搞花架子。欺上、媚上,必然搞花架子;压下、蒙下,也必然搞花架子。
无论是官架子还是花架子,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国人看重架子的传统一直未断根。
孔子所提倡的“礼”,一大半意思指的就是架子。各式各样的礼仪、礼态、礼规,也都首先看重架子。
汉高祖刘邦,起兵讨秦之前只是个小吏,而且不乏“市井无赖”的习性。起兵时与他共事的哥们儿除张良之外也大多是“操贱业”者,大多没有什么文化,做事、出言也颇粗俗而无忌,不理会什么“礼”,也不会端什么架子。
称帝之初,刘邦也是个没有架子的人。这时有个叫叔孙通的人,帮他制定了“朝仪”,大体的意思是:文官武将分立两旁,依据等级向高坐龙椅上的刘邦跪拜。事前还演练过多遍,直到达标才请刘邦登基。见到这种阵势,刘邦高兴极了,无比亢奋:原来当皇帝这么威风,今天我真的感受到了!
其实,这无非是对架子的欣赏和陶醉。
此后两千年,直到民国以前,皇帝架子、官架子都似乎是不可缺少的东西,好像缺了它就不能构成官场。
官场上一经有了官架子,就必然有花架子,这样的例子历史上太多了。
南宋末期的大奸臣贾似道,为了粉饰升平、向皇帝宋理宗邀宠,竟然将饿死的饥民堆放到一起,用雪掩埋,上插梅花,显示天下太平。这样的花架子,使人毛骨悚然!
官架子的种类很多,除了“权架子”之外,还有一种“财架子”,即大讲排场,以奢糜为荣。西晋时期的晋武帝,原有宫女几千人,后来由于灭吴“有功”,又从吴宫之中挑选了五千个宫女,供他享乐,他的生活也就越来越荒淫无耻。
中国古代历史上因为搞花架子而失败、被世人耻笑的人,首推宋襄公。公元前642年,无能的宋襄公想当各个诸侯的盟主,但许多诸侯不买他的账。宋襄公决定攻打比宋国强大得多的楚国,认为宋国虽弱小但讲求“仁义”,故而必胜。于是在打仗的时候,宋襄公大讲“仁义”,颁下了“君子不重伤”(不杀已经受伤的敌兵)“不擒二毛”(不捉头发花白的老兵)等等愚蠢命令,甚而要求兵士“不搞半渡而击”,以此显示他干的是“仁义之事”。结果,失败得很惨。那样的花架子,实在害人不浅。
今天的官架子和由官架子衍生出的花架子,以及官场之外各种领域中弄出的花架子,也不在少数。
官场上为了表现政绩、表演政绩,弄出的虚假汇报、虚假工程、虚假活动都叫花架子;商场上为了推销,弄出的虚假契约、虚假合同、虚假广告,都叫花架子;文场上基于追名逐利而弄出的虚假学术、虚假文学、虚假演艺以及虚假评奖,也都叫花架子。 官架子、花架子毫无正能量,必须大力整饬,才能使真正益国益民的人和事昂起头来,大放光彩。
整饬官架子、花架子是个大工程,而且是综合工程。我们的“架子史”和“架子积习”太悠久也太顽固了,必须要动用法规、道德、文化等多方面的力量才能见效。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武器,就是批评!
(摘自《杂文月刊》)endprint